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后一幕。
“他不是在演戏。”
但他,还坐着。
她的指节轻微收着,像是压住某种不该有的情绪。
像是风路过她耳边,说了一句:
远远地,看着她。
她的手,握着水瓶。
灯光汇聚,两人身影拉长,像站在同一幅画里。
她演完了。
掌声,瞬间炸裂。
屏幕黑了。
晚上七点,操场上的灯火还在追逐最后一丝暮光。
静得像所有人都在屏住呼吸。
但他已经,藏不住了。
她想说:“你画得太过了。”
全场忽然黑了。
“我记得你。”
他们站定,全场静了一拍——
操场一角,镜头拉近时,她的背影被灯光打出柔和的边线。她没有动,也没有说话。
她捡起一张。
这时——
直到“数据与美术学院联合组”这组名字被叫出——
没有灯光。
走到她身边。
她一震。
他没看她。
投影上,她转过身——
他在写她的名字。
这个剧,就像专门为她而编的。
不是主角。
“不是怕被拒绝,是怕她知道我一直在看她。”
那一刻,没有人说话。
仿佛从画中生出,又仿佛被谁藏进了画里。
屏幕右下角,最后浮现出两行字:
操场上,仿佛每一双眼睛都落在那道线条上。
她只是站在那里,盯着他,一句话在心里反复浮现:
“我一笔一笔,画着……不能靠近的她。”
不是回头,而是阳光斜照时,她低头递水的角度。
幕布后面,她看到那一排挂着的速写稿,每一张都是她。
他还在调灯,背对着她。
一步一步,走向她。
“在一起!”
连风都像被掐住了喉咙。
她刚踏出一步,他才站起来。
她没有表情。
“以及我们的主演——美术学院·米悦同学,一起上台领奖!”
他写不全——因为她还没给他。
只有一块巨大的幕布,缓缓升起。
只有她,心头一颤。
但她喉咙像被风灌过,哑得只剩心跳声。
如雕像,也如回忆。
“她站得那么远……”
但她什么都没说。
“她就是那个背影吧!”
当她低下头的那一瞬,他笑了。
手指轻微收着,像是在试图克制情绪。
那个男生的眼睛没有画出来。
演练开始,灯光模拟、投影开启,线稿同步放出。
没有人确认,却所有人都在猜。
没有人看得懂。
她只是站着。
不是广播,不是语音,而是一段低得几乎要贴着心跳说出来的旁白:
是她回头的样子。
笔尖不停地动。
另一个角落也喊了:
也为——那个女孩。
第三笔,是她的侧脸。
她没有回答。
第二笔,是一双站得笔直的腿。
第三笔,是一束头发扎起的后脑轮廓,线条极轻,却一眼认出是个女孩。
她站在那里。
米悦站在简易帘幕后,远远看着周墨坐在设备前,一边调画板、一边和技术人员说话。
她想说:“这不是剧,是你对我所有偷窥的实录。”
连观众席里本来想鼓掌的手,也僵在半空。
她想说点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口。
她站在台上,眼神没变,姿态没动,可她手指悄悄收紧了。
“请欢迎我们这场速写剧的策划者、构图绘画主创——来自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周墨同学!”
操场沉默了。
人群躁动起来。
然后是整片操场,掌声如浪,一层一层卷来——不是为节目,是为那个一直在画着一个人不敢说出口的疯子。
她看见画里的女孩。
“悦。”
一起上台。
但她知道,全剧,都是她。
“在一起——!”
她听见身边的队友站起身,前排的同学在欢呼,那些教官也起身鼓掌,所有人都在为这场演出喝彩。
没有人眨眼。
一支铅笔划出半个名字,“悦”字的偏旁,断在一半。
一瞬间,她有冲动想逃。
只是画外人的静静注视。
画面继续。
他不动。
但全场都看得出,那水瓶递得,比阳光还轻。
那一行字,还在幕布上——
接着,是一只手,站在树荫下。
画面亮了——黑底白线,一个笔尖落在屏幕上,如一只夜空飞舞的萤火虫。
忽然,一个角落有人喊出:
她站在那里。
“是为了我自己,不忘记她。”
排练那天下午,热得像整个天空都要塌下来。台子还没搭好,设备也在调,大家各自演练走位。
坐在观众席中间,像在等什么。
像风一样,一波一波蔓延,台下喧哗。
——
舞台下,一束灯光慢慢聚拢。
声音响了。
结训汇演正式开始,每个学院轮番登场,节目热烈、青春、喧闹,像一锅快要熬干的汤,满是青春的泡沫与杂音。
可所有人都看见了他——
她从未登记名字。
“我画她,不是为了别人看见。”
他却写了。
那一幕,他画了。
“是为了我自己,不忘记她。”
她也看出来——那不是情节,是他把心掏出来,挂在了屏幕上。
他没有看她,只轻轻开口:
第一笔,是操场东侧的树影。
可她听得见。
她回过头,看向他。
只演了最后那一个背影。
她站在聚光灯下,被一束光从人群中盯住。
她看出来,是她。
幕布上——
那天,是她刚走下讲台,烈日当头,她微微抬头,看见他站在树荫下——汗流得像水,她却第一反应,是递出水瓶。
她站起的那一刻,仿佛全世界都看着她。
没有光效、没有滤镜,只有她低着头,把瓶子递出去的手。
这时,钢琴声响起,极轻。
在看。
主持人再次开口:
——
在等。
她——也躲不掉了。
“他是在把她画成他的现实。”
第二笔,是漏下的光,碎碎的,打在几排站得笔直的剪影上。
风停了。
她站在聚光灯下,脸红得仿佛被灯光烧灼。
没有开场白。
那一字,说得很轻。
什么都没有。
“画幕上那一页,是她——肯定是她!”
她没哭。
第一笔,是树影,斜斜倒向一边,像风刚走过。
司仪站在台上,语调高昂:“那么,最佳创意汇演奖项,授予——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 × 美术学院联合团队!”
却像全世界最清晰的风景。
直到几秒后,才有人率先拍手。
可她看得出——他在等她。
她愣了。
像生怕一出声,就会打破这场太小声、太用心的爱。
就在这一片沉静中,投影上出现了一段真人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