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教子有道

作者:孙竹 | 分类:其他 | 字数:397字

13.培养孩子的毅力

书名:教子有道 作者:孙竹 字数:0 更新时间:08-07 14:55

让孩子从思想上树立一个信念,那就是没有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不能做成任何事情,长大以后就不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幼儿时就抓起培养毅力开始得愈早愈好。不妨在孩子牙牙学语时便要求尽可能发清楚每个单词的发音,直至字正腔圆。当孩子蹒跚学步时,也应该鼓励每次须走完规定长度的路程,即便跌跌撞撞甚至摔个大跟斗也不要心疼。

培养孩子的毅力,家长一定自己先要有恒心、信心和耐心。这样可以给孩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培养孩子毅力的目的。

2.孩子坚持做一件事取得成绩时,及时给予奖励。这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如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是几句赞扬的话。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目标和方向,当方向选对了的时候,毅力就显得十分关键。有的人能够按照自己的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结果成为成功的人;有的人三天打鱼二天晒网,做什么都没有长性,结果一生平庸甚至失败。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父母亲们谈得最多的一个话题。现在的家庭中,由于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都变得越来越娇气、怕吃苦,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没有坚强的毅力。父母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孩子塑造坚强的毅力,使他成为一个小小的男子汉。毅力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之一,是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推动力,有毅力的人才能表现得坚强,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

生活中,父母让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孩子却做了一会儿就不想做了,父母可以故意激激他,比如对孩子说:“我不相信你能地扫干净!”、“我不信你能把碗都洗干净”等等,孩子听后肯定会表示不服气,然后鼓起劲来做好原本该做好的事情。这种方法比劝说的效果更好,该注意的是,等孩子完成工作后,父母应即使鼓励他。

对尚未见过世面的孩子来说,在接受意志力考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出现意志消沉,往往在所难免。此时,来自家长、教师乃至小伙伴的鼓励打气至关重要最后,可能这些培养孩子毅力的方法不够完全,其实生活中,能培养孩子这种能力的事情还有很多,因此,父母应注意点点滴滴,并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故事熏陶。孩子喜欢听故事。因此,父母可以经常有意识地给他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让故事内容感染他。

树立榜样。为了培养孩子的毅力,不管做任何事情,父母都应体现出榜样的力量。这对孩子来说是中无形的有效教育。

展开竞争。想让孩子把一件事情干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孩子进行比赛,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还能让孩子最大限度的体会胜利的喜悦,当然,孩子其实很难战胜父母,可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父母可以故意让这他点。并在干完事情后给予孩子表扬。

1.为孩子订立一些具体的、细小的目标,要求孩子每天坚持去做,并及时鼓励他。

让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增强孩子的体质,而且还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那些需要坚持才能完成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泳、登山等。

为了培养孩子的毅力,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培养毅力可以从培养一种习惯入手,让孩子慢慢地达到持之以恒。

注意培养自信心自卑者往往难有毅力,这是因为自信乃毅力的“精神基础”。这包括废除体罚谩骂、多多夸奖、鼓励孩子在某一领域拔尖、让孩子拥有众多朋友等等。

家长同时须作出表率,如果家长自己都缺乏毅力,那么要求孩子有毅力,基本上就是一句空话。很难想象一个冬练时因怕寒冷而半途而废的父亲,能带出一个不屈不挠地练长跑的儿子。

有意让孩子吃点苦许多日本家长有意让孩子吃点苦,如上学挤挤公交车而不坐小轿车,在烈日炎炎下赶路,或裸身冬泳等等。

诱导鼓励。有时,孩子在遇到难题时往往会懒得动脑筋。如果父母在边上督促他再仔细反复琢磨一会儿,并从中给予一定的启发,当孩子解决难题的时候,他便会享受到最大的满足和喜悦,久而久之,他就会养成钻研的习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3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