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变“孩子第一我第二”的观念。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家长们在“爱幼”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教育孩子学会“回报”,学会“尊老”!学会孝顺。
二、从细微处下“功夫”。
人们常说“教育无小事”,教育孩子学会回报,要从细致入微的小事抓起,从言语到行为都要逐渐渗透,形成观念。从孩子呀呀学语起,就应该具有教育孩子学会回报的思想。家长要教育孩子关心别人,关心父母,让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体会别人的感受。教孩子帮大人做事,替大人分担家务,经常和孩子交谈,让孩子知道父母辛苦、对自己的付出和疼爱,也要让孩子知道关心父母是应该做到的重要的一件事。比如孩子生病了照顾孩子时就可以告诉他:“你生病妈妈可急坏了,为了照顾你,妈妈都瘦了,妈妈生病时,你也要学着照顾妈妈。”如果孩子有关心父母的言行,一定要不失时机地表扬以强化这种行为的延续性。另外可以地创造孩子关心长辈的机会,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如经常让孩子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过年过节让孩子恭恭敬敬地向长辈说几句话,敬几杯酒。下班回家让孩子给自己倒杯茶、捶捶背等都能够教育孩子学会回报。
有人说中国的父母没出息,成天围着孩子转,孩子是“小太阳”、“小皇帝”、“小公主”。从广告词上就有很多例子,如“你的一切就是我的一切”。许多家长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喜好,有的家长开玩笑说为了孩子“三不惜”,做什么都是孩子第一,家长第二,孩子就是中心,就是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在这种环境和观念下,孩子不自私,那才怪呢!在为孩子呕心沥血的同时,家长们,请不要丢失了自己,请对自己宽容些,请多重视自己超过重视孩子一些。今天“委屈”点你的孩子,明天就还你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
教育孩子做人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教育孩子学会回报,学会关心父母,只有“小回报”才有“大回报”,才有可能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成长铺下平坦、宽敞的道路,才能进一步地回报祖国、回报社会。怎样教育孩子学会“回报”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有这样一则新闻:上海浦东的一位老人把自己的7个子女告上了法庭,原因是7个孩子都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老无所养,老无所靠,只好利用法律作为保护自己的武器。在改革开放、物质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这一类事情似乎越来越多了,父母状告子女的案例比比皆是。原因何在?在父母痛斥不孝儿女、同情贫弱老人的同时,做父母的是否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呢?如今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我频繁地听到不少家长埋怨孩子“自私”,“心里想不着父母”,“吃喝总想着自己”等等。更可悲的是有的家长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不必小题大做,孩子现在还小,长大就懂事了。看看眼前的一则则的案例,如果家长们仍然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将来也许悲剧就会发生在你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