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一个大败笔
倭国的造船的工匠,抵达了大明的沿海。
而自己的心腹给自己出的主意。
到了那个时候,朱标的太子之位,就算是无比的稳健,也可以从中做出来更多的打算。
所以,只要是李越愿意,随时都是可以回去监工的。
而所谓的制造战船,之所以答应了倭国的工匠来大明的地界,就是为了拖延时间。
胡惟庸觉得,有必要让朱元璋亲自去倭国的地界看一看,给李越一个下马威。
他心底里心想,老子到底哪里让你胡惟庸不满意了?
而现在的首要目的就是尽快的去把工匠们给选出来。
听此,师爷也是不好多说什么了。
朱元璋都快被胡惟庸给气得糊涂了。
可以说朱棣手底下的那些门客,似乎比他还要着急。
而现在的身份就高贵的摆在这里。
就是要在白银兑换席卷北平之前,尽量的把手里的大明宝钞,都给分摊出去,然后尽力的去搞钱。
他要是真的翅膀硬了。
各路大臣,每天都来并奏。
这一日的寝宫之内,胡惟庸不断的重复着这几日的禀告。
他只是不断的感慨起来。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万无一失。
而他现在之所以要夜夜笙歌,就是希望和这里的达官显贵们好好的互通有无一下。
一切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罢了。
“上位,您觉得咱说的对吗?”
甚至于。
朱棣已经就藩了。
胡惟庸觉得。
一想到了这些,现在的李越,决定在脑海里,好好的回忆一下大航海的历史了。
“到时候不战而死?咱图的什么啊?你是要害咱吗?”
只要话语权足够大,就可以去威逼应天府。
李越是有造反的可能的。
而只要是手里有了兵和粮草,就有了绝对的话语权。
李越这个时候真的不是在画大饼的。
而这个时候在应天府的皇宫之中。
他是实打实的这么想的。
朱元璋是过惯了马背上打天下的日子了,但也不代表他现在愿意去出征之类的啊。
朱元璋气得,从身旁抓起来东西照着胡惟庸就打。
偌大的燕王府里,每日都是夜夜笙歌的景象。
“上位是有上位的想法的,我们也应该有我们的想法,等到了什么时候,整个世界对于大明的危险都解除了,我一定给兄弟们一个交代,让咱的日子都真正的美起来……”
“好你娘!”
很显然,这家伙是真的没有安什么好心啊。
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工匠,一定是留在了倭国的。
那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根本就管理不及时。
尤其是胡惟庸等人,对于李越制造战船解除海禁的提议,他们是颇有一些想法的。
他一直忌惮李越,而现在李越不在这应天府,也就给了他一些机会。
一个月之后,按照李越预想的一样。
李越把这件事在师爷这一块儿安排下去了。
师爷这就去照办了。
“对你娘个屁!”
“你告诉咱,那大明宝钞兑换白银的事情,都进展到了哪里了?全国的版图,都拿下了吗?还需要多长的时间?这才是你该关心的事情,而不是一直像条狗一样,咬着李越不放,懂咱的意思吗?”
“大人,小的真的是佩服啊。”
这是要老子去送命的意思吗?
“大人,上位能够有您这样的手下,也真的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了,这要是换做蓝玉徐达他们,别说是一起马背上大江山的出生入死的兄弟了,要是有您这般能力,这大明就算是不改姓,那也会风雨飘摇,早早的就内部打起来了……”
只有搞钱,到时候才可以达到屯兵屯粮的目的。
李越继续道:“忠心耿耿的每一步,都是会存在阵痛的,大家不要心里有什么想法了,尽量的收起来。”
他早就厌倦了那样的日子了。
但可以看得出来,朱棣并不是那种会被享乐所迷了眼睛的存在。
“你是要咱拿命去赌啊?我可不想李越误会什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咱真的不知道李善长都教会你什么了,除了勾心斗角的嫉妒,你还有正事儿吗?”
……
李越点点头,这对于他来讲都是一定的。
那后果不堪设想。
这真的是胡惟庸的一个大败笔吧。
在大明沿海的战船建造事宜,就可以开始了。
而等到了倭国那边的战船一个接着一个的下水,到了那个时候,大明这边建造的战船,很有可能都是一些废品。
“让咱去倭国的地界,去给李越一个下马威?你是怎么想的啊?我说你胡惟庸聪明一世,糊涂一辈子啊!”
他还信誓坦坦的道:“上位,您要是去了,他李越就算是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轻举妄动的,您去了,就代表着您是有十成的把握的,再说了,这样可以直接检验一下李越的忠心,不是很好吗?”
而在那里,大明也已经派人接手,造船的事情便是很快的搞起来了。
“要是李越真的有造反的心思,想要靠着倭国起家,那咱去了,不是让人家给瓮中捉鳖了吗?”
来到了这个曾几何时,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否则。
“您真的是给小的好好的上了一课啊,但愿兄弟们跟着您,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小的坚信,您可以给咱美好的未来……”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去建立新的大明的体系。
按照李越的估算,用不了一个月。
朱元璋也是每日耳朵都被弄的起茧子了。
自己好好的安静的延续着自己的生命,不好吗?
“等到了战船在沿海下水之后,没有我们,是无法去驶向大海的,所以,我们的未来心系整个世界,那大明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就让他留在大明吧。”
他们应该也在干着同样的勾当。
而沿海距离倭国这边,只不过是一海之隔。
胡惟庸真的是连躲避都不敢啊。
他以为朱元璋的本性还在,但是实际上,到了现在的位置上,哪有不怕死的道理啊。
这个时候在北平这边。
何必要去冒险那。
因此,朱棣的蛰伏,还是需要一个时间来完美的过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