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墨低头,手指发颤地拧开了那瓶从头到尾没喝一口的矿泉水。
不是情侣,不是搭档,不是灵感载体。
——
这几个字,像一道电流,穿进全网每个曾在情绪中哭过、笑过、被理解过的人心里。
纸上画着一张教室的窗台,风吹着窗帘,光斜斜落下,有两只手伸进画面——一只提着笔,一只撑着纸。
她站得笔直,声音不大,却很清晰:“这不是投稿,是声明。”
她坐在主席台侧方,名字旁边,第一次没有任何附属标签。
“欢迎全校团队提交共创提案,主题:‘看见与被看见’。”
——
Z.M.Y.
全校哗然,不在于“合作”,而在于“公开”。
从那个一直以来的黑白线稿,换成了一张水彩图。
“因为表达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
“现在,我也想,和你一起画一次世界。”
“也不是来回应争议的。”
——
——只是,米悦。
“我可以告诉你。”
——
台下一瞬安静。
那是一种说不清的叠影感。
“表达体”。
像他画的不是她,而是她画画时他看她的模样。
米悦穿了一件灰蓝色的针织长毛衣,素面朝天,眉眼清冷,头发简单挽起。
———
“我今天,不是来解释什么的。”
“如果她一直只是画里的影子,那她永远不能发光。”
他没想到她真的签了名字。
“他不是靠我活下来的,他是因为看到我——才知道自己还在。”
“所以我站在他画外,也能成为他画中的支点。”
“我站在你画外,也能成为你画中的支点。”
那一瞬间,周墨呼吸有点乱。
话音落下,全场静了三秒,然后爆出掌声。
“我们在一起,不是因为谁救了谁。”
“本作品由周墨(黑刻)与米悦共同完成,署名为双向表达体。”
第三条:“如果她曾经只是画里的身影,那现在——她终于自己握笔了。”
南联合大学的官微推送那条动态时,评论系统差点瘫了三秒。
“我是和他一起走这条路的人。”
信息文字冷静,句句有骨。
“你是我用画表达的光,也是我愿意被画照亮的方向。”
主办方是美院团委和学生会联合。
负责接待的老师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这句话落下那一刻,南大网络系统的自动投稿数据库就自动生成了校内热榜词条:
但她知道——他在听。
画风是周墨的没错,但色调却是米悦的手感。
协助单位:青鸢共情实验组
《我们一起画的》。
“是因为,有一次,他快崩溃了。”
她正拿着笔,在最后一页的“联合创作说明”一栏上,写下一句话:
黑刻女主实名联名
发布会那天,风很大。
不是什么“黑刻原型”、“副号主角”。
一个背影女孩,倚在楼梯间的光影下,一只手握着画笔,一只手握着另一只手。
第二条:“米悦这一步,直接把自己从‘缪斯’变成了‘创作者’。”
不是没人发言,是全都默契了。
——
而在评论最下方,有人发现,黑刻副号的头像换了。
主创签名:黑刻 / 米悦
米悦转头,眼神冷静又温柔。
米悦还没走。
主持人递话筒过来时,她没有立刻接。
他没说话。
“我不是谁的缪斯,也不是谁的影子。”
他快步下楼,推开办公室门。
“我不再是他画里的女孩。”
弹幕齐刷:“原来他说的是‘我们’。”
他笑了一下,没看人,只看手机屏幕。
她顿了顿,像是怕情绪溢出,深吸一口气,继续:
标题,只有六个字:
全校哗然,瞬间炸出无数投稿计划,有人拉社团,有人拉情侣,有人拉师生。
最后停在那一双,安静地坐在观众席第三排,戴着鸭舌帽的周墨身上。
“周墨。”
“你一直把我画在你的光里。”
配图是一张未署名素描。
——
春季校园创绘节项目启动的那天,天灰蒙蒙的,像一张被水晕开的素描纸。
她写完,没有看他。
她语速不快,却清晰得像湖面上的第一滴雨。
画是一张开放式稿纸,两支笔斜斜并排。
第一条:“她不是他画的女孩,她是他画的‘世界’。”
“我没说什么,只是让他‘看我一眼’。”
他没想到,她不仅把自己写进了画里,还把他也写进了自己的“现实”。
“是她本来就是。”
那种安静,不是被震住,是被叫醒。
“我,是与他并肩创作的那个人。”
“然后他停住了。”
评论区最后一条,是黑刻自己发的。
黑刻副号,刚刚更新了一条新动态。
但最让人意外的是:评论区没吵。
——
评论刷屏。
那只手,是他的。
内容提案第一页,是米悦手写的一句话———
信息发布得很突然———
他想开口,却卡住了。
右边那支,是她的针管笔。
标题是:“黑刻 × 米悦|《我们一起画的》项目共创官宣”。
下方署名:
那个一直被“画进黑刻”的米悦,会在那天下午三点整,走进申报办公室,放下一份联名策划。
——因为热搜跳得太快。
“那一眼,不是求救,是定位。”
是———
第三条:“双向奔赴?不,是双手合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是来把一个位置,说清楚的。”
于是她开口了。
但没有人想到———
主笔是陈若琳。
学姐主动出击:不当灵感,只做共创者
他没想到她真的来了。
“从这一刻开始,我不再只是他的‘创作素材’。”
只是放下笔,说了一句。
第一条评论:“以前看黑刻,是觉得他好懂人。现在才知道——他不是懂‘人’,他是在懂‘她’。”
第二条:“你们画的,不是我们梦见的你们。是你们活着的样子。”
还有人贴出《黑刻映像》第五话,那一句已经在弹幕里封神的话:
没有想藏锋,也没有刻意锋芒。
她看向主持人,点头致意:“你刚刚问我,合作的原因是什么。”
双向表达体?
左边那支,是他的漫画笔。
“是因为,我们互相撑了一下,然后没倒。”
“我愿意成为他情绪的锚,也愿意成为他故事的共笔者。”
而在楼下,周墨站在打印室门口,拿着刚出炉的画稿样图,愣了整整三分钟。
她抬头看了一眼台下,扫过数百双眼睛。
尤其是评论第一条的官方注释:
———
“不是她成了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