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跃马大明

作者:比克大魔王 | 分类:历史 | 字数:0

正文 第八十三章 科考

书名:跃马大明 作者:比克大魔王 字数:0 更新时间:08-10 15:41

终于考完了,杨洋自科场出来,看了看身后高大且建筑精美的石牌楼,发自内心的说道,这科举可真不是人干的,老子再不来了。

主考官点完卯,又讲了一番话,大意不外乎是为国选贤,唯才是举,众考生们要忠君受国,用心考试云云,最后这位布政使大人,又声严厉色的恐吓了他们一番,什么不许舞敝,不许替考,不许夹带等等严格的科场纪律,要他们必须遵守。众考生认认真真的听毕,便被两个衙役领进贡院科场去了。进了一座巍峨的大门楼,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条十几米宽的大路两旁,是一排排的考棚,杨洋找自己号房时,大致数了数,东西两面各有二十排,每排建号房三十间。果然气场十分宏大。杨洋看了感叹一番,心道:“能参加后世的科举,见识一番乡试的壮观场面也值了,不枉穿越这一场。”

十四日又进场,考第三场,又连着三天,试以五道时务策论,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和见解。这更难不倒杨洋了,他在后世见过的策略,哪一项不比古人高明,只是非要结合圣人的话来对时事政务进行阐述,比较费脑筋。所幸,杨洋这时对儒家经典已经有很深的造诣,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也写好交了卷。

考完了试,杨洋心情大畅,收拾好了行李,辞别了晋王爷,当日便回了家。杨家大宅已经被闫氏给买下来了,买房的时候,杨洋正埋头温习功课,宋小玉把房契拿给他看时,杨洋只说了一句“知道了”,便伸出手来,由宋小玉把着手指,在上面摁了个手印,自始自终他连眼睛都没有从书本上离开过。如今他是大款,根本也不在乎哪点小钱。今日既然回家,当然便回杨家大宅了。

“哪你自个儿先练着吧!啊!儿子就先进去了。”杨洋笑着走入内宅去了。

“贵妇人?”闫氏看着杨洋不解地问道。

宋小玉笑道:“杨大哥,等你中了举,我天天做给你吃。”这小娘皮是话里有话呀!杨洋没敢搭茬,嘿嘿笑了笑,埋头继续吃。晚上又躺在床上好好睡了一觉。第二天便接着入场,考第二场。

杨洋当场被吓了一跳,还道是走错了门。听宋小玉在旁解释,这些人是他家的奴仆时,杨洋方才镇定下来,笑了一笑,迈步进了大门。刚到了院中,就见一个穿着花里胡哨的妇人迎上前来,大声道:“儿子,你回来啦!快让娘看看,哎哟!这十几天你可瘦多了,这科举可累人啊,幸亏娘把玉儿派了去照顾你,不然把身子熬坏了,可怎么得了。”

杨洋又好气好笑的说道:“这……这也太不好看了,娘,你以后是要做太太、老夫人的人,气质、风度,自然都要体现出一个大户人家贵妇人的形象来,而不能像个土豪,没气质、没风度,让人一见就鄙视。”

杨洋笑道:“娘!别练了,再练也练不出什么的。”

杨洋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到了傍晚,因听说搬家了,所以径直去了杨家大宅。到了大门口,下了车,便有几个奴仆陪着笑脸过来,齐齐的向他躬身问安。

杨洋坐着车回到住所,先洗了把脸,刮了胡子,又在浴桶里美美的泡了个澡,方才觉得身体舒服了。里里外外换了一身新衣,杨洋走到桌旁坐好,宋小玉已经为他端上来做好的饭菜,杨洋连忙拿起碗筷便吃,狼吞虎咽的。宋小玉看着,笑道:“杨大哥,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第二场,杨洋便有经验了,去得也不那么早了,早进去了受罪,真挨到最后,方才进场。第二场,试以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文章各要求三百字以上。这些就头场要简单些了,至少不像头场出的哪些题,有时叫人摸不着头脑。杨洋仔细看了题目,思考之后,一一写好。到了十三日交卷离场。

闫氏摸了摸自己的脸,疑惑地问道:“儿子?怎么,这样不好看么?”

