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跃马大明

作者:比克大魔王 | 分类:历史 | 字数:21.4万字

正文 第八十二章 进科场

书名:跃马大明 作者:比克大魔王 字数:0 更新时间:08-10 15:41

两人出了屋门,就见晋王爷已经哈哈笑着走进院中,晋王爷道:“杨小官人,起得真早,车我已经备好了,坐我的车去吧!”

“懒得理你,”李湘云摔下帘子,又钻回了车内,却不自禁伸出雪白的小手摸着自己的脸,轻声呢喃着说道:“我真的有那么美吗?”眼睛看着远方,神情也痴傻起来。

杨洋自车内跳下来,谢道:“王爷您能送我到这来,我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在下谢过王爷。”说着,便欲跪下给他磕头。

“哪你还取她为妻,你不怕她将来……”虚空说到这里忙住了嘴,哪些不好听的话,就不必说出来了,免得刺激到杨洋脆弱的心灵。双眼看他的目光之中,充满了同情。

“厉害!厉害!”杨洋叹服道。不服真的不行呀!九十多岁的老头了还能中举,真是神了。杨洋不禁感叹科举制度对明清时期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怪不得会出现孔乙己和范进哪样的老秀才,古人对科举考试的执念,还真得叫人钦佩啊。

走了一段路,李湘云挑起车帘,探出头来,问道:“喂!夫君,刚才你师父和你说啥呢,鬼鬼祟祟的,生怕被人听见似的。”

杨洋张口结舌,心道:“这那跟那啊!还是赶紧走吧!别再忽悠两位高僧了,不然自己也会内心有愧的。”忙躬身道:“弟子还有事,就告辞了。”说罢,走过去,跳上马车,赶着车径直走了。

杨洋也向马车看了一眼,忙拉着两人后退几步,轻声说道:“师兄真是好眼力,他还真是太原城里撞了小太岁的那个女子,她的身份可不简单喔,她是山西有名的绿林巨匪,杀人不眨眼的强盗,而且还武功极高呢。”

“谁?”老头拿指头指了一下自己的鼻子道:“你是说我吗?八十三啦!”

明清时期的山西贡院坐落在太原城东南的起凤街上,十分宏大壮美。明清时期正是山西晋商兴旺发达之时,故山西学子也很多,出了不少的进士和知名人物,像山西的张四维、杨博等,都在历史上大大有名。离贡院还有一里多地,前面的车便停了下来。杨洋掀开车帘,只见晋王爷自前面车内跳下来,走到他车前说道:“杨小官人,前面就是山西贡院了,我若亲自送你前去,恐那些秀才们说主考官们害怕权贵,营私舞憋,闹起事来,只能送你到这了。”说着脸上露出一丝歉意。

虚空也醍醐灌顶般醒悟道:“弟子明白了,为了天下众生,不可有一已之私,该舍身取义时,就一定要不惜牺牲自己,求证大义,感谢师弟又叫我明悟了这一佛法至理。”说罢,也闭上双眼,双手合什,端严正肃,高宣了一声佛号,口中低声念起了佛教经文。

晋王爷道:“杨小官人,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考举人,我又怎能不送,快快上车吧!”说着不由分说,拉着杨洋的胳臂,出了院门。门外果然已经准备好了两辆华丽的马车,晋王爷坐了一辆,杨洋和宋小玉坐了一辆,径直向考场而来。

宋小玉肯定地说道:“可不是,我爹爹参加乡试的时候,我就和我母亲,亲眼看见过,后来听说那老秀才还中举了呢,主考官还说他文章思路清晰,法度谨然,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呢。”

杨洋方才辞别了晋王爷与宋小玉一起向贡院行来。到了大门口一看,已经聚了不下千人,都是各地来应举的秀才们,有老有少,把贡院门口挤得满满当当的。

“什么?是你老人家。”杨洋惊得下巴差点掉在地上,古代科举竟还有这么大年纪的考生,真是叹为观止啊!

转眼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场这一天,天还黑着,杨洋便被宋小玉从床上叫了起来,杨洋揉着惺松的眼睛,坐在桌旁,吃着宋小玉给他准备的早点。桌上放着一个带盖的木盒子,里面放着宋小玉给他准备的干粮、清水、还有笔墨之类的物事。杨洋满不在乎的吃过了饭,擦了擦嘴,道:“玉儿妹妹,我走了。”说着提起木盒子,便欲走。宋小玉忙叫道:“杨大哥,我和你一块去。”

“哦!是我今天来参加考试,他们都庄稼人,不会做文章的。”老头颤巍巍地说道。

“那您儿孙在哪?他们也好意思让您提东西?”杨洋不满地说道。

杨洋一本正经地说道:“他们对佛祖有意见,说是佛祖对你太偏心了,把所有女人的优点都集中在了你一个人身上,温柔、贤惠,还美丽大方,害得他们都动了凡心啦!”

宋小玉扯了他一把,看他惊奇地摇着头,见怪不怪,嗤地笑了一声,说道:“这有什么可稀奇的,在我们老家还有九十多岁的老秀才与儿子、孙子一同进考场的呢。”

虚空闻言,立马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啊!经师父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当年在太原城里故意撞他太原知府的儿子,害你挨板子的不就是她么?你怎么娶他做媳妇了?”

