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在卓知秋怀中的卓信冬也在服了退烧的药草之后,缓缓清醒了过来。
“锦绣姐姐。”彩云拉着锦绣的手,有些微颤。
家当即给她就是一巴掌,赶紧派人往北追去。
位女子疾步朝北而去。
卓信冬伸手想要去擦彩云脸上的泪珠,反而被她紧紧的握住,“小姐,你感觉好些了么,再往前走,就到了洛阳城,一会我们找个医馆,好好为您诊治一番。”
“三少爷,小姐这么一折腾,烧得更加厉害了。”锦绣摸了摸卓信冬的额头,十分担心。
“三哥,我们这是在哪。”一醒来就看见满目的绿色,闻到清新的空气,眼神中带着些不可置信的茫然。
“诊治就不用了,我的身子,我自己清楚,现下已经没有大碍了。我们的行李都被莽山寨的给搜剿了去,当务之急是去洛阳城里再添置一些路上的必须品,只是三哥,我们的银子……”
(本章完)
顾与乐吃痛,小手捂着额头,心里抱怨,“这哪里是什么歪门邪道了,这是智慧。”
卓知秋开口,“听闻莽山寨是方圆千里最凶悍的一伙土匪,他们吃人不吐骨头。就算是我给家里写了家书送银票,他们这种贪得无厌的性子,可必定不肯放人。我是男人,倒不打紧,你们三个姑娘家,这若是在土匪窝里待久了,就算是身家清白,回去也会被人诟病。这万一,他们要是个不守信用的,等酒醒以后将你们强占留在山中,届时他们财色双收,你们当真还能活的下去吗?”
这一段路,倒不算艰难,只是怪石林立,一不留神便会磕碰到,所以得格外小心。
也不知道在洞子里走了多久,终于见到了亮光。他们刚从山洞里出来,便看见半山腰上
陌离像是看穿了她的想法,指节在她额头上一扣,清脆一响,“你该想着怎么好好修习灵力,而不是这些歪门邪道。”
听闻卓知秋的话,二位婢女只觉得心惊,这样险峻的地方,该怎么下去,一不留神那可
二人相视一顾,有些踌躇不敢前行。
卓知秋将昏迷不醒的卓信冬和自己牢牢的绑在一起,将绳子牢牢的固定在一旁的大树之上,便带着卓信冬率先爬下了险坡。
彩云感动的有些想哭,回想起这一天一夜所经历的一切,她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被抢劫、俘虏,被关在暗无天日的潮湿牢房中,与老鼠做伴;黎明逃亡,下险坡,爬峭壁,过山洞……
卓知秋摊开手掌心中紧紧握着的草药,“我多年游历在外,多少认识一点药草,刚刚在峭壁上见到这株可以治疗退烧的药便顺手采摘了过来,一会找个有水的地方,给小妹喂下。”
“三少爷,你们听,前面的石壁上,好像有滴水声。”彩云惊喜的指着黑暗的前方。
不一会,便看见卓知秋抱着发烧的卓信冬从牢房里冲了出来,身后跟着锦绣和彩云两位丫头。
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二十年前的生活截然不同。
有人影奔下。
“三少爷,莽山寨地势险要,就算主寨里众人都烂醉不醒,但上下山的入口处必定还有人在盯梢,那地势易守难攻,只怕不好走呢!”锦绣虽然是个丫鬟,但是常年跟在卓信冬的身边,倒也伴读过一些诗书,平时做事又仔细谨慎,上山的时候已经将来时的地形粗浅的都印在脑海里了。
这峭壁之下,确实有一处洞口,入口狭窄,被藤蔓掩盖住,若不是细心去查看,很难发现这其中的奥秘,锦绣欢呼雀跃了起来,呼唤卓知秋和彩云赶紧带着卓信冬下来。
三当家陈述,昨夜不知怎么的,迷迷糊糊便将山寨的地形图交给了卓知秋,又给他指了一条便捷离开山寨的小道,气的大当
待到天空大亮的时候,众人已经来到了峭壁上,此时已经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走。锦绣自告奋勇的第一个下去给少爷和小姐探路,大概过了半个时辰,终于听见锦绣在峭壁底下报平安。
山洞入口被封,一点儿光线都没有透进来,里面漆黑一片,两个婢女都心中害怕了起来,紧紧拽住卓知秋的衣角。
“小姐,我们终于从莽山寨逃了出来。”
果不其然在羊肠小道的尽头发现了卓知秋等人用过的绳索,紧追上去,发现峭壁处早就已经没人了。
此时卓知秋一行人,已经进了山洞,为了安全起见,在洞口垒起了石头,将其封住。
卓知秋低喊,“快走,莽山寨的人,追过来了。”
竟然发现三当家狼狈的被五花大绑在床角,就连嘴里也被塞满了布条。
“既然如此,我们自是不走寻常路。刚刚我在三当家的房中套话,听她说,北边有一处羊肠小道,尽头是一处险坡,下面是二十米高的峭壁,峭壁之中有一处山洞可以直通山脚。”
是要命的。
“我们快走,莽山寨的人不一会就能发现这处山洞入口被封,届时他们会在山洞的出口将我们拦截,必须赶在这之前离开这里。”卓知秋严肃的分析。
这时大当家的已经清醒了过来,本想去调戏一番卓信冬,没想到地牢已经是人去空空,正要去追,却听到三当家房里有异常的响动,急忙跑去查看。
可那样的高度,想起来就觉得胆寒。
“快走,不然等天大亮,他们醒来,我们就是想走也走不掉了。”卓知秋言毕带着三
“彩云,你怎么了,别哭啊!”
锦绣的决定无疑是在给彩云打气,她抬头坚定的望着卓知秋,“既然姐姐不怕,那我也不怕。”
“嗯?”陌离听见顾与乐在一旁叽叽歪歪,低头看了她一眼,顿时她垂下脑袋,抿嘴噤声。
几次险中逃生,终于脱离了莽山寨的地盘。
“彩云,别怕。”她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下定决心,“三公子说的有理,奴婢一切听凭公子安排。就算是不慎在峭壁边失足摔死,也好过在这寨子里受辱自尽,一辈子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
锦绣有些动摇,不可否认卓知秋说的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