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恶与修善有学僧请示嵩山峻极禅师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有一天,有心禅师刚好出门,有一禅僧来此参访,希望能当面请求开示。有得师弟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以“无言对答”的方法来接见这位禅僧。
这样的朋友不是“关系”,是“因缘”。
在真理上讲,作福行善,一味执著人天福报,岂非为枷锁所囚?作恶为非,虽要恶道流转,但本性仍是如此。故峻极禅师兴大慈悲,发此高论,乃要吾人莫为善恶所迷。
黑城是西夏王最后镇守的地方。当年成吉思汗因黑城的城墙坚固,久久不能攻破,便从上游切断水源。西夏王见境况危机,令城中军民连夜掘地挖井,但始终未见一滴井水。绝望之下,西夏王在溃败前夕,将全城的珍宝都投入枯井。而成吉思汗大军听闻此事,掘地三尺,却没有发现任何宝藏。
这寿桃又不是如往常那样圆润端正,每个寿桃都有轻微变形,好似厚实的花瓣,组成一个形状完好的莲花。寓意佛光永驻,莲净心清。
学僧如堕五里迷雾中,依然茫然不解。良久,峻极禅师问学僧:“懂了吗?”
诵经念佛是一辈子的事,不分年龄的老幼。孩童从小念佛,就会对生命充满感恩。长大之后,才会真正体悟到无常的含义。改变不了的便不去执著,改变得了的就尽力去做。
要知道,以为行善上升时,就一味执著有为善法,是究竟的解脱,这就错了。作恶下堕时,就心灰意冷,以为人生无望,这也是错的。实则“善恶是法,法非善恶”。
所谓摩尼宝珠者,乃喻吾人真心佛性也。世间所有人等,营求忙碌,总是希求荣华富贵。其实世间财宝,虚而不实,“富贵如同三更梦,荣华好比九月霜”,珍珠玛瑙,金银钻石,人为财死,比比皆是。人若能以追求世间虚而不实财富的精神,而用来开采内心的实藏,则光华不变的摩尼宝珠,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财富。
一个多月以后,一个穿着现代的母亲领着一个孩子到普门寺找慈惠法师。见面时,这位母亲开口道:“师父你认识他吗?”慈惠法师回答:“抱歉,我不认识。”这母亲热络地握着慈惠法师的手说:“我因为出国,忘记留钱给孩子,听他说有天学校要交作业材料费,少了一百元,是师父你给他的。”“我是个公教人员,没什么可以表达我的谢意。听说你正在筹办佛光大学,就以十万元赞助你办大学,聊表心意吧!”
无论人生的路途多长多短,都时刻抱着一颗欢喜随缘的心。
这是富士山下本栖湖边,一扇有形的门。
两人对面都不发一言,只是用手指笔画,不久之后,禅僧非常欣喜地向有得礼拜,拜后告辞。路上遇到有心禅师,因此就夸有得实在是个了不起的禅师法将,并滔滔地述说着他向有得请益的经过道:“首先,我竖一指,表示大觉世尊,人天无二;他就竖起两指,表示佛、法二者,一体两面,是二而一。之后,我竖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宝,和合而住,缺一不可;他就在我面前捏起拳头,表示三者皆由一悟而得。至此,我已技穷,只得向他礼拜而出。”
门后的金色大佛,柳眉细眼,两耳垂肩,凝视门外,欢迎任何人走入佛门。
灵训禅师听后马上说:“不!禅师!我是诚诚恳恳地来向您问道,您的话,我怎敢不相信呢?”
佛法,紧要处是契理契机,佛陀在华严会上,二乘人听闻佛陀说法,如聋若哑,法华会上也有五千退席。平时弘法传道者,契理容易契机难。如有心禅师德学俱全,但不易启悟别人,独眼的有得,虽根性迟钝,但和学者有缘,比手画脚,彼此驴头不对马嘴,但能令禅者悟道而去,这真是云无心以出岫,人有缘能悟道。
打开自己的心门,即使门外漫天风雨。
峻极禅师于是说:“所谓恶者,恶不从善;善者,善不从恶。”
峻极禅师回答:“修禅入定者。”
让佛教打开山门让佛教与社会有更多接触效法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大开让有缘的人走进佛门来是为普门别致优雅的蓝色大门,渗出青花瓷般的色泽;被镜头虚化的门把,似剔透水晶。
天王不解佛陀心中所指,都不约而同地回答道:“佛陀,您现在手中根本就没有东西,哪有什么摩尼宝珠呢?”
学僧回答:“不懂。”
额济纳的落日,厚密的云层透出金色的光芒,映出“黑城”绵延的剪影。
在香港举行的法门寺佛舍利供奉法会上,信徒恭敬地传递供品。
等待等待
于是,宝藏的传说就成了永久的谜团,引无数后人前来寻宝。
这样的回答,使学僧觉得好像在雾里迷失了方向,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说道:“学僧的根机愚昧,禅师的开示,颠倒难明。恳求禅师还是用简明易晓的方法开示吧!”
能瞻仰这稀世舍利,实乃极大的缘分。亲手供奉,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学僧终于言下大悟。
佛陀真实地告诉四方天王道:“我将一般世俗的珠子给你们看,你们都会分别它的颜色,但真正的宝珠在你们面前,却视而不见,这是多么颠倒呀!”
