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听说过标点符号,但是这样一来,岂不是坏了千百年来的传统?
其中,《大诰武臣》就是专门针对武将的。
居然是知法犯法!
“其中,允熥在书中用了标点符号,相信你们也有所耳闻。朕以为,标点符号你们都要会用!”
武将们在朝堂当中更是出言讥笑。
这个万言书,只说了四件事是可取的,朱元璋命令主管部门施行。
“你们的奏疏都要用标点符号。”
“你们知道张士诚吗?”朱元璋问道。
陛下原来名叫朱重八,此时提出张士诚原名为张九四,这都说出来了!
“因如此,故立上书陈言之法,以示天下。若官民有言者,许陈实事,不许繁文,若过式者问之。”
从根子上看,康桢贬官是因为他惹恼了允熥!
武将们高兴异常,朱允熥不上朝堂,但家里却成了小朝堂。
于是,百官纷纷表示赞成。
文臣们又是一片寂静。
如果再反对下去,恐怕不是贬官,就是廷杖了。
这样一来,反而是武官的家中都存有《大诰》。
本想卖弄一下文采的,哪知道惹恼了朱元璋。
经过这番整顿,奏章只说实事,不务虚辞,朱元璋读文件就省下不少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前一段时间,陛下不让允熥上朝,常升郁闷了一阵子。
所有的决定恐怕都来自朱允熥的院子。
常升心中一喜,脸上发光:看看,咱的亲外甥,会写书了,你们这些个文臣们,有几个写书了?
陛下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看他已经是下定了决心。
茹太素是刑部主事,洪武九年时曾向陛下上了万言书。
为了让武将们听得懂、好执行,朱元璋还专门派文人士子到武官家中讲解。
“张士诚,就是被文人们给害的。张士诚原来的名字叫张九四,没文化却非常尊重文人,高官厚禄给他们,结果还是被文人们算计了。张九四让文人们给他起名字。文人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士诚。”
“文人们得了张士诚的好处,却讽刺他是小人!”
朱元璋针对此事专门写成文章公布,规定了建言格式。
官员们哪儿能不记得?
相对而言,《大诰武臣》的语言更加直率通俗。
国子监祭酒白齐修出班道:“陛下,万万不可!用此标点符号,句读之学,岂不是从此荒废?”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没有标点符号!”
当即把茹太素叫来,狠狠地打了一顿。
朱元璋说道:“联昨日在吴王允熥那里,看到他写的一本书《西游记》,颇为耐读。”
你们不是天天喊着国法家规吗,不是天天喊着守法遵法吗?
朱元璋心想,这个白齐修,真是个榆木疙瘩!
就算写的有书,哪个又得到陛下表扬了?
朱元璋趁势提出采用标点符号,新印《大诰》以及经典书籍,得到一致通过。
陛下这是为允熥铺路了!
“但是,咱告诉你们,张士诚的名字出自《孟子》:士,诚小人也。”
朱元璋等大家的议论平息后道:“朕曾读茹太素上万言书,让人读了六千多字仍无实质内容,后来读到一万六千字才能涉及正题。你们还记得吗?”
康桢因为允熥而被贬,让常升胸中闷气一扫而空。
“凡是不用标点符号,一麻哈堆在一起的,打回重写。”
今天所有的内容,都与朱允熥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张士诚这个名字不错,听起来挺大气吧?”
散朝后,大家惊奇地发现。
“文人的本来意思是:士诚,小人也!”
大臣们当然知道张士诚。
张士诚是朱元璋的老对手了,后来被俘到应天之后自缢身死。
文臣们这一次很受打击。
同时指出,五百多字能讲清楚的,啰啰嗦嗦说了一万七千字,这就是繁文之过。
第348章
把陛下定下的户户皆有一本的规矩抛在了脑后!
看看康桢,如果不是拿着他那本破书找书商出版,陛下哪里会想到去他家查《大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