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大是真的生气,三弟怎么能做这低贱的事,就是把文家的脸面踩在地上。
“你懂什么,这事是三弟的错,让他把钱交出来就是在阻止他犯错。”
肖垣告诉她们,每年祝丰节最后一天卖的东西是最便宜的。
忙碌了三天,大家准备休息半日。
想来县城都这么麻烦,老三和老四一家居然全都来了。
李氏一直认为老太太偏心,这话说得都骗到天上去了。
越氏鲜少开口,她再不说话,脸面都要被人扯下来了。
李氏越想越气,自己身为未来秀才的娘。
她儿子可是要考秀才的人,他们在做什么?干低贱的事,是想让自己儿子蒙羞吗?
顾甜娘和季月娘停止了做活,结伴来县城买东西。
“老三一家在卖东西,那怎么行,我们文家的脸还要吗?必须要把这些钱都交出来。”
“就算他卖东西,都分家了,也不需要他交出。”
“爹,出大事了。老三和老四在行商。”
本来被叫出来的文止还有点不高兴,听到这话,倒是认同的点点头。
见文老爷子不高兴,李氏连忙解释。
“就是这些东西。”李氏得意的笑,现在证据确凿,看老三家还怎么辩驳。
季月娘她们等到了第四天,针线布头都买了一些,还买了一架织机。
锅里的竹筒糕尚有余温,炉灶里还有几块木炭。
她站在中心位,叉着腰对文老太说:“家规里都说了,行商挣的钱要上交。”
文老爷子不高兴,他对老三的耳提面命,看来老三置若罔闻。
等老三和老四把钱交了,这些钱都是她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平时都在私塾里,回家次数不多,但多少也知道一些事情。
她们虽然来了几趟,但还没好好地逛过端阳县。
李氏也没有了赶集的心思,转身就往涤水村去。
李氏看到他的眼神,心里微微一抽,甩开了文政的手。
没有想到季月娘居然这么有钱。
看到了卖东西的文柳和文州,李氏气得一佛生天。
她的空间里没有什么大的水缸,每次挑水都费事,狠心买了三个巨大的水缸。
难怪季氏坚定要离家,还和大家说自己害文柳,都是他们演得。
很多摊子怕压货,都在低价卖。
“阿迟说得对,这钱是三弟一家的,他们过得已经很难了,月娘他们没钱没地,就是卖点东西也是理所应当。”
一进厨房,李氏就看到了方糖的碎渣和一些薄荷。
文政皱眉,问她:“他们行商与你何干?”
这个价格劝退许多民众,除了文柳。
文老爷子开口:“去把老三一家找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李氏不甘心,她围着院子绕了几圈。
李氏想冲上去骂他们,又怕自己打不过。
“娘,我要。”
她不信在老三家里没有藏什么钱。
后院多了一间厨房,位置隐蔽,从别的地方根本看不到。
里面放着栗子糕和竹筒糕。
听到这些话,文俊迟只觉得面皮发紧。
集市最后一天上午。
文俊术正愁着自己和同窗出去没钱,有了钱他也能同他们一样去县城的杨柳斋。
她这次抓住了老三和老四的把柄,根据家规,行商必须要把钱上交。
看到季月娘和顾甜娘满面笑容,一家人其乐融融。
李氏巴不得文俊迟不要,可他不要,自己儿子也要不到。
她之前一直用老四家的织机,现在有了钱也不想再麻烦别人。
文政拦住了李氏,眼中是一如既往的厌恶。
县城的棉花比镇上便宜不少,但也要两百文一斤。
一个不下蛋的母鸡,一个庶子媳妇,凭什么这么笑。
李氏恨得整个都要扭曲,凭什么,她们凭什么。
李氏有心去老四家也查一查,但是想到那不良于行,性格野蛮的姨娘,又放弃了这个想法,姨娘打人是真的疼。
就是屋里的陈设只不过多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
大家逛得开心,每个人都买了不少东西。
她回到村第一件事就是去竹林。
三个大缸花了一千四百文。
就是因为那件事,害得文政和自己离了心。
李氏觉得奇怪,一家三口,有两间厨房实属不正常。
李氏的眼里带着恨,看文政的反应,他应该早就知道老三一家做的事了吧。
她发现除了季氏,四房的顾氏也一起来了县城。
李氏把这些东西拢在一起,气势汹汹的回了家。
又看了看一旁的儿子,“行商侮辱我们家门楣,而且阿迟和阿术后面还要科举,他挣的钱就该给咱们的,不然给文柳那个丫头吗?”
这些东西不应该出现在老三家里,他们家哪里用得起木炭。
“弟妹这话说得对,他挣钱又给谁呢?等老了不还要靠侄子们养老送终。”
“你这是做什么?居然把阿迟和术儿都喊回来。”
这些东西与李氏在集市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他素来刚正,对弟弟们多有说教,行为举止皆有要求,更别说对自己。
两个孩子即将童试,居然把他们从私塾里喊了回来。
“三叔一家身无分文的出去,他们挣钱也是为了生活,都是一家人,为什么要闹成这样。”
李氏看到季月娘一行人花钱如流水,恨得眼都红了。
一家人开心的采买,衣食住行都买了一些。
“我不要,这是三叔自己挣的钱。”
“我去。”李氏激动的要去找人。
他们文家,当初为文官顶层,现在虽然流放,风骨不能丢。
“果然,最后一天的价格就是比第一天低。”
文柳一咬牙买了五斤棉花,又花了六百文买了三匹瑕疵布。
着急忙慌的把所有人都喊了回来,像个胜利将军一样把这些东西给大家看。
文老爷子不高兴,什么事情值得这么兴师动众。
她在厨房里反复摸索,看到灶台旁边还有一个空间。
以前季氏和顾氏就要好,现在还能来县城买东西,他们一定藏了私房钱。
“你不喜欢的事情我都要做。”
“你是长孙,拿这钱理所应当。”
李氏明白自己空口白牙没证据,趁着老三一家没回去。
文柳买了东西后,又匆匆回到自己的摊位。
竹林和过去区别不大,唯独后院被削了不少竹子,变成了菜地和鸡棚。
李氏一脚踹开竹林的门,在屋里翻来翻去。
李氏满脸正气,文老太觉得好笑,替儿子辩解。
这些水缸在空间里占了不小的地方,每缸能容一千升水。
全然不知逛集市的模样,落到了同来赶集的李氏眼中
文俊迟只觉得丢人,自己科考居然还要压榨亲人。
“你别闹了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