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大秦臣子们,基本上因为政派相争的小利,而选择性的将家国大义抛在脑后了。
神色尤为镇定。
嬴川不太清楚这件事情的原因也足够简单。
但是这五万人,是在缺少物资援助的情况下守城御敌啊!
永乐宫那边等了一夜,也没有等到皇帝的勃然大怒,索性只好作罢。
家国内外但凡发生的大事,他是一丁点儿都不关心,只想好好活着。
长青殿。
这样的人,大皇子怎么敢举荐的啊!
嬴楚缓缓走来,当端坐在龙椅之上时,众臣作揖高呼:“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大皇子有这个能耐,可以统兵御敌?
“陛下,万万不可啊!大皇子或许会懂些兵法,但是说到底,从未领兵出征过,焉能担此大任?倘若陛下不心疼老臣这把老骨头去与敌军拼命,那就让老臣去吧!
要是这样的话,谁挂帅倒是无所谓了。
此刻文官们倒还好,反观武将们,人人忐忑不安。
而陛下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嗣参与进来,怕他们有性命之忧,还提前在宫变的时候将他们偷偷转移出城。
到时候上还是不上?
前者很了解他们。
自从昨日看了嬴川所写的诗词后,嬴楚就已经认定,嬴川身具大才,只是平日里不显而已。
听到臣子们微弱的质疑声,嬴楚露出一副了然于胸的表情。
嬴川喃喃一声,心里已有打算。
虽说这几日的嬴川在大臣们眼里看来改变了很多,但是猛然间就让他挂帅,这事他们还是不太能接受的。
越来越多的臣子回应。
这事,不管怎么轮,都轮不到自己吧?
三人同时进殿,自然是万众瞩目。
他也知道,突然说出这个决定,大臣们肯定不同意。
嬴楚刚想说些什么,便看到蒙熙那个老头又站出来说话了:
早朝开始。
倘若真让嬴川挂帅,他是否有信心呢?
还是蒙熙不要脸啊!
要是皇帝选择了谁,谁就自认倒霉。
根据前身记忆所知,最近两年,前身时常与他约在宫外喝酒,互相埋怨,算是酒肉朋友。
曹参与前身喝酒的时候,肯定也不敢谈论以前的事情。
倘若是正常的攻防战,五万人守城倒也足够了。
其次,行军作战之时,他能够听嬴川的。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是不敢随意推举人选或者是毛遂自荐的。
最终,他还是将目光落在了嬴川身上。
嬴川暗道。
然而,他的下一句话,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这一切都是未知的。
一旦守不住,可是要遗臭万年的。
也是因为如此,这么些年来,嬴楚都未曾让他担任个一官半职,让他为国家做些事情。
让别人挂帅,或许还有赢的机会。
闻声,嬴川懵了,目瞪口呆。
太子嬴庆刚才也想说些什么,只是他抑制住了自己的冲动,心中在想,难道是父皇没有看到昨日老大写的那些具有亡国之音和含沙射影的诗词不成?
这都还是未知数。
他问向当事人。
“我几斤几两,我还是心里清楚的,让我挂帅,肯定会一败涂地...只不过...这不正好是我想要的结果?”
嬴川在思考别的事情。
文官们觉得,出征御敌这事,总不能让读书人来干吧?
当然也只是考虑而已。
他们俩是真会打仗。
反正从前身记忆里显示,这个曹参也就是一个草包而已。
相传,当初之所以撤出禁军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吕渊在从中设计游说。
当初嬴楚参与夺嫡之争,一场‘华阳宫事变’,惊动了秦国内外。
不过他也没有过多在意。
他在思考。
大皇子去不行,因为他太年轻了,从未参与过任何战争。
“......”
虽说张荀在大皇子的授意下击退了敌军,可说到底,那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推选他人,就是在得罪人。
蒙熙所说的话,估计是绝大多数臣子们的心声。
嬴楚自然也是听到了他的话外之意。
但是若让自己挂帅,别说赢了,不全军覆没就算好的了。
他在思考,先别管为何父皇会让自己挂帅,就单纯说自己挂帅以后,能否击退敌军?
在这种情势下,怎么守?
嬴楚目光移动,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短暂凝聚。
瞧瞧这话说的。
皇儿是有勇气、有担当、也有信心的!
嬴楚话音刚落,众人便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今日议事,朕本想封赏大皇子、张荀、赵云三人,然则外敌未退,不宜加官封爵。待将外敌击退之后,朕定然对此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
既然没人敢率军御敌,那么干脆就由皇帝决定。
不知诸位臣工,可有人选推举,担任这五万甲士的主帅,帮助朕御敌于国都之外?”
要不是看曹家世代忠良,只怕连护国公的爵位都被夺了。
嬴川一觉醒来,发觉案桌上少了几张宣纸,当即心存疑惑。
只要能将敌军击溃就可。
他现在恨不得将眼前的这个老头踹上几脚。
这种情况,就更不用指望他们能够主动站出来担当大任了。
忒不要脸!
“这个是自然,否则何以服众?将士们何以卖命?”蒙熙回应道。
就在嬴楚要反驳他的时候,嬴川淡然开口了。
毕竟,谁也没有信心能够守住咸阳。
他看到许多人都犹犹豫豫,只好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
也难怪,毕竟当年的事情,知道详情的很少。
能否率领军队?