哦!看来这晋王爷并不是在山西地面作威作福欺压百姓之人,也是很注意收敛的,自己被后世一些电影、电视剧给骗了,在后世的时候,这些地方的王爷,一般是以欺男霸女,肆意杀害百姓的反派角色出现的,可眼前这位晋王爷却遵纪守法,很注意影响。

宋小玉伸出玉手,替他整了整胸前的衣领,又嘱咐他道:“这几天天凉了,你要注意保暖,及时加衣服,别给冻病了。还有盒子里我已经把笔墨砚台都准备好了,干粮也要计划着吃,一连在里面呆好几天呢。”

说话时,前面人群开始蠕动,应试的秀才们已经开始入场了。杨洋在秀才们身后排好队,回身对宋小玉说道:“玉儿妹妹,你回去吧。”

在接下的来几天时间里,杨洋受邀住进了晋王府。晋王爷专门拔出了一处安静的小宅院,让他住着。还安排了伺候的小太监和宫女。宋小玉更是紧跟着他,除了他睡觉、上茅房,几乎是跟他寸步不离。每日里亲自过问他的饮食、衣服的寒暖,学业的进步。在晋王府住着,所有饭食都是她自己亲手做好端来给他吃。

晋王爷忙一把将他拦住,说道:“这里地处闹市,过往行人众多,别让给人看着,你快去罢。”

进了贡院大门,左右是两个大厅,秀才们便一起聚在哪里,等着主考官位前来点卯。杨洋也混在人群中耐心等了大半个时辰,终于主考官来了。山西布政使大人坐在一张椅子后面,一一叫着考生的名字。这些秀才们恭恭敬敬的大声答应。当主考官叫道监生杨洋时,杨洋也大声答应了一声,分开人群,走到主考官面前参拜。主考官仿佛不认识他似的,叫了他名字,便叫他退下去了,神情冷淡得和不认识一般。杨洋知趣地退在一旁,只是他身旁的秀才们,听说他是一个监生的身份后,看他的眼神中立时充满了不屑,让杨洋的心灵很受伤。不就是一个秀才么,有什么了不起的。当年老子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就曾经在课堂上讲,一个初中生相当于古代的一个秀才公,一个高中生相当于古代的一个举人,一个大学生就相当于古代的一个进士了,老子早就是进士了,你们又得瑟什么,一帮狗眼看人低的家伙。看老子中个举人来,给你们瞧瞧。

杨洋椤了一下,忙走了过去,了尘在他耳边低声说道:“徒儿,你还没告诉我们你夫人的事呢?”接着向坐在马车中的李湘云望了一眼,说道:“刚才我看见你媳妇上车时,身手敏捷,好像还是一个武功高手呢。”

随着人群挤到了贡院门口,只见大门口,一个五十来岁的老衙役,大声叫道:“秀才们都听着啊!不许夹带小抄书本进考场,发现的一律开革功名。现在扔掉还来得及,待会查出来就不好看了!”大门口另外站着七八个胥吏,肆意地翻拣、搜查秀才们带得东西。现场倒也没有发现有人作弊。杨洋随着人流到了跟前,几个衙役便过来把他身上仔细搜寻了一番,方才放他进去。

杨洋刚要答话,忽然瞥见李湘云和白莲圣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街头不远处,正拿眼睛冷冷看着他俩,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忙说道:“玉儿妹妹,我都记着啦!你就放心吧!啊!”忙提起木盒挤到人群里去了,头也不敢回一下。

“还有九十多岁的老秀才来应考?”杨洋又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嘴巴张开半晌合不拢来。

杨洋看见前面颤巍巍的走着一个老头,手里也提着一个盒子,也跟在众人后面排队,便走过去将他扶住。回头一看,这老头起码也有七八十了,须发都白了,嘴里的牙齿也掉了大半,心下诧异,这是谁家的儿孙,自己考个科举还让这么大的老人提盒子前来相送。因问道:“请问大爷高寿。”

晋王爷也每日必过来慰问他一番,嘱咐手下的人一定要好生伺候,不能让杨洋受到一点委屈。布政使和提刑李大人闻他住在晋王府复习功课,也过来看望了他几次,指点他八股文章。即使自己当年参加高考也没有这么多人关心自己啊!杨洋心里颇为感动,越发的努力用功。

杨洋愕然道:“王爷您也太抬爱了,我自己走着去便是了,怎敢劳烦您的大驾。”

了尘闻言双手合什,感叹道:“阿弥陀佛,虚信真不愧是观音菩萨座下的尊者,一心向善,为了解救众生,竟“割肉喂鹰”,这等佛性,非我辈所能及。”又回视虚空道:“你看看,你师弟多么心地善良,佛法高深,真乃我辈之楷模啊,你要多学学他。”

杨洋叹了一口气,端正身姿,高宣了一声佛号,大义凛然地,说道:“阿弥陀佛,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正因为她杀性太重,师弟我才娶了她为妻,用佛法来感化于她,用圣人的三纲五常来约束于她,使她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如今,她已经再不干那打家劫舍的勾当了,而是一个时刻以夫家为重,以子女为重,一心向善的小妇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006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