禅僧说后他去,有心禅师回来,有得非常气愤地向他报告道:“刚才有一个禅僧非常无理,他一进门向我瞧了一眼,接着就竖起一指,讽刺我只有一只眼睛!我因他是来参访的禅僧,对他客气,所以我就竖起两指,表示他有两只眼睛,非常幸运。谁知道这个人非常无礼,竟然举起三只指头,暗示他和我两个人只有三只眼睛,你说气不气人?因此我举起拳头,正要好好揍他,他就急忙磕个头跑掉了。”
学僧不懂:“如何是邪恶为非的人?”
归宗禅师点点头说:“好!你既然肯相信,你靠过来,我告诉你!”然后归宗禅师把嘴巴贴在灵训禅师的耳朵上,细声地告诉他说:“你就是佛啊!”
拳头本身不是善,不是恶。打人就是恶,可是替人捶背,却是好事。拳头本身是法,没有善恶,用出来却有善恶分别。所以,善恶是法,法非善恶。
没有机会的时候广结善缘机会来临的时候及时掌握一百元在台北民权东路上,有座佛光山别分院“普门寺”。一回,慈惠法师自普门寺出来,在民权东路上买东西。突然,一个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从后头拉住慈惠法师的衣角,嗫嚅地说道:“法师,你给我一百元好吗?”由于社会乱象丛生,诈骗事件时有所闻,慈惠法师面对小学生突如其来的举动,不胜疑惑。还未回神,小学生又说:“妈妈今天不在家,老师要我们交作业材料费,我需要一百元。”慈惠法师第一个念头认为,有可能是骗钱的,然而看着小学生额头沁着汗珠,涨红的脸蛋流露出一股殷切期待的模样,又想:“或许他真的需要这一百元吧!”于是从皮夹掏钱给他。
四方天王们听后皆有感悟。
所谓良机,是要自他欢喜,公私两利。
做好事名曰善,做坏事名曰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愁不报,时辰未到。三世因果历然俱在,在事相上说,一点不虚。但在本性上讲,善恶之名都不立,若能不思善、不思恶,即名见性,见到自己本来面目。所谓“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灭”。
做一点善事,看似为人给人,实际上却是种一收百,种百收千,种千收万。就像慈惠法师的一百元,换来了十万元的功德,甚至无以计算的欢喜与感激之心。佛陀劝勉佛弟子应当“不舍微尘善事”,小小的布施,哪怕是一句话、一分钱、一个微笑,都是人世间最为甜蜜的暖暖温情。
春天播种的时候过去了等待等待黄金随著潮水流走了等待等待夕阳眼看著就要下山了等待等待无常的弓箭就要射向你了橙与黑两色,再纯净不过的画面。
这个公案告诉我们“道”不必到外界去追求,无须心外去寻觅,因为道就在每个人的内心。如果我们心外求法就好比骑驴寻驴,缘木求鱼。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佛性,“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不要舍弃自心的灵山,要向自我内心去提炼自性的宝藏。
在金边街上,常可看到身着橙色袈裟的青年僧人,面带慈善笑容,举止不凡,犹如一道阳光照亮悲苦人生。
欢喜做事事劳而不觉其累良友伴行路遥而不觉其远在柬埔寨,一般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孩子出家当僧人。家中若无人与佛有缘,会被视为粗俗而被人看不起。
这供品很是精致特别。
有形的门再多,若你紧闭的那扇心门不开,佛教真义也不得进来。
没有机会的时候广结善缘,机会来临的时候及时掌握。
心平气和,眼捷手快,看穿变中的不变。
四方天王看后,互说道是青、黄、赤、白等不同的色泽。佛陀就将摩尼珠收回,舒开手掌又问道:“我现在手中的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
你就是佛有一天,灵训禅师前来参访归宗禅师。
峻极禅师再说:“行恶者无善念,行善者无恶心。所以说善恶如浮云,无所生也无所灭。”
人生中有益友相伴,在困难时给予勇气,在沮丧时给予信心,在迷惘时给予指引,实乃一大幸事。
灵训禅师请问归宗禅师说:“禅师,什么是佛呢?”归宗禅师十分为难地望着灵训禅师说:“这!不可以告诉你,告诉你,你也是不会相信的。”
灵训禅师听后,先是一愣,然后放声大笑说:“我就是佛!哈!哈!我就是佛!”
有一则关于这座城的传说。
摩尼珠佛陀在灵山会上时,手中拿了一颗随色摩尼珠,问四方天王道:“你们看一看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
《大乘起信论》的“不变随缘”,就是把握良机的绝佳法门。
有心禅师听后,不禁哑然失笑。
峻极禅师回答:“担枷带锁者。”
真正的佛法有心禅师德高望重,博学多闻,担任寂相寺住持,来此向他问道的人虽多,可惜很少人能够契入。他有一位师弟名叫有得,根机迟钝,又有一目失明,平常都帮师兄做一些幕后工作,从未对客说法。
于是人生的旅途充满力量。
走进那敞开的佛门,即使那里有诸多磨难等待你。
少年要有礼赞生命的感恩青年要有自觉信念的价值壮年要有活水源头的精进老年要有欢喜生活的平静稚嫩的肌肤如精灵一般,短短的、细软的头发乖巧、柔顺地贴在脑袋上。双眼明亮,眉头紧锁,朱红的薄唇紧闭,似乎在极为认真地思考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