前者抚须沉思,要看看他具体说些什么。
声势极为壮阔。
究竟由谁来统领咸阳城内的军队比较恰当。
听到他的回答,嬴楚开心的大笑起来,心想,果然是没有看错皇儿啊!
既然自己挂帅,会遭到别人的阻拦,那么推选出来一个具有地位和资历的臣子挂帅,应该是可以的吧?
内史蒙熙开口。
“臣等绝无异议!”
武将们觉得,五万人对阵十几万敌军,这不是纯粹找死吗?根本没有胜算!
“既然...”
这个曹参如今已近四十,生有一儿一女,这般年龄了,还喜欢饮酒作乐,并且常常感叹生不逢时,能有什么本事?
嬴楚虽然暂时还没有考虑好挂帅的人选,不过他已经将‘嬴川’也考虑当中了。
肯定不行啊!
要是真让你去了,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
“诸位爱卿请起。”
据说曹参曾经还担任过禁军统领,资历倒也够了。
曹参啊!
诸位臣子面向皇帝。
只是,虽然现在满朝文武都知道大皇子知晓兵法一道,可具体懂到什么程度?
而且,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没上过战场。
首选,张荀与赵云肯定是不行的。
那就是因为前身足够纨绔、足够废。
参与此事变,而且与嬴楚为敌的其中一名将士,就是曹参。
“既然尔等让朕决定,那么朕便乾纲独断一次。朕确实是有一个好人选,只是不知诸位臣工心中有何念想。”
“倘若要执意挂帅的话,哪怕是有父皇的支持,也难以功成,倒不如以退为进。”
他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一个人影。
嬴川严肃作揖道:“父皇,儿臣倒是有一个人选,或许可以担任统帅之位!儿臣可以助其御敌,只求我国都无恙!”
让大皇子领兵?
不过最后关头,他带着部分禁军撤出了华阳宫,让嬴楚有了喘息之机,最终得以夺了皇位。
“回父皇,儿臣要举荐的这位将军,乃是世袭护国公曹参。”
首先,他认为,这个被举荐的人,肯定与嬴川关系甚好。
太子嬴庆看到对方安然走来,并未多说什么。
嬴川现在还没回过神来。
“川儿,朕若是让你挂帅,你可有信心击退敌军?”
虽然没重用,不过人家护国公的爵位摆在那里。
还自称自己是老骨头,要靠着这把老骨头去与敌军拼命。
万一皇帝来了句,既然大皇子不行,那就你上,怎么办?
众人无言。
这种情况,倒是在嬴楚的预料之内。
“朕思虑一整夜,才做出这个决定,由大皇子嬴川统领城中五万甲士御敌,不知尔等意下如何?”
嬴楚至始至终的想法,就是让他担任个闲散的公爷。
这样的话,不仅能够减少将士们的无辜牺牲,还能完成亡国的计划,岂不是一举两得?
只是...
一开始,众臣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基本都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首先,这个人肯定不能手握太多权力,其次,不能与外戚或者士族牵扯太深。
“陛下!”
而那些大臣们则是震撼异常。
不让我挂帅,让这个草包挂帅总可以吧?
要是敌军来攻,直接打开城门,也不让将士们防守了。
祖上是立过大功的。
“依内史大人之见,能够统率五万大军的人选,必须要有一定的资历或地位?”
唯有如此,嬴楚才能更好的给嬴川权力,还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好像除了大皇子之外,并无合适人选了。
“谢陛下!”
陛下的脸面往哪里放?
这是个亡国的机会啊!
“陛下决断即可,臣等绝无异议!”
朕很清楚,依靠这五万人,将极难坚守咸阳城,可这里毕竟是我大秦的国都,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不可轻易舍去。
但是不管怎么讲,曹参也最后因为这个原因而被免除了死罪。
翌日清晨。
“既然陛下已经决定要死守咸阳,那么这主帅人选,自当也应有陛下定夺,老臣绝无二意。”
老臣去,总好过比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去要强!”
当初在皇位夺嫡之上,站错了位置,被皇帝陛下一撸到底。
虽说张荀打败了敌军先锋,但万一只是侥幸获胜呢?
如果他不是草包,何以最近几年来都未曾得到重用?
他去吧...
嬴川与张荀、赵云二人一同迈入章台宫。
全国的大部分资源全部堆到相邦那里了。
毕竟,宣纸上写的诗词,本来就是要决定流传出去的。
想到这里的嬴川豁然开口道:“儿臣有十足把握,可将敌军阻挡在都城之外!”
“不知皇儿要举荐谁?”嬴楚好奇问道。
“嫌我人微言轻?好啊,总有一言九鼎的人可以镇住你们。”
谁敢硬着头皮去说?
前身只了解,当年是发生过这么一档子宫变夺嫡之事,可是完全不知,亲身参与政变的那些人都是有谁。
眼下,敌军尚有十余万精锐在蕞城虎视眈眈,咸阳城还未到彻底安全的时刻。目前,城中所有兵力,只有五万。
他们不信。
嬴楚话音刚落,诸位大臣们便开始将耳朵竖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