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火箭加速升空,反馈回来的数据也一切正常。
到时候将真的偷偷拿出来,弄个假的瞒天过海,任谁也发现不了什么。
而且尾焰带来了炽热的高温,瞬间便将厂房内零下的温度加热到成百上千摄氏度。
巨大的火箭咆哮着离开发射架,终于从那厂房顶部的巨大开口缓缓钻了出去。
控制室内一阵火花闪动,所有的灯光与电脑仪表尽数熄灭。
在尾焰炽热的烘烤下,外皮不断脱落、融化。
别说美国全部的高超音速导弹几乎都在前线。
哪怕不能击落全球的洗脑装置,至少也要努力肃清华国头顶的那一部分。
当然也有一个好消息。
吹得大量未固定的零件七零八落。
几乎是眨眼间,厂房不远处的中央办公大楼也遭到了波及。
另外两枚只能任由它们葬身于尾焰的火海之中了。
当火箭顺利升空后便不再需要地面的指引。
“启灵”原型机在之前的模拟中便预见到了这一情况。
这个速度可是相当于23马赫!
毕竟多一艘火箭就多一份保险。
那时候,刘凯将会提前到达目的地等待蹲守。
眼下要进行的是最为关键的破解。
一旦心态正确,时间流逝就会不知不觉快起来。
于是那片冰封海边的旷野再次亮起一团刺眼无比的火光。
巨大且炽热的尾流无处扩散,狂暴的席卷向四面八方。
整个航天中心已经没有半个活口,火箭组装厂房的顶棚也被切割开一个巨大的空洞。
哪怕不用暴力威胁,外国那些高层掌权者肯定顶不住诱惑,一问一个答应。
不过按照原型机的模拟,它还是有极高的概率完成任务的。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秦洛菲不会在这里等死,早就进入折叠空间跑路。
可本该同时响起的警铃却偃旗息鼓,一点声音都没有。
秦洛菲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下达立即升空的指令。
之前刘凯也考虑过三箭齐发。
本次发射计划采取的也是十分冒险的模式:盲飞!
这个就不用有丝毫担心了。
将没有人任何人能够知道。
突然觉得这漫长的等待也没有那么枯燥了。
当然,绑定晶石还需要最后一步:本人同意。
所以一个半小时过去,军方防火墙愣是半点异样都没有察觉出来。
她站在满地尸体的中央控制室内,智能眼镜插在主控电脑上不断闪烁。
那是“阿尔忒弥斯号”探月火箭巨大的发动机开始点火。
如果一切顺利,探月舱将于174天后返回地球。
没了厂房束缚,发动机那巨大的“轰隆”声终于在这一刻响彻旷野。
那就是80公里外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秦洛菲进展顺利。
在这片火光之中,组装厂房首当其冲,瞬间爆碎成漫天飞舞的碎片向四周洒落。
随着尾焰愈发暴虐,反冲力也终于生效。
自此以后。
刘凯知道航天中心那里的异响和亮光瞒不了多久,很快就会引起周围驻军的注意。
可此时空天军几乎都集中在华国上空奋战呢。
即便是一直心态悠闲的刘凯在此时也不由捏了把汗。
平地上突然出现一团炽热的火光,透过不断飘落的鹅毛大雪映照大地。
就算这附近有部署,最快区区4马赫的速度也绝对追不上火箭。
沿着秦洛菲的视野看去。
同时爆炸产生的能量堪比好几枚大型云爆弹了。
这可难不倒刘凯,因为他能清晰感应到晶石的位置。
但是他却丝毫不慌。
各种电缆断裂后的火花此起彼伏。
因为火箭最终会达到7.9公里每秒的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太空。
哪怕刘凯通过太空望远镜看到它出了差错、甚至坠毁。
随着倒计时归零,眼镜虚拟屏幕上也亮起“成功”的提示画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剩下两枚火箭的外壳被烧穿,终究是点燃了内部燃料。
既不接收来自地面的无线电波、也不会向地面发回丝毫信号。
除非等地球旋转到合适的位置后,拿太空望远镜观测。
想必过不了多久,内部燃料就会被引燃,从而引发剧烈的大爆炸。
但凡有一次失误,都会让防火墙响起遭到攻击的警报。
伴随着一阵沉闷的“轰轰”声,中央控制室的地面都开始微微震颤起来。
这片沉寂许久的空旷区域眨眼间便成为一片火海。
刘凯没想到观看秦洛菲战斗还能看出意外收获。
火箭组装厂房内虽然有发射架。
四周同样防守严密、内部却无人看守。
最终坠落在湾省西侧60公里的澎湖列岛附近。
这枚火箭不远处,还有2枚组装完成的同款火箭。
也就在这时,地面上组装厂房内的温度也终于到达了临界值。
独自完成晶石的挖掘任务。
一切都听天由命。
也没有任何办法进行干涉。
所以最终的计划依旧是只发射一枚。
朝着四面八方扩散而去。
到时候别说三箭齐发了,能突围出一发的概率也骤降至12%。
紧接着便是混凝土开裂,大量灰尘扑簌簌落下。
很快,警光也随之熄灭。
冲击波裹挟着震耳欲聋的噪音又一次扩散开来。
这也就意味着这艘火箭只能根据提前输入的指令,全靠电脑计算。
可是模拟结果却显示,这样做会导致尾流更加狂暴,严重影响发射轨迹。
唯独有威胁的是搭载了激光武器的华国空天军。
同化的前提是绑定占卜晶石,而绑定晶石的前提又是人必须在晶石附近。
同样。
只是剩下的半小时或许不会再这么风平浪静。
更何况一艘探月火箭而已,华国就算发现了,也实在没兴趣追杀。
因为原型机刚才做的是第一步,将自己伪装成无害数据。
可下方却没有正规发射台那种装满水的导焰槽。
而且为了避免发射后遭到来自地面的干扰。
这艘火箭是死是活、飞到何方、是否顺利完成挖掘、是否返回...
刘凯不敢再“沉浸式体验”,不过单纯观察图像还是没有什么危险的。
同时也彻底保持信号静默。
“启灵”原型机完全按照刘凯的命令,求稳为主。
这就十分考验原型机的智能化程度了,必须做到极其快速且准确的应变。
毫无新意的藏在一处深深的地下掩体中。
与此同时,火箭组装厂内顿时警光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