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评论

我的出租屋通明末

作者:搬砖行者 | 分类:军事历史 | 字数:2.7万字

第44章 慈溪一号农场

书名:我的出租屋通明末 作者:搬砖行者 字数:0 更新时间:01-01 08:33

陈浪一听,这段时间忙的厉害,差点把这一茬给忘了,当初预留的仓储并不多。

他儿子王柱居然小小年纪也成了这些学员中的佼佼者。

为何缓和和当地人的矛盾,陈浪并没有阻止。

李泰初对宁波和舟山的了解要远多于自己,交上这个朋友,对自己往后在宁波站稳脚跟大有帮助。

已经初步培养出了几十名优秀学员,这些学员大多都是从流民中筛选出来的,也有当地农民。

此时,太湖一号农场由于多线开工,一里长宽的防御围墙已经完成了大半。

十来个优秀学员被分派到了慈溪一号农场,以老带新,就地培养新队伍。

往后几天,每日运送过来的流民和物资越来越多,已经达到每日500人。

水泥从生产到包装,到运输,全都是那些从流民中筛选的劳工完成的。

为了确保安全,他让曹和成把三堡码头的淮北帮的好手也调过来一部分,作为副手。

明年甜高粱收获后,大部分用来酿高粱酒,这些他都在心中计划的七七八八了。

第三天便有一艘装有200多流民的大帆船抵达了海塘码头。

沈建进来后,低声兴奋道:“王彪逃了,我一路追踪,发现了贼窝。”

而且是大获全胜。

这天,有个从杭州过来的镖师带来了消息,缀锦楼和吕家的货物不够了,需要补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身影自然就是李莹了,小姑娘提着灯笼,看见陈浪后满眼都是欢喜的神色。

再加上身旁还有个憨憨的“小丫鬟”,就有那么点意思了哈。

所以,如法炮制,慈溪农场的防御围墙也提上了日程。

现在居然知道出门迎接自己了,陈浪心里笑道。

慈溪一号农场的小麦种是陈浪专门咨询后挑选的抗盐碱小麦:烟农19。

为了节省工期,陈浪从原时空直接带回了一大批牛皮纸和胶水等物,然后筛选了一批有手艺的流民,让他们秘密制作而成。

不一会就回进了集贤书苑。

共20人,以地下形式存在。

这100人经过了这段时间的调养,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觉悟都要高于普通流民很多。

冬季播种抗盐碱小麦,夏初播种甜高粱。

陈浪亲自去查看过几次,原始水泥的强度让他非常满意。

陈浪道:“找人暗中查探那处民房,暂时不要轻举妄动。另外,我们可能要换个地方住了。”

至少说明生意不错。

经过前面的一番修缮,集贤书苑终于焕发出了一个江南园林式大型别墅应有的魅力。

自己到了这个时空虽然形成了早起的好习惯,但此时天还没亮,这厮现在进来干嘛?

拂晓时分,门外突然响起了咚咚咚的敲门声。

陈浪在慈溪县呆了小半个月,一切已经步入正轨。

引来了不少当地老百姓驻足观看。

第二日傍晚时分,才到达集贤码头。

这一船水泥都是用一种牛皮纸袋包装的。

当夜。

甚至一些暗娼、半掩门之流也跃跃欲试起来。

他们作为先遣队员,负责搬运物资,在开荒地选址,搭建帐篷,挖掘锅灶、茅坑等任务。

...

随后还有一艘外形特殊货船也到了,这是陈浪授意让吴越购买的属于自己的运输帆船。

在灯笼的光亮下,显得尤为娇俏可人。

往慈溪庵东转移流民的行动已经开始。

除了良种之外,陈浪并不打算把联合耕作的知识产权捂在手里,谁想模仿都可以。

李莹知道陈浪还没有来及的吃晚饭,忙去给他准备晚饭去了。

陈浪刚下船,就见一个婀娜的身影前来迎接自己。

陈浪便命队伍转移。

甜高粱是另外一种耐盐碱品种作物,也是他从原时空带来的良种。

前面这么多跑来做生意的,恐怕要失望一阵子了。

陈浪被吵醒,问道:“谁,进来!”

得知曹和成的那位朋友杨宝对帮内老大于阔海不满,陈浪便任命杨宝作为慈溪这边的淮北帮首领,听从曹和成指挥。

陈浪一惊,从床上坐了起来,道:“好,做的好,贼窝在哪里?”

陈浪回味和李泰初的交谈,觉得自己吹的有点过了。

这艘船上除了装有200来个流民外,还有大量的粮食,帐篷,衣物,生活用具,农具等物事。

他将这片新农场命名为“慈溪一号农场”。

一时间前来兜售小商品的人也多了起来,卖茶叶蛋的,卖包子的,卖鞋卖二手旧衣服的,渐渐的都快形成小市场了。

这给陈浪往后建立武装力量带来了巨大信心。

此举仍旧有分化淮北帮的作用在内。

第一批五十亩已经耕作完毕,用的都是陈浪从原时空带过来的优良麦种。

能提高这个时空的农业生产效率,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陈浪在现场亲自指挥。

...

他们的妻儿老小,都给了不菲的安置费。

专门用来运送特殊物品,比如:水泥。

那就先打道回府吧。

这些牛皮纸袋既密封,又结实,让包装的劳工们开了回眼界。

由于此地为盐碱滩涂地带,陈浪给了他们新的耕种计划。

沈建道:“对,下一步要怎么办?”

沈建气恼道:“我追了那厮四十里,最后他进了慈溪县东郊的一处民房。”

往后不能在古人面前得悠着点,再说自己说的也不一定对,只是一时的义愤而已。

陈浪命王承允在学田专门设置了一个部门:联合耕作研究中心。

由于作物单一,田亩没有阡陌限制,粗放耕作效率高了五倍不止。

好在李泰初是个商人,也不喜孔庙和朝廷那一套,二人才不至于聊不下去。

门推开后,进来的是沈建,穿着一身“迷彩服”,这是陈浪找人给他们特制的夜行衣,隐身效果得到了这一干武人的一致认可。

陈浪听后双眼一缩,道:“民房?”

不过运来的流民,大部分都得“隔离”半个月,才能自由活动。

钱塘江上这一战是陈浪来到这个时空后,遭遇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武力血拼。

速度自然比当地农民想象中要快的多了。

此外,他任命曹和成作为此地总负责人,从杭州调来十名身手不错的镖师作为其帮手,后续还会不断增派新人手。

陈浪本人则计划住在新农场,与其他有“地下”性质的队伍分开来。

仁和学田在王承允的带领下,已经步入正轨。

这200人里有100个“卫生队”成员,这是陈浪特意的安排。

在慈溪县另寻了一处住处,往后作为秘密落脚点,这件事仍旧由曹和成去办,不在话下。

运水泥来的目的很简单,与太湖一号农场一样,修筑水利工程及防御工事。

除此之外,一批牛,马,联合耕作犁具等也随船而来。

当地人,没有任何插手的机会,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件事。

搬运的劳工们,都十分困惑于这看起来十分精美的牛皮纸袋里面装的居然是灰沫一样不起眼的东西。

即便之前没有钱塘江那次遭遇,也必须好好拉拢这个人。

临时帐篷在沿河的高地上排列了几里路,场面好不壮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