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请将军在前带路吧。”
“西边英王麾下三支精锐骑兵。”
仍是笑着,反问道:“这些天交战时,将军可有觉得我大梁兵士的实力莫名强盛了许多?”
更是让他直接麻木下来。
赞了这么一句,便转头对身后兵士吩咐道:“迅速打扫战场!”
“如此能力,已不是天赋二字可以形容了。”
“秘密储备?”
正是因此,黄天涯也颇为好奇这个问题的答案,故而安静地等待着赵括的后话。
黄天涯叹了口气,说不上什么心情。
一会儿目的达不成,指不定就要来些强硬手段了。
“有什么事,还请将军进去谈吧!”
听得有人来禀报说前去堵截魏军的北府兵统领谢千峰回来了。
这之后的什么大臣齐心协力,国内风调雨顺,枯木逢春祥瑞等事情。
“清点俘虏,随本统领回江澜城!”
“若不是陛下力排众议将我推上统帅之位。”
赵括笑着对黄天涯做了个邀请的手势:
赵括也没让他失望。
随后那名为火枪的东西,更是让他难以置信。
别看现在这梁人统领嬉皮笑脸,还愿意好好说话。
“这样的精锐部队,我大梁还有很多。”
赵括也不强求。
“乃是一种超级攻城利器。”
那样的话,此战结局或许还有变数也说不定。
黄天涯只能叹气点头道:
面对面前这位统领的“盛情相邀”,黄天涯没法拒绝。
倒不是被感动到。
“快快快!”
“除此之外,梁都还有一种名叫火枪的东西。”
第一眼,他便看到了大步走来的谢千峰。
赵括哈哈大笑,谦虚道:
“光是这一点,你们南梁的皇帝,便足以称得上慧眼识珠了。”
“将军果然豪迈!”
他说得很绝对。
进了城守府,看着赵括坦然坐在那张曾属于他的椅子上。
但很快便反应过来这是谁。
见他那固执模样。
见他点头答应,那统领哈哈大笑两声:
“原因很简单。”
黄天涯也是点点头。
赵括一愣。
故而没过多久,他们便回到了江澜城。
“此物功能与弩机等物类似,但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威力也更加强大。”
“我就算有再强的能力,又如何能表现出来呢?”
一开始如数家珍的精锐部队数量,就让他先吃了一惊。
黄天涯老实点头。
“快请谢统领进来!”
赵括早已不自觉地起身,主动迎了出去。
上下仔细打量了下赵括。
“只是因为产量问题,尚未给诸军广泛装配。”
“东边镇海侯麾下一支重甲步卒,一支精锐水师。”
“这位便是黄天涯老将军了吧?”
想到这里。
赵括怕黄天涯听不懂,还好心地解释道:
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他顿时高兴不已。
如今完全受制于人,他甚至连自杀的机会都没有。
此时的赵括正在翻阅着城内的诸多相关文书。
赵括好似没听懂他阴阳怪气地意思。
“初入军伍的新兵持有此物,都能轻易杀死一名久经训练的兵士。”
哈哈大笑着迎了上去,拱手道:
他感叹一声:“还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目光却很快便被他边上一脸沮丧的着甲老头所吸引。
但赵括却只是笑了笑,反驳道:“有何不可能?”
若不是觉得正面不可力敌。
“甚至说在梁都,还有一支专擅使用火器的神机营,在拱卫陛下安全。”
黄某对此一无所知,倒也难怪会输了。
“北府兵并非我大梁的秘密储备。”
来时小心,回时却是大摇大摆。
直入正题问道:“将军可曾从谢统领那里听说了?”
“这几个月,黄将军听过许多如雷鸣般的轰响吧?”
叹服道:“这般年纪,便能轻易统帅如此大军,将我打得丢盔弃甲。”
“这倒也是。”
“非也非也!”
“倒是赵将军运筹帷幄,着实令人佩服。”
看着已恢复平静的城池。
“听闻他年纪也不大?”
指了指身边的谢千峰:
“哈哈哈哈!”
“本将军麾下,也还有白袍军这等同样精锐的部队在后方待命,随时可开拔战场。”
“说到火器…”
谢千峰朝着黄天涯露出了个爽朗的笑容。
听得自己名号被提起。
说着,便率先走进了城守府。
只能跟着那位统领往城守府赶去。
“黄老将军若是知晓如今的大梁有多强盛,怕是就不会如此笃定了。”
他也不会在梁人城破之时便选择第一时间撤退了。
“死了那条心吧,不可能。”
“那便是火器的一种,名为火炮。”
就以一副俘虏该有的样子,站在那里,等候着赵括的问询。
黄天涯赞同点头:“不以年纪论长短。”
“除了这些,梁都诸位大臣更是齐心协力…”
“本将军能有今天,还是多亏了我大梁皇帝陛下啊!”
“正是因为开战之前,陛下便派这位谢统领,带着其麾下的北府兵前来支援。”
更别说其他了。
黄天涯微微抿了抿嘴。
然后顺从地点点头,道:“愿闻其详。”
“只是经由陛下之手,操练出来的精锐兵士而已。”
“久仰久仰!”
“颇为可惜。”
他转过头来。
“好了好了!”
“不同于本将军麾下的大批普通兵士。”
黄天涯惭愧不已,掩面撇过头去。
嘴上这样说着。
只是…他根本没有拒绝的权利啊。
“哈哈哈!”
原来是有这般强大的秘密储备。
“确实如此。”
拒绝了赵括的入座邀请。
“黄将军可能不明白火器是什么。”
“故而你们魏军才会一触即溃。”
对于这话,黄天涯只是笑了笑。
正要打招呼。
那些从赵括口中说出来的东西。
“败军之将,何谈久仰?”
嘴巴下意识地张开,合都合不上。
赵括听得愣了下,好笑地反驳道:“黄老将军怕是想错了。”
黄天涯点头:“无非是要黄某投降对吧?”
“北府兵精锐非常,往往能以一敌多。”
赵括滔滔不绝地将自己所知道的大梁情况与黄天涯详细说了一遍。
黄天涯越听越是心惊。
“在大门久站,非待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