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末代天策

第二章 北周与南唐(1/2)

末代天策 苏渔川 3810 2023-04-05 01:08
听书 - 末代天策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第二章北周与南唐

  听到先生这么评价北宋的“小范老子”,陆鸿只得唯唯诺诺,不敢复言。

  甫清先生说出这样的话他倒并不惊讶,这个时代的风气较他印象中的盛唐还要开放自由地多,自文帝颁布《议政令》以来,议论大臣批驳朝政已经成为一种风潮。

  这种行为不仅不会获罪,相反还有专门搜集民间议论的胥吏统一编录,个别意见十分中肯,或是颇有见地的,甚至送往朝堂公议。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皇帝有多么的开明,更加不能和现代常说的所谓“民主”挂上等号,文帝时代的“庭前质君令”最终质问的还是政事堂几位老宰相罢了。

  因此在陆鸿看来,甚么平民议政学子批官,纯粹是封建时代君主用来牵制权臣的一种手段而已……

  甫清先生指使胡效庭到门外青驴背上把他的褡裢拿进来,自己大喇喇地走向书房,顺手摘了院里架子上的扫帚,边走边扑打着鞋面裤腿上的灰尘。

  陆鸿知道这师生两个马上就要进房习字,于是先同甫清先生来到书房,将茶沏上一杯,陪着说话:“刚刚开春,都是些陈茶,先生将就着解渴。”

  甫清先生敲了敲桌子以示感谢,端起黑陶碗轻轻啜了一口便又放下,顿了顿似乎想到甚么重要的事情,说:“上回见你写了几个字,尚可。老夫自知只善行草,不工隶楷,因此想要指点也无从说起。不过老夫有一位真正知己好友,隶楷胜我百倍,若有机缘可以替你引荐。”

  “那就多谢先生了。”陆鸿笑着答应一句,把文房四宝取出来一一铺摆整齐,向甫清先生点头示意,便退了出去。

  甫清先生看着他的背影,突然生出了一丝好奇心,自言自语地说:“这少年满腹心事,却不言表,真像真像……”

  却不知他是说像那位好友还是其他的甚么人。

  陆鸿走出书房时正瞧见胡效庭背着褡裢走回院子里来,两人互相做个鬼脸,各自忙碌去了。

  胡顺家并非甚么高门大院,只是围了一圈土墙,前院晒谷磨豆后园蔬菜瓜果,都是陆鸿在打理。

  后园的土墙上自大前年被他种上爬山虎之后,茎叶抽长地极快,今年已经爬满了整整一面院墙。每至夏秋疯长的时候,陆鸿便修剪下半箩筐的枝条捣烂了调酒,给胡顺治老风湿,竟颇有效果。

  这时节离爬山虎的花期还早,可是挨着土墙种的两株桃树已然三三两两地开出了粉色的花朵,占了半座园子的葡萄架上也结出了一串串青黄色的花苞,满园子的青绿色因着桃花粉白色的点缀,显得颇有生机闲趣。

  陆鸿站在园子当中,感觉到从所未有的平和宁静,一阵清爽的春风从燕子河边吹进院来,仿佛时间都已停止,世间的一切纷扰也都统统被这一圈土墙隔绝在了千里之外……

  陆鸿正沉醉之间,忽然土墙外伸出一个脑袋,两眼骨碌碌瞅了一圈,伸手向他急招,嘴里压低了声音喊道:“鸿哥,快出来看,村口贴告示啦!”

  陆鸿抬头一看,原来是同村的三流子,奇怪地问道:“写啥了?”

  “俺要是认得字找你作甚!”三流子没好气地说。

  陆鸿想了想也对,整个上河村三十来户人家识字的就胡顺家两个娃娃:自己和胡效庭,小妹胡玉儿才十岁,只是刚刚启蒙,学了《三字经》头十来个字。

  两人来到村口告示牌处,早已围了十几个村汉,外带着三三两两的小媳妇大娃娃。

  这些村汉大都背挎褡裢,带着趁手的斧头锯子,或是瓦刀小锤,是打算趁着清早上坝集揽工匠活计的。

  小媳妇们则是准备看个新鲜,如果能够得到第一手的八卦资料,那么今日一整天都会成为左邻右里妇女们的中心大家总是要凑在一块儿说些家长里短的闲话打发光景。

  村镇的告示又分几种,包括时务农务市令州闻等等,每三日至七日张贴一回,囊括了大周上至朝堂下至民间的新鲜见闻,类似于后世的报纸。

  因此上男人们最爱看的就是公布朝政事务和边疆战事的“时务”,女人们喜欢的莫过于传言民间奇闻异事的“州闻”。

  所谓“告示”,便是“告而示之”。从前贴告示的小吏张贴前后总要在村里拉上两个老乡,粗略讲解一下内容,这才好收拾了浆糊桶纸张包去下一个村继续张贴。

  可是自从四年前陆鸿到了上河村以后,那姓张的小吏再也懒得和这村里人说告示了。

  为啥?恁村有人识字,自个儿问去!

  等到胡效庭上了县学,这村一下子就荣耀起来了!嚯,两个识字的,加上胡顺这个认识一二三四的半个臭书袋子,好家伙,一个村好几个识字的,这在整个三河镇都算牛气嘞!

  可是好景不长,村民们陆续听说胡家的小小子被县学退了回来,大家都默契地闭口不再言说这事怕伤了娃娃的心哩,那是个多好多懂礼的乖后生呀!

  陆鸿仍然是全村唯一的“宣传委员”……

  此时也不知谁眼尖,在人群中高喊了一声:“小陆来啦!”

  大伙儿都欢呼一声,仿佛见到大英雄一般呼啦啦簇拥上来,七嘴八舌地打问,“小陆快帮俺们看看告示贴啥了。”“官府今年要在三河镇招大匠不?”“是不是县城朱家小姐的案子有眉目了?”“兴许是说俺们镇修渠的事哩!”……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