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评论

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

作者:楚非鱼 | 分类:军事历史 | 字数:27.2万字

第211章 谋算人心

书名: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 作者:楚非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1 08:33

定然能杀的金兵首尾不能相顾。

好不容易把达吾提从地上扶了起来。

想想上一世曾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彻底覆灭金国也花了23年的时间。

温宿国攻西门。

只有虚留生路才能使敌人死战之心不固,常怀去留之心。

“西域就是西域,岂能允许他人染指。”

达吾提谦卑的弓着身子,小心翼翼的说道:

此乃围师必阙之策。

而眼前即将覆灭的车师国便是他前进路上一块坚定的基石。

料想中龙不祥以为这位统率大军的大将军是会有一些骄纵之气的。

从而被温宿国大将达吾提敏锐的嗅到了战机。

这时的达吾提突然一改在龙不祥面前的谦卑神态。

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

龙不祥领兵三万,而达吾提所组织的联军却高达十万之众。

达吾提是真的激动,他滔滔不绝的拍着马屁,眼睛里崇拜的小星星都快实质化了。

虽然这样的战法在古中国的各大战例中已经被人们研究透了。

达吾提虽然也曾派出了士发起了几波冲锋,但也仅此而已了。

但这时的西域诸国却并不能理解。

独留南门不攻。

北庭城下一时尘土飞扬,喊声震天。

倘若能顺利的救出张骞,收服西域。

与他赶到西域来这一路的艰难险阻而言。

双方又交谈了一阵,商讨着攻城的方略后,达吾提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这一战注定会是一场恶战。

因此在经过深思熟虑后,龙不祥认出与其把剩下的部队投入到武州那个绞肉机里。

“下国小将参见中原皇帝陛下。”

在这个时候龙不祥终于可以实现他远征西域的第二战略目的了。

虽然这一役乃是由多国联兵所组成。

而在这时,诸葛亮率领主力强攻西域,也在武州遭遇了金国第一大将金七显顽强的抵抗。

而然与东门的惨烈相比,这时的西门和北门。

事情的走向似乎完全被车师国那位已故的老臣博达所预料中了。

但他们的底蕴仍在,绝不是轻易就能剿灭的对手。

让龙不祥没想到的是,达吾提竟然拥有一口流利的汉语。

“再有这次围攻车师国,若不是有您的出手,我们就是再打十年也不可能攻到北庭城下,不怕您笑话,我到现在看着北庭城墙都感觉跟做梦一样咧。”

龙不祥半月内就轻易的打到了车师国的首都城下。

不过达吾提对龙不祥提出了任何决策似乎都没有异议,完全的充当了一个小迷弟的角色。

所谓围其三面,阙其一面,所以示生路也。

局势前所未有的紧张。

龙不祥无奈的苦笑着。

原来虽然大金国近年来在与北境的交手中屡屡受挫。

漫天的飞石在天空中呼啸而过。

“小将出征之前我国国君便曾千叮万嘱,这次一切行动都以中原皇帝陛下为主,我等小国都是您的附属国,怎敢擅作主张,有什么行动您吩咐就是了,我军无不从命。”

在这一场多国联合对车师国所展开的讨伐中。

没想到达吾提的态度却出乎意料的卑微。

龙不祥悍然发起了对车师国首都北庭的强攻。

随着进攻的战鼓响起。

此役由龙不祥负责攻东门。

“皇帝陛下此言实在让下臣羞愧,我军人数虽多却全是乌合之众,陛下人数虽少,才是真正的主力。”

车师国转瞬间竟然就面临着两面夹击的趋势。

七月初三。

甚至会给自己来个下马威,以此来争夺联军的指挥权也很有可能。

来到城下后,达吾提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亲自赶往了龙不祥的军营之中。

“车师国多年来欺压我等,没想到下臣有生之年还真有机会打到他们的王庭之下,这全都是仰仗您的神武呀。”

就连有几个平时和车师国关系不错的附属国,这时候也在装死。

双方七战于牧野,诸葛亮的大军竟然始终不能寸进。

达吾提闻言竟然立刻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叫道:

龙不祥道:“将军不必如此,你我两国联盟,大家的身份便都是平等的,更何况将军领兵十万,这次决战你才是主力,届时攻城之时还需仰仗将军多多出力才是。”

在与温宿国再次达成盟约后。

还不如开辟第二战场。

但车师国已然收缩了全部的主力于北庭城内。

龙不祥微微一笑道:“前者我与贵国国君相约共伐车师国与金国,今日眼看车师国已然穷途末路,不知将军有何打算。”

攻克车师国似乎完全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顺顺当当的也来到了首都城下。

他的目光变的深邃如海,冷冷的一笑道:

亚里坤为了抵挡龙不祥的大军,不得不从边境把与温宿国正在对峙的主力大军全部调回首都。

他几乎是一路尾随车师国撤退的兵马前进。

他也没想到这次的征程会这样的顺利。

温宿国下的七名附属国负责攻北门。

那时再从西域出一支奇兵,直奔大都。

在这万里之外的异域之地他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北境军马的强大。

龙不祥走到帐外,远远的看着北庭厚实的城墙。

“想那狼盗陆浑,为祸西域多年,向来是胆大包天,为所欲为,岂料陛下一到西域,便立刻以雷霆之势将他们横扫。”

这无不显示着金国的强大之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