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民国大文豪

第三百五十二章 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1/2)

民国大文豪 薪越 2798 2023-04-09 12:22
听书 - 民国大文豪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lt;""gt;lt;/gt;看到一部黑白电影中突然出现彩色影像,还是这么诡异的场景,观众极为震惊。

  这是放映员弄错了胶片,还是真的闹鬼了?

  这一段镜头和前面的内容很不搭调,不是一种风格,就像是两个人拍出来的一样。

  这样想并没有错,这的确是两位导演合作的成果。

  林子轩看过洪慎拍摄的胶片后才发现这个问题。

  郑证秋和洪慎都是风格化的导演,也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导演,两人无论是拍摄风格还是美学原则都不相同,而且很难兼容。

  郑证秋早年痴迷京剧,后来专攻话剧,最后在电影上获得突破,属于自学成才。

  洪慎在美国哈佛大学习文学与戏剧,又在多家美国学校进修导演专业,是标准的学院派。

  郑证秋的电影注重情节的张力,不太重视结构和美学。

  洪慎则是完美主义者,他注重电影的整体效果,反而对情节不怎么看重。

  所以,两人拍摄出来的电影风格迥异。

  这是林子轩没想到的,他不是电影方面的专家,写写剧本可以,却很难考虑的周全。

  于是,他只好把电影全才但杜予请过来进行后期剪辑lt;"r"gt;。

  但杜予费尽心思,把日本天皇演讲那个段落融入了电影之中,至少看起来不是那么突兀,不过这一段旅顺大屠杀的片段就没有办法了。

  因为这段情节太长了,根本剪辑不了,只能顺其自然。

  可以说,这部《甲午风云》是这个时代三位电影大师联手打造而成。

  观众虽然惊讶,却还没有新闻媒体惊讶。

  这些人前两天刚在试映会上看过这部电影,这次来再看一次。一是电影不错,值得看第二遍,二是给林子轩撑场面。

  周瘦绢就是如此。他不仅是电影发烧友,还是个爱国分子。这种电影正和他的口味。

  但他没想到两次看的电影竟然不一样。

  他隐约觉得林子轩这么做要出大事,作为报纸编辑,看到旅顺,心中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电影中,观众随着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一路穿行在旅顺的大街小巷中,最后来到城门口。

  透过小女孩的眼睛,镜头越过城墙,来到港口。在那里,日本人正准备突袭。

  旅顺是北洋水师重镇,清政府耗时十六年耗资数千万建成,船坞炮台军储的实力为北洋军之首,被称为“远东第一军港”。

  1894年11月21日,日本攻陷了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

  日本军队进城后,在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杀害将近两万名中国人。

  只有数十人幸存,日本人留下这些人是为了掩埋尸体。

  1894年11月26日,英国《泰晤士报》刊出电讯:据报告。在旅顺发生了大屠杀。

  这是世界上最早披露有关“旅顺大屠杀”的信息。

  11月29日,美国的《世界报》刊登了来自中国的一则报道:“日本军(在旅顺)不分老幼全都枪杀,三天期间。掠夺与屠杀达到了极点。”

  而在中国国内,由于日本人掩盖罪行,歪曲事实,把屠杀平民说成是清军士兵。

  加上清政府战败,急于和日本达成停战协议,这次大屠杀就这样不了了之。

  1896年11月,清政府委派直隶候补道员顾员勋接收旅顺,由他出面主持建立了甲午战争遇难同胞墓,并亲书“万忠墓”刻在一块石碑上。

  那时正是旅顺同胞遇难两周年之际。

  三十年过去了。林子轩把这段尘封的历史还原出来,就是要提醒中国人勿忘国耻。

  影院内。一些人看到电影中的画面,猛然想起了那段历史。不由得浑身发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
next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