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不必再议。”
而这一次,李儒的献计,让董卓满意不已,反正比苦等要强。
“何况大师不要忘了,神勇大将军曹操还在京城,此人绝不好惹。”
道衍和尚扑通拜倒,向着朱棣叩首一拜。
“阿弥陀佛。”
现在有机会了。
先杀那些东胡贼子,再谈霸业也不迟。
“哎。”
李儒作为献计之人,更是被他一阵的训斥。
苦等吴三桂带着清兵鞑子,先乱大周。
镇的就是那些蛮夷!
飞熊军、西凉铁骑,所向睥睨!
这位曾经梦想着山海关吴三桂一乱,带着清兵鞑子入关后。
“...”
尤其是那些东胡贼子。
道衍和尚急了。
天子还降旨了。
董卓昔日就是靠着诛杀蛮夷起家、上位,对蛮夷一向看不惯。
吴三桂,你个废物!
道衍和尚都懵逼了。
“将军何不兵分两路,一路前去诛杀东胡贼子,一路暗度陈仓,直攻京师,只要拿下天子,大业必成。”
“将军此志已决,臣下不便再劝,只是臣下有一计,还望将军听之。”
他朱棣,绝不能脏了这颗心。
为此,他是大发雷霆,甚至对他那孝顺的义子,也是不假颜色。
就是真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啊。
强者可定。
反正,区别不大。
他觉得亏得慌。
“...”
至少,你先把清兵放入关内,你再死啊。
道衍和尚智珠在握。
可是,看着朱棣一脸决绝的样子。
他是靠脑子吃饭的,现在想法与朱棣不同,那就变个法子。
他不同意!
“如此一来,将军既能奉民心而杀贼,又可于大业之上,再进一步。”
区区民心,唾手可得。
朱棣的性子一向是有了计较,便绝不会轻易改变。
还重要吗?
他跟随朱棣,就是看中了此人的能力、品格。
暂放一边!
“他们?”
董府内。
真是错看了吴三桂!
“这天下共逐之!”
“那天子一心为了灭东胡贼子,不惜置身险地,抽调兵马,咱是真心佩服。”
道衍和尚据理力争,额头都冒汗了。
只要拿下天子,杀入京师,纵使是天下的史书,都可任意改写。
道衍和尚蜡黄的脸上,满是苦涩,但不能改变朱棣的意志,那就用另一个法子。
何况,他也看不惯区区一些东胡蛮夷,竟敢如此猖獗,分明是没他镇国大将军,放在眼里。
“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到时候,随意下几个仁政。
他跟你谈霸业,你跟他聊民心?
“不管是谁抓了天子,对将军霸业,百害而无一利啊。”
“纵使将军有此男儿热血,那董卓、赵匡胤他们未必啊。”
其余者。
他才发现,将军的小脾气,竟然这么硬。
主动权,在他手上。
结果要白白浪费?
更有张辽、高顺、臧霸、郝萌、曹性、牛辅、郭汜、华雄等一众勇武大将。
朱棣目光深沉,看了一眼京城的方向,内心苦苦挣扎。
“不过,他们是他们,咱是咱。”
若是不先去灭了那帮东胡贼子,以后他就是睡觉,也不安稳。
但让他接了天子圣旨,前去卖命。
真不是他董卓自大,论手下将卒的彪悍,整个大周,除了那曹贼的征东军,可有资格跟他一战。
可惜,他等到了和珅一脚踹死吴三桂的消息。
至于其他的心思。
无关霸业,只是不愿愧对本心。
朱棣眉头一挑,来了兴趣。
“将军不愿如此,那董卓、赵匡胤麾下也非没有善谋之辈。”
他可就有机会了。
而在镇国大将军,赵匡胤的封地内。
“哪怕他们与将军一样,明面上都去诛杀东胡贼子,实际兵分两路...”
便立刻接受手下们的黄袍加身,成为历史上,那位一举奠定大宋基业的赵太祖。
出兵,必须出兵!
想了半天,赵匡胤觉得他有必要去一次,诛杀东胡,可得民心,更能静观其变。
朱棣声音凝重,态度坚决,直接拦下了还想开口的道衍和尚。
“倘若让道衍大师言重了,那就是大周的气运已尽,咱立刻收兵。”
“道衍大师,咱是不知董卓、赵匡胤他们会不会跟咱一个想法。”
民心是什么?
这位曾经战绩辉煌,为大周先帝,赤胆忠心,又父慈子孝的车骑大将军董卓,也跟赵匡胤一样。
更是为了一展才学,辅助一人,成就千古霸业。
结果等了一个寂寞。
现在出来了一个杀胡令。
“一旦他们抢先,抓了天子,咱们可就失了先机,他日处处被动,霸业难成。”
若是朱棣、或是董卓起了歪心思。
论武,他有义子吕奉先,西凉第一勇士,一手方天画戟,胯下赤兔,能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单挑没败过!
虽然最后手下送来情报,证实了是典韦。
“这个...”
说死就死,丢人!
不过作为男人,西凉的男人。
纵使赵匡胤、朱棣,他都没放在眼里。
“好了,大师不必再劝。”
“将军,良机不可失。”
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再说了,军饷、粮草朝廷出了,可见其诚意。
赵匡胤为此,实在是难过了好几天。
而在西凉。
杀之,如屠狗。
“请大师直言。”
他自有他的打算。
“道衍大师,咱真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做一个无耻小人,受万夫所指。”
心中,更是有一种执念。
真当镇国封号,是假的?
天子诚心。
“大师请起。”
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