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评论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作者:大江大河 | 分类:军事历史 | 字数:2.2千字

第220章 脸不红心不跳,就是抄宋隐的治理手段

书名: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作者:大江大河 字数:0 更新时间:09-19 09:25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李善长似乎并不想就此罢休。

朱元璋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朱元璋从未放松过对他的关注。

“马上传令下去,让锦衣卫在江南严加监视!密切关注李善长的一举一动!”

文武百官疑惑不已,但朱元璋心里已经很清楚。

不过,当他们望向李善长时,眸光里都流露出厌恶之色。

因为他所说的这些方法,全是照搬照套宋隐的做法!

但好事也无法让朱元璋松口气,更不会因为李善长可以让江南繁华起来而欣喜若狂。

显然,李善长去了江南,朱元璋并不放心。

李善长毫无预兆的出手,朝堂上原本挺和谐的气氛,突然变得诡异起来!

李善长何等精明,岂会听不出来。

退朝后,李善长心满意足的离开皇宫。

好吧!

不能大意。

“同时也废除江南禁海令!”

“例如江南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只是受到战事波及,发展迟缓了下来,老臣希望能为皇上分忧,重建江南。”

朱元璋也被李善长的不要脸行径惊呆了。

李善长自身的能力也很不错,成功概率肯定也很大。

淮西一派地位最高之人,无疑就是李善长。

可是,就在满朝文武与朱元璋都认为事情结束了的时候,李善长再次拱手。

“如果能将江南也打造成如同福建那般繁荣,那我大明定然更加昌盛,毕竟大明各州府赋税,实在太低了。”

“多谢皇上,老臣定不会让皇上失望。”

“来人!”

若是别的官员,早有人开口反对了。

朱元璋思忖片刻,就答应下来。

“国公还有何事?”

江南地理位置不错,但也受到战火无情的侵害。

非但如此,李善长更是一气呵成,脸色淡定。

这些正是福建繁荣起来的关键!

“行,国公既然有此意,朕准了。”

没有人会料到,李善长竟然自荐去江南主持科考。

朱元璋有些奇怪。

此言一出,所有人心中一跳。

毕竟李善长位高权重,不是他们有资格反驳的。

可即使知道他不要脸,文武百官也无可奈何。

他倒要看看,李善长这把老骨头能掀起什么浪来!

不过李善长毕竟是大儒,由他主持科考,学子们定然会很放心。

仿效福建做法不是不可以,明说就是了,何必如此拐弯抹角?

莫非?

难道还能公然跟国公叫板不成?

提到禁海令,朱元璋立刻想到要替马皇后寻药的宋隐,正好借此机会一并废掉北境禁海令。

况且江南的底蕴还要在福建之上。

而且,李善长显然是知道自己一定会同意,所以,他才会这么肆无忌惮!

“既然国公有此心思,那好,朕准了。”

文武百官见朱元璋答应了,无人敢提出异议。

李善长提出的治理之法,实在是过于无耻,完全是照搬宋隐在福建的做法。

李善长资格之老,根本不是他们六部尚书可以动的。

“老臣还有一事禀报。”

朱元璋不禁陷入沉思,眉头紧锁。

李善长拱着手道:“皇上,福建经济发展迅速,实在是我大明之幸,单单一省每年就有近两亿税收,给我大明带来了巨大财富。”

“回皇上,等老臣到江南后,先搞清赋税情况,督促各州重建,征用土地,征收个人赋税,同时开放海上贸易,因而还望皇上废除江南一带的禁海令。”

福建带给朝廷的利益太大,谁不想多几个像福建省这样的地方?

主持科考?

龙椅上。

文武百官闻言一惊,不过转念一想,宋隐是北平布政使,顿时全都释怀了。

他贵为国公,竟然还想要享受藩王的特权?

原本还想着,这老东西远离地朝堂,安稳老死倒是省去了不少麻烦。

况且皇帝还在,他们也不能太过放肆。

李善长他这是想将江南纳入囊中啊!

经历了胡惟庸一案,朱元璋对淮西一派戒心更重。

特别是李善长口出狂言要治理江南,更是引起许多官员不满。

但李善长不一样。

朱元璋当然希望各州府都能繁荣昌盛。

难不成这老家伙至今还想着让淮西一派雄起?

“不过,这还不够。”

连朱元璋都答应了,就算他们有意见,也没用。

“又是负责科考,还要治理江南,这老家伙想干什么?”

毕竟宋隐一人也是分身乏术。

而还留在金銮殿里的朱元璋,脸色却显得有些凝重。

主要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宋隐一个字,这点让百官尤为鄙视。

但国公开口,他们又能做什么?

而现在,朱元璋也赞同李善长的提议,百官更不敢多说什么。

“可是国公如今在朝中没有官职,虽然有爵位,处理公务时却不能用爵位压人,那国公就暂任江南布政使吧!”

只不过,他的话落在朱元璋和百官耳中,就感觉到他的无耻!

李善长嘴上说着是替朝廷分忧,实际上是不是私藏祸心,就难说了。

如果能成功的话,对大明来说,绝对是好事!

李善长滔滔不绝的说着他的计划,如洪钟般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大殿里!

“国公说说看,你要如何治理江南?”

李善长突如其来的动作,着实出乎朱元璋意料,更让他莫名其妙。

他一手扶植起来的胡唯庸,把朝堂搞得乱七八糟,导致大明局势风雨飘摇。

当然,李善长无耻归无耻,朱元璋却也有自己的打算。

无论是治理江南,还是负责科考,都是大事。

对于淮西一派的领头人更是如此。

“还有,同时也废除北境禁海令。”

可是现在,李善长竟然全盘复制,却说是他的想法,如此行径,当真不要脸!

思忖到此,朱元璋也不再多说。

而且是去江南?

“老臣觉得,咱大明境内,很多地方都有发展潜力。”

朱元璋皱着浓眉,虽说李善长愿意去治理江南,固然是好事。

朱元璋一口气说完,看似答应了李善长的条件,可也于话语中对他进行警示。

没想到李善长没完没了,朱元璋心里不爽,表面却不露声色。

“都一把老骨头了也不让朕安心!”

就算是六部尚书,也无法辩驳!

可惜李善长贵为国公,就算大明已经取消丞相制,也不能轻忽他的身份和地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728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