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生皱眉:“可咱们缺人啊。叛军丢下的那几百流民,连咱们小青山的荒地都开垦不完,更别说这么大一片洼地了。”
杜尚清点头:“辛苦二位了。眼下难关虽大,但闯过去,就是海阔天空。”
——以地养人,以人增粮,以粮固势,环环相扣,竟是一条能让小青山真正崛起的路子。
杜尚清的目光落在地图角落,那里用小字写着“流民安置点”。
今年先种上耐旱的粟米,明年再引水种水稻,不出三年,粮食就够支撑整个商行运转了。”
他顿了顿,目光恳切:“您如今是朝廷册封的将军,按例可向兵部申领军需。
“朝廷那边……”江管事迟疑着开口,“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他顿了顿,解释道:“这次流民潮里,大多是活不下去的农户。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块地种,再给些安稳日子的盼头,他们就愿意留下。
他起身走到门口,望着远处广场上操练的护卫队,背影在灯火里显得格外挺拔:
江管事连忙应下:“东家放心,商行与秋收的事,我盯紧了。”
这乱世之中,与其等着朝廷救济,不如自己动手,造出一片能安身立命的天地。
杜尚清却摇了摇头,指着案上的圣旨:“圣旨里只提了封官,没提粮草军械解决办法。
“东家,还有件事必须提——近来各地都在囤铁,楚州的铁匠铺已经开始限量供货,听说连府城的军械库都在往外调铁。
他回头看向江管事与杨先生,语气添了几分郑重,“若遇着拿不准的难处,去找老三商议。
杜尚清起身走到墙边的地图前,那是他花了三天三夜画成的白水镇详图,用朱砂标出了可开垦的荒地。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释然与敬佩。
现在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人,只要有活路,他们会来的。
若是再加上支援涂山的粮草消耗,今年冬天,商行的存粮怕是只够支撑一个月。”
“你们看这里。”
江管事挺直了腰板,“商行那边我再去周旋,哪怕典当了南边的铺子,也先把涂山的粮草凑齐。”
我回程时跟他提过后面的大致章程,他心里有数。”
他们开荒进行的如何了吗,若是做得好,就让他们捎人回老家放消息。
“明日我带精锐去前线,家里的事,就全托给二位了。”
——只要愿意归顺,就能分田安家。”
杨先生却眉头未展,又从袖中抽出一本账册,指尖点在“精铁”一栏:
杨先生在一旁补充道:“方才听村长们提及秋收人手不足,我便算了笔账,就算调动所有能动用的人力,秋收的损耗也得比往年多两成。
堤坝的图纸我看过了,虽然工程不小,但只要大伙齐心……”
“上个月往楚州府发的三船木器,被当地的‘振威帮’扣了,说咱们抢了他们的地盘,要么让咱们把三成利分给他们,要么就烧了货船。”
江管事与杨先生转身离去时,脚步都轻快了不少——跟着这样一位有远见、有魄力的主家,再难的坎,仿佛也能迈过去。
他的手掌覆在地图上,从白水镇一直划到下游的滩涂,“这片洼地有足足三万亩,只要修起堤坝挡住江水,就能改成良田。
“有二老爷这话,我们就放心了。”
商行的生意也能借着粮食外销慢慢盘活……二老爷这盘棋,下得远啊!”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图上投下一片清辉。
“人会有的。”
“堤坝的事先不急。”
咱们要扩编护卫队,打造长矛箭矢,没有精铁可不行。”
“我已经让齐柏去各县贴告示了,凡是愿意来屯田的流民,解决落户问题,商行提供耕种农具,有了收成后商行抽三成。
”东家,”江管事的声音渐渐沉稳,“您要是信得过我们,我和杨先生这就去组织人手。
等田开出来了,粮食打多了,咱们还能往南边运,到时候那些什么振威帮、知府小舅子,再敢为难咱们,那咱们就武力护航?用实力说话。”
不如……试着向工部递份文书?哪怕是讨来几百斤精铁石,也是好的呀。”
商行的流动资金本就多用于秋收囤粮,如今再要应付战事粮草军械,怕是……难以为继。”
杜尚清闻言,嘴角泛起一丝苦涩。
江管事摸着下巴,越能省出不少银子,开荒屯田又能生粮。
杜尚清的手指停在扶手上。
江管事从袖中掏出一本账册,指尖点在其中一页,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愈发沉重:“南边的新市场本就难推,现在老客户又被挤压,这两个月算下来,光是折损就有三千多两。
他想起昨天在县衙,包大人说新帝特批匪患地区减免赋税时,眼底一闪而过的忧虑。
“还有江州的老客户,被知府的小舅子逼着改从他那里进货,咱们发过去的绣品,硬生生被退回了大半,光运费就赔了一百五十两银子。”
只是……会不会引来更多流民眼红与劫掠啊?”
杨先生眼睛一亮:“此举一箭双雕!既解决了人手问题,又能消化流民,减少隐患。
当时他只当是例行公事,此刻才明白,那或许是在暗示——朝廷的支援,怕是指望不上了。
等颗粒归仓,涂山那边站稳了脚跟,再调人手修堤不迟。”
两人说完,都看向杜尚清,眼底带着一丝期盼——或许朝廷还有后手?
杜尚清望着地图上那片待开垦的土地,指尖轻轻划过,眼底映着灯火,也映着一片沉甸甸的希望。
他声音沉缓,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眼下秋收是根本,防线是命脉,这两样稳不住,修再多堤坝也是白搭。
杜尚清抬手按了按眉心,目光扫过案上摊开的秋收日程与防线布防图,指尖在“堤坝”二字上轻轻一点:
还有前段时间叛军溃散后不是还有几百流民在小青山附近吗?
“包大人倒是承诺了,允许咱们开荒屯田,开展自救。”
杨先生也拱手道:“屯田的章程我连夜草拟,明日就跟那几百流民谈,先把小青山周边的荒地都动起来。”
原先只觉得应付流民已是焦头烂额,没想到杜尚清早已把目光放在了战后的长远打算上。
“怕什么?”杜尚清笑了笑,“来了正好。只要能干活,就有饭吃。那些流民谁还愿意当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