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三国:千万别怂

作者:周伯释梦 | 分类:仙侠 | 字数:1.4万字

第3章 七宝刀之秘

书名:三国:千万别怂 作者:周伯释梦 字数:0 更新时间:07-26 15:47

周游料到自己获取了主动。

曹操面色疲惫,用马鞭指着城门,说道:

“明白了,如果刺董失手,王允不会承认这刀是他家祖传之物。”

“夜宴上的尚书令,乃是王允的孪生弟弟王诺。”

宝刀果然是赝品,而且直接把祸根指向曹操本人。

“昨晚尚书令亲自给我敬酒,咫尺之间,我认得是尚书令本人。”

曹操直接把门丁称为先生,可见他对周游的欣赏。

曹操悚然一惊,大摇其头:

城门上方镌刻两个大字:中牟。

如果刺董失手,董卓追究宝刀来历,王允不怕吗?

周游视线在七宝刀上慢慢扫过。

曹操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啊。

曹操点点头,“可是……王允用替身,又是意欲何为?”他脸色和缓下来。

周游从刀鞘抽出宝刀仔细端详,刀背上看不见任何王氏的标记。

周游点头说:

如今又攀上了曹操这样的大佬,看来三国穿越之旅,应该不会太憋屈。

“所以本人推断,尚书令是赝品,校尉手中的七宝刀,很可能也是赝品。”

“校尉可知道,昨晚借刀给校尉的人,并不是尚书令本人。”

“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周游说道:

“王允不知此事,那才有鬼了!”

“董卓祸乱朝纲,为非作歹,刺董怎么就没有搞头了?”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周游说道:

“尚书令王允昨夜在宫中当值,并未回家,校尉可以查验当值记录。”

“献刀刺董一旦失手,宝刀主人必定难逃灭门之灾。”周游微笑说道:

周游默默笑了,拱手作揖:

周游笑道:

曹操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精明。

周游如实相告:

周游轻声说:

曹操想了想,“咻——”,宝刀回鞘。

他必须安定曹操的情绪,免得曹操意气用事。

曹操面色冷峻:

“本人姓周名游,字不羁。”

史书记载的曹操“中牟遇险”,会在这个时空重演吗?

周游随机应变,顺口说道:

“天色将晚,我们进城吃点茶饭,在客栈休息一晚,次日拂晓启程赶路。”

哪还有称霸天下机会?

宝刀刀柄上镶嵌着七颗色泽各异,熠熠夺目的宝石。

曹操的脸膛胀成紫红色:

半夜酒醒,曹操越想越不对头。

……

“中牟或有一劫。”周游劝道,“此地不宜逗留。”

曹操很敏感:

此人果然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风采哦。

夜宴酒场这种地方,最容易走漏风声,根本不是商议刺董的地方。

如果鲁莽去献刀刺董,一旦与吕布交手,必定身首异处。

“嗯,这也正是曹某的疑惑。”曹操眯着眼睛,捋一下胡须说:

曹操仰望天空,尽量压住内心的惊涛骇浪。

周游刚才一番话,印证了曹操判断。

周游直视曹操,说道:

此人头脑清晰,思维周祥,绝对是个可用之才。

曹操说道:

曹操冷笑:

“像王允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引火烧身,拿自家宝刀去做诱饵?”

验证史书真伪的时刻到了。

“王允匹夫,竟以如此阴毒伎俩,拿我当刀使,老子与他势不两立。”

动作快如闪电,刀法娴熟。

周游吁口气,说道:

暮色苍茫之际,两人来到一座县城之外。

这些历史知识储备,对一个穿越者来说,具有“知未来,断生死”的先知先觉优势。

周游长舒一口气。

“昨晚酒宴人多嘴杂,‘献刀刺董’之事必会泄露,倘若董卓知晓,绝不会善罢甘休,咱们立刻启程。”

他仔细审视手中宝刀,不放过宝刀上任何一个细节。

“王允是太原祁县人,孪生弟弟王诺六岁时,过继给伯父,一直在祁县乡下生活,这事很少有人知道。”

他在夜宴上,提出借王允祖传宝刀刺董,王允一口答应下来。

周游猛然明白,曹操昨晚夜宴允诺献刀刺董,原来只是诳语。

两人纵马出城,朝曹操家乡谯县方向奔去。

曹操昨晚喝的大醉,拿着王允祖传宝刀扬长而去。

在前世,周游细读过《三国演义》、《三国志》、《后汉书》之类的书,对东汉末年历史一清二楚。

这话像一颗深水炸弹,激起海啸般的巨浪。

周游瞄一眼架在脖子上的宝刀,说道:

曹操迟疑一下,把宝刀递给周游。

曹操收起仰望天空的酷帅造型,看向周游的目光,充满无限欣赏。

周游把刀柄底部两个字指给曹操看。

周游说道:

曹操不再掩饰自己的惊讶,“你怎么知道这事?”他目不转睛盯着周游。

“我有个亲戚,和王诺同村。”

“言之有理,走为上!越快越好。”

这段话的意思是:曹操改名换姓,走小路向东逃往家乡。出了虎牢关,途经中牟县时,引起当地亭长怀疑,被抓回县城。城中有人认得曹操,为他求情而被县令释放。

“这话……什么意思?”

他想起昨晚在王家夜宴的草率,浑身遍布鸡皮疙瘩。

“此事是其弟王诺所为,尚书令是否参与,尚无定论。”

曹操直接邀请周游一起返乡创业。

“校尉昨晚所见的尚书令,并非王允本人。”

曹操眯着眼睛,拍一下斜挎在身上的小包袱:

“王家祖传宝刀,怎么镌刻着我的名字?”曹操面色煞白,冷声说道:

“我昨晚借王允宝刀,是想试探一下王允的决心,不料他一口答应下来,这不大像尚书令的行事风格。”

周游想起《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段记载:

汉朝气数已尽,称霸天下机会千载难逢。

《三国志》记载的事件一般都比较真实,但细节却未必靠谱。

曹操立刻看出献刀刺董的破绽。

曹操惊声说道:

周游沉静说道:

周游不想过多讨论王允是否有鬼,转移话题:

“周某今早来见校尉,正是想与校尉返乡募兵。”

曹操凝视手中宝刀,仔细审视片刻,并未发现什么异常。

终于,在刀柄底部铜皮上,辨认出两个细小的篆字:曹操。

“校尉可否借宝刀给我看看。”

曹操半夜翻身下床,收拾了东西,决定天一亮就离开洛阳。

这两个小篆字体,笔画很细阴文刻画,隐藏在花里胡哨的云纹图案里,字体细如米粒,不仔细辨识,很难认得出来。

“我从未听说,尚书令还有个孪生兄弟。”

“你是说,中牟县有人加害曹某?”

“校尉的鸿鹄之志,乃是称霸天下。董卓这样的莽夫,犯不上让校尉杀身成仁。”

这个门丁不简单!

“献刀刺董毫无胜算,实在没啥搞头,请校尉三思。”

“曹某意欲回乡招募兵勇,讨伐董卓,匡扶汉室。先生可愿一同前往,共襄盛举?”

周游点点头,“正是。”他有种不详预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15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