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允厚那叫一个气啊!
“嘶!”
“非也!”
欠钱的是孙子,面对债主大爷的盛气凌人他也只能忍着。
郭允厚傻了............
“对了,郭尚书,陛下有旨意,让你安排一下户部的事情,去陕西伴驾。”
可签了,就又背了一笔债!
“所以,下官以为,当上书陛下弹劾西厂!”
“不是跟您哭穷,老夫是真穷啊!”
想着那次在城外的小河沟里,和王承恩聊过的内容,郭允厚狠狠的咬了咬牙,随后便让人把左右侍郎和一干主事都叫了进来。
天呐!
他倒吸了一口凉气,脑海中闪过一个难以置信的想法。
只要能拖往,便能争取时间,三个月以后,情况肯定会有所好转!
“老夫都已经三天没合眼了,净忙着处处找粮了!”
王承恩笑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了过去:“来,签了它,签完你就有粮了!”
右侍郎方岳贡上前一步,沉思了片刻之后坦然答道:“如果下官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一千八百万两白银。”
“如今山陕急需粮食赈灾,王公公却趁机让您签下这样的欠条,似乎有些趁火打劫的嫌疑!”
“这大热天儿的,听听您嗓子,都破音了.....”
“王厂公为何来此?”
吃饱饭是不太可能,但却能让人不至于饿死!
“瞧公公这话说的,利息着什么急,来来来,先喝杯茶润润嗓子。”
正史上的方岳贡,此时应该是在松江出任知府,只是朱由校将六部的官员处理了七成,他也此因得到了机会,晋升为户部右侍郎。
看着眼前的欠条,他一脸的无奈。
“尔等可知户部现在欠了西厂多少钱粮?”
“这、这、这.........”
郭允厚闻言先是一愣,然后便疯狂点头。
王承恩抖了抖手中的欠条:“当然是过去签字儿了!”
“没错!”
今从西厂借到粳米合计三百万石,年息五分(复利),限制三年内还清,如若违约,每年加罚未还清总额的百分之十作为罚息。
郭允厚有些茫然:“陛下怎么突然让老夫去伴驾了?”
王承恩嘿嘿一笑,走到他桌案旁,在随从搬来的椅子上坐下,没有关点客气的意思。
但是徐光启在听完之后,不等郭允厚发表意见,便忍不住站了出来。
第一责任人:
所以,这事儿跟他没关系!
郭允厚坐在大堂里处理公文,见他过来,那张老脸瞬间就黑了下来。
“你西厂哪来的这么多粮食!”
等他反应过来时,王承恩的身影已经走出了户部大堂。
啥时候见过这样的皇帝!
【借条】
之前从西厂借的一千万两银子,此时早已没了大半,眼下山陕赈灾又不知要花费多少,他哪有银子还利息。
只能冲王承恩赔起了笑脸,亲手给他倒了杯清茶递了过去。
“这是茶?郭尚书这是故意拿碎沫来跟咱家哭穷的吧?”
王承恩很是鄙夷的摇了摇头:“你啊!咱家还是头一回见穷成这个鸟样的户部尚书!”
三百万石粮,足够陕山两省百姓吃上三个月的!
“怎么样,要不要先还点利息?”
身为左侍郎的徐光启率先发问:“不知大人召我等前来,可是有事吩咐?”
王承恩收好条子,嘿嘿一笑:“郭尚书客气,咱家这就回去安排。”
啊不,是债主.........
可他刚要出门,却又停了下来。
方岳贡听完,立刻便皱起了眉头:“尚书大人,下官以为西厂的做法有些过分了!”
三百万石粮,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郭允厚这才想起来,前段时间,确实有大批粮车入城,当时旱情还未严重到现在的地步,他也并没有太放心上。
接着他便把刚刚的事情跟众人讲述了一遍。
“行了,不跟你废话,你现在是不是发愁没粮赈灾的事?”
如今看来.........
朱由校在沈阳又待了三天,五月二十日正式启程赶往陕西。
这三天里,林丹汗得到了想要的兵甲,在留下一万五千匹战马之后,率领部下也离开了沈阳,直奔草原而去。
“你莫不是以为就这三百万石粮,就能解决山陕两地的旱情吧?”
否则怎么可能会提前做出如此充足的准备!
“老夫以为,西厂的做法,非但没有问题,反倒是方侍郎的看法有失偏颇了!”
“多少借点味儿,总比白水强,不是么?”
他的话,很符合这个时代的文人思想。
“这三百万石粮,正是魏良卿带回来的!”
然后一脸憋屈的把欠条推了回去:“有劳公公早日安排交接!”
“瞧郭尚书这话说的,咱家没事儿就不能来户部转转了?”
不签,陕西的百姓就没饭吃。
而朱由校的圣旨,也在五月二十日这一天,被送到了京师。
“郭尚书可别忘了,咱家现在可是户部的债主来着。”
陛下竟然早在去年就知道了陕山会出现旱情?
王承恩把茶水接过去呡了一口,可刚一进嘴,就很是嫌弃的又吐了出来。
“那欠条,也理应做废!”
“就这一壶碎茶沫子,老夫冲了八泡了还舍不得扔呢.........”
郭允厚瞪大了眼睛,看着那纸上写的内容,满脸的不可思议。
听到是问这个,徐光启便退到了一旁,他现在的主要工作是督造火器,说是户部左侍郎,但干的却是工部的活。
“我呸!”
王承恩笑着伸手一指北方:“咱家也不瞒你,皇爷早在去年就令人去南方购粮了!”
郭允厚看完之后,整个人都开始不受控制的颤抖起来。
天启八年,五月_____日
先前的一千八百万两银子,再加上这三百万石粮食,何年何月才能还清啊!
经办人:
让自己过去伴驾,竟然只是为了能随时签欠条??
随后,王承恩就带着西厂的随从,赶到了户部。
借粮部门:户部
“不!”郭允厚用力的摇了摇头,“现在又多了三百万石的粮食!”
郭允厚扫视着众人,语气沉重的问道。
灾情紧迫,又没有别的法子,他只能硬着头皮拿起毛笔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郭允厚一脸的尴尬:“王公公这是哪里话,户部有多少家底儿,您应该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