杨洋点点头,一本正经地说道:“正是,你以为这老夫人是那么好当的,一定要文雅,一定要注意风度。”

找着了自己的号房,进里面坐好,打量了一番考棚,不禁暗叹古人科举时的辛苦。这些小隔间,宽不足一米三,深不足一米五,里面只放着两块木板,还放着一盏油灯,此外便再无他物。隔间三面是墙,一面还空着,既不遮风,又不避寒,晚上睡觉连个床铺都没有,两块木板一拼,便权且当床,只能在里面窝着,考试这三天吃喝拉撒睡,全在这个小隔间里面,比坐牢还要辛苦一些。再想想古代交通不便,山西许多地方还是山区,这些秀才们为了来应举,有的提前一个月便得动身,考完后还得再走回去,一路奔波,真是不易。

闫氏母女早搬回杨家大宅了,就连秦氏母女也一块搬了进去。如今张仁杰一家已经搬走了,诺大的院子,只留下秦氏母女两个女人,也怪害怕的。闫氏此番回家,意气风发,自然与往日低人一等,大不相同。走在路上,头昂得高高的,兴得了不得。见人也再不是往日的低眉顺眼了,而是颐指气使,颇有一种红楼梦里贾母的风范了。原先杨家大宅有十几个奴仆,杨秀才遭了难,自然该发卖的发卖,该遣散的遣散。这些人风闻闫氏杀了回来,连忙托关系的托关系,找后门的找后门,一个个又哭着喊着,要回来侍奉。这些人当中,不少和闫氏母女相熟的。闫氏抹不开情面,除去几个往日对他不好的,全都又收留下来。这还不够,她又亲自到太原城里买回了几个奴仆侍奉,一心一意做起了她的富家老夫人。气场比着李氏当家时,还要大上十分。家里的花销也流水一般的哗哗流了出去。闫氏眉头也不皱一下。如今儿子开着那么大的煤矿,还在乎哪点小钱?还有人哭着喊着求她老人家借钱呢?利息宁愿分文不取,只为结识了杨小官人,将来有更大的收益。不仅如此,还有人托着关系上门,情愿全家卖身依附的。把闫氏的小心肝,也吓得怦怦直跳,因顾虑杨洋的态度,这才没敢收。

闫氏张口结舌地说道:“还要学琴棋书画?”

闫氏不服气的说道:“不行,再苦再累我都忍过来了,我不信我连走个路都学不会,将来我还要入晋王府,参见晋王妃呢。”

杨洋道:“正是。”接着语重心长地说道:“娘!儿子今后挣得钱只会越来越多,这万一要是中了举人,那身份更是与往日不同,免不了要带着夫人,娘亲和妹妹出入一些大户人家作客,你想哪些大户人家的妻女,一个个都知书答礼,文雅闲静,您她们交往,穿着打扮,一举一动,怎能堕了自家身份,失了咱家面子。只怕这琴棋书画之类的,也要学上一学的。”

杨洋歪着头,看了看,点头赞道:“嗯!像点了。”

又向左右看了看,只见前面有胥吏来回巡视,左右有隔墙相挡,想偷看都不行,这可比后世的高考,监管还要严格十倍啊!从这也看得出古人对选拔人才的重视程度。杨洋感叹了一番,把自己随身带的东西,自盒子里拿出来,一一放好。他把心静了静,端正了身姿,在心里呐喊道:“科举,我来了,你们就大胆的出题吧!就让我与古代的哪些秀才们真刀真枪的比一场吧!”

杨洋一边嘴里嚼着饭菜,一边说道:“玉儿妹妹,你是不知道,这科举考试可真不是人干得,要吃没吃,要喝没喝,天气还冷,睡觉连个盖的都没有,可辛苦了。现在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我能不抢着吃么?肚子早就向我抗议好几天了。”

杨洋眨巴眨巴眼睛,半天才认了出来,这妇人正是闫氏。只见她身上穿着锦,戴着金,一张脸,上着脂粉,涂得白白的,咋一看,还以为是后世电影里情节里常出现的厉鬼模样。当下苦笑了一声,说道:“您如今好歹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了,怎么打扮成这等模样。”

闫氏端正身姿,昂起头,学着自己见过的一些贵妇人模样,文文雅雅走了两步,问道:“儿子,可是这样。”

闫氏受到鼓励,心中大喜,又向前走了十几步。杨洋在旁边笑着赞道:“对!就是这样。您老慢慢走着啊!我先回去去了。”说罢,向内宅走去。宋小玉因拿着他的一些行李,跟在身后,两人走了二十几步,就听身后闫氏,“哎哟!”一声,发出一声惨呼。急忙回头来看,原来闫氏昂着头,学那些贵妇人走路,没留心脚下被裙子一绊,一跤跌在地上。宋小玉忙抢步过去,把她搀扶起来。

乡试头一场,考得是八股文,试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初场的三道四书题每道题都要写二百字以上。四道经义题,都要写三百字以上。这些杨洋在了尘的指点下,都曾做过样题,先打草稿,再经过深思熟虑后,一一誊录在纸上。到了初十日,头场完毕,杨洋自考场里面出来,呼吸了几口外面的清新空气大感畅快,这三日,把他折腾苦了,头发也长了,胡子也长出来了,脸?三天压根没洗过。睡觉更是窝在床板上,硌得身子骨全身都疼。宋小玉早就守在不远处等着了,在她身边还停着一辆华丽的马画,那是晋王爷派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48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