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今日他又何必当初?
“陛下,改革力度如此之大,老奴担心会引起沈源的强烈反弹,”高力士一脸担忧的说道。
不料李隆基早有准备,笑着说道。
李隆基笑而不语,目光移向如同老僧闭目的沈源身上。
“沈爱卿你以为如何呀?”
李隆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目光中带着一丝嘲弄。
“其中以沈源最甚,这厮门生故吏遍及大唐。”
“同时将各地刺史手中的兵权全部收回,改由节度使管辖”
“陛下,楚王殿下封功甚伟,臣以为出使吐蕃和亲一事非其莫属!”
“陛下,臣没有想过害楚王啊。”
范余浑身一颤,低着头小声道。
“陛下,您放心,臣被抓住后什么都没有说,下次保证让沈姓的死无葬身之地!”
皇帝这是打算让他出使吐蕃啊。
“各地府兵表面上顺从朝廷,实则为地方势力所控制。”
这个想法李隆基酝酿很多次了,甚至连节度使的人选都挑选完毕。
“众卿平身!”
这种人从背叛那一刻起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没想到一夜之间双方把手言和了。
“朕决定让金城公主再度前往吐蕃,至于这和亲大使嘛就交给沈源了。”
“为此朕已经答应赤玛伦太后,让金城公主嫁给她的孙儿。”
“退朝!”
“陛下,吐蕃人竟然要和我们结盟休战?”
“这样吧,你把这件事交给朕处理,一定给你个满意交代,如何?”
“朕何尝不想消灭吐蕃,只是我大唐看似强大,实际上和吐蕃面临一样的局面。”
“不用了,你已经没有下一次了。”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李隆基摇了摇头,叹口气。
……
“在朕这里只有能臣和干臣,像伱这种一事无成的废物,没有机会活在世上了。”
“陛下,连年征战让我大唐疲惫不堪,正好趁此时机养精蓄锐,提升国力。”
为了打赢这个家伙,朝廷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御花园,范余谄媚的爬到李隆基面前。
“不消除这些隐患的话,朕拿什么征讨吐蕃?”
“所以朕决定了,废除府兵制,改由朝廷募兵,只有这样朕才能有自己的军队!”
“攘外必先安内,只有除掉沈源这个祸患朕才能安心啊。”
“是啊。”李隆基感慨唏嘘的笑道。
看穿皇帝的用意后,姚崇躬身一礼。
瞥了一眼沾沾自喜的范余,沈源笑着点点头。
他这番话虽然没有供出李隆基,但迟疑的态度还是出卖了内心的想法。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吐蕃王朝一直以来都是他们的心腹大患。
“没人逼迫微臣,是微臣为了快点完成任务,采取了一些手段。”
打开信纸看了一眼上面的内容,高力士颇感惊讶。
次日,上阳宫大殿。
“这……”
“陛下圣明!”众臣躬身拜伏。
“拟旨,加封楚王沈源为西域六道处置使,全权负责和亲一事,直到唐土签订盟约完毕,不得有误!”
“从而断掉他们培植势力的根基!”
高力士眼睛一亮,伸出大拇指赞许道。
“陛下,您说什么?”望着一脸阴森的皇帝,范余以为自己听错了。
“陛下,吐蕃新君登位正是群雄内乱时,我们何不一举铲除这个祸患?”
“陛下高明,这样一来咱们就可以趁着沈源不在时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姚崇和宋璟这些人最为善于内政,一听说两国结束交战当即举双手赞成。
见高力士听懂了其中的意思,李隆基一拍桌子恨恨道。
“算了他的事以后再说,你先看看这是什么?”
“土蕃王赤都松赞在攻打六诏部族时死在了乱军中。”
“就算日后他想要插手也来不及了。”
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死心塌地的卖命,居然换来这么一个下场。
听到皇帝叫自己,沈源缓缓睁开眼睛,开口道。
山呼海啸中李隆基笑眯眯看向沈源。
这次鸿门宴沈源的强势只不过加快了他的进程而已。
更没想到自己堂堂血蛇会死在几个阉人手里。
“哈哈,好,那朕就下旨了。”李隆基笑容一收,郎声道。
“陛下,什么事让您这么高兴?”
李隆基大笑三声,目光在众臣身上扫过。
“谢陛下!”
“哈哈,不愧是姚相,一眼就看出了朕的心情!”
“姚爱卿,你说呢?”
李隆基哼了一声,转过身对沈源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犹豫了一下说道。
回到万象神宫高力士来到两仪殿躬身一礼。
“不如派遣礼部左侍郎庞冠宇出使吐蕃如何?”
李隆基哈哈一笑,走到窗前眺望夜色中的洛阳道。
高力士站在一旁摇了摇头,一甩浮尘示意卫士将范余带下去处决。
“陛下,按照您的旨意,范余已经被勾决。”
高力士常年待在李隆基身边耳目渲染之下,自然知晓其中含义。
姚崇一愣,看了沈源一眼,论份量,这里好像没人能比得上楚王。
“臣等附议!”
“他的儿子赤德祖赞继位,想要和我们大唐结盟修好。”
待众臣直起腰,姚崇笑呵呵说道。
“诸位爱卿有所不知,日前吐蕃赤都松赞在战争中死于乱军之中。”
“既然陛下发话了臣没什么好说的了告辞!”
说罢一甩袖袍大步离去,留下僵在当场,面色惨白的范余。
“无妨,赤玛伦太后在信中说想要她孙儿跟大唐和亲。”
李隆基从御案上拿起一份信函,上面写着大唐皇帝亲启六个字。
“沈卿,朕没想到区区一件小事,显些让范余弄成君臣不合。”
群臣在沈源的和姚崇的带领下集体躬身施了一礼。
“此事兹事体大,庞爱卿虽然掌管礼部,但官职差了一些,必须派出一位有份量的大臣才行。”
“朝廷七十万大军,光他的人就占了五十万。”
愤怒,委屈,无奈,一一从他的脸上闪过。
第371章 吐蕃和亲!
“臣没有意见!”
“他的儿子赤德祖赞继位,由于内政不稳,赤玛伦太后想要和我们大唐结盟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