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517章 你和尚摸不得(2/2)

1980我的文艺时代 坐望敬亭 3956 2023-07-12 18:10
听书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准备好了,在编辑部放着呢,太沉了就没搬过来。”

  林为民点头道:“那不用搬了。那套给你了,这套我审核完之后给他。”

  于华再次开心的笑了起来,还是林老师对我好啊!

  样书的审查没有审稿时那么耗费精力,看起来属于走马观花,主要是确认印刷装帧是否有误,内容审核倒在其次。

  花了几天功夫将一套样书审查完,林为民又询问于华等人审查的结果。

  确定无误后,签字付印。

  此次金庸作品集的首印分为了精装版和平装版两种,精装版首印套数1万册,平装版首印套数10万册。

  国文社历来的首印规模,比这次高的并不少,林为民的小说每次开印都是几十万册。

  但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出的是文集,这玩意一套顶单行本几十册。

  正常出版社出版文集,一万册就已经是很高的印数了,毕竟印刷成本在那里了,万一滞销,亏本能亏到亲妈都认不出。

  汪硕这几年红遍大江南北,华艺出版社出版他的文集首印也就十万套。

  而给予林为民和通文社如此信心做出首印十一万册决定的,自然是因为金庸多年以来在内地所积攒的读者群体。

  图书签字付印,算是进入了图书出版的最后流程。

  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小说的宣传。

  放在国文社出版的一般图书,通常会在社里的刊物上刊登图书广告,然后再跟书店合作搞点物料宣传,了不起找一两家相熟的记者写两篇稿子,广而告之一下。

  但金庸的作品不同以往,作为一个文人来讲,金庸身上有很多槽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作为武侠小说泰山北斗的崇高地位,所以国文社这次是要大张旗鼓的宣传一番的。

  这次规格上肯定达不到梁凤怡上次发新书的效果,人家毕竟有相关部门鼎力相助,但气势上绝对不能弱,林为民这几天开始让社里同事联系各大媒体。

  同时,他又联系到了金庸。

  金庸武侠小说自第一部《书剑恩仇录》诞生至今已经有三十六年时间,如今首次以作品集的形式在内地出版,是件值得庆贺的喜事,林为民找到金庸后,他欣然答应了前来燕京参加发布会。

  林为民在忙着金庸作品集发行上市事宜的时候,他还抽空参加了于华《活着》的作品研讨会。

  《活着》发表至今三个月,在国内的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群体当中引发了广泛而强烈的影响。

  评论界对于这次于华的转型也非常认可,认为他写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另外在读者群体当中,《活着》发表时正是元旦过后,期间又经历了春节元宵,一个喜庆欢快的冬天猛然冒出《活着》这么一部治愈人心的作品,给无数看过这部小说的读者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的印象。

  作品研讨会如期在国文社前楼三楼会议室举行,受邀前来的作家评论家学者们济济一堂。

  于华是今天的主角,从进了会议室嘴就没合上过,到处跟人打招呼。

  林为民进来的时候,在场不少人的目光齐齐放到了他身上。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半个月时间以来,关于林为民和雁冰文学奖的传言在国内文坛传得沸沸扬扬。

  一开始传出来的消息是国文社给林为民报送的两部作品均没有获奖,不少文学界人士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有些意外,林为民的产量高,作品质量也不俗,报送的那两部作品大家都看过,按理说拿到一个获奖名额应该问题不大。

  就在大家意外和疑惑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又传出了消息。

  据说林为民得知了作品落选本届雁冰文学奖之后,极为不满,居然联系评委会施压。

  本来还对他有所同情的文学界同仁立刻充满了厌恶,很是鄙夷这番作为,更加鄙夷林为民的人品。

  前几天,本届雁冰文学奖获奖名单刚刚在媒体上公布,果然没有林为民的作品入选,这更坐实了传言的真实性。

  王蒙今天受邀出席研讨会,就坐在林为民旁边的位子,低声问道:“最近的传言是怎么回事?评个奖怎么闹的满城风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