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跃马大明

作者:比克大魔王 | 分类:历史 | 字数:0

正文 第八十四章 虚信原是私生子

书名:跃马大明 作者:比克大魔王 字数:0 更新时间:08-10 15:41

经过半个月的忙碌,终于确定的钢铁厂的地址。杨洋决定把钢铁厂建在距太行山麓四里的东壁村,这里离太原城三十余里,交通便利,又有一条小河从村旁流过,取水方便。而且向东沿着山沟进去了,再走上二十余里,便是铁矿,周围煤炭资源也很丰富,有几个露头的煤层,含硫量也不高。正适合炼焦。

立时便有一名身高马大的家仆走了过来,伸出粗大的手臂,一把将纤弱的张举人连胸带双臂夹住,后面一名家仆从底下抱起他的双腿。两人抱了张举人往外便走。张举人一边挣扎,一边大叫道:“喂!你们干什么?光天化日之下,竟要强行绑架吗?”

不说就不说吧,自己找了个便宜杨员外当爹,已经够倒霉的了,难道还再找出几个爹来养着?万一要是那位亲爹再有什么老婆孩子交给自己养,还弄个嫡母什么的来头上管着,岂非大大不妙。还是装糊涂的好。想到这,杨洋也不再追问。

先在这安个家吧!等过一段时间,自己再按后世的风格,盖一座大大的宅院,里面弄上暖气、桑拿房什么,好好享受一番。毕竟古代的房子,自己住起来,有些不习惯。不过这座宅院买下来,也值了,光这些砖雕和木雕就是留传于世的艺术品啊。杨洋感叹了一番回到卧室。

哦!应该的,既然回来了,怎能不给杨家祖先上个香。杨洋走到偏房,进了门,只见闫氏跪在一个薄团之上,双手合什,闭着眼睛,轻轻地念叨着什么。在她面前,供着的是杨家列祖列宗牌位。

这话问得颇有些没头没脑,我在龙虎榜下看个中举的名次,又关我娶妻什么事?

原来虚信不是杨员外亲生子?杨洋顿时被这个信息,击得头昏眼花。扭头看向闫氏。闫氏走过去,关上门,回到屋中,看着杨洋,神情庄重的说道:“儿子,李氏说得不错,你确实不是杨家的子孙。而是为娘在外面与别的男人养的。”

“哦!原来是张公子,张举人,幸会幸会,不知公子可曾娶妻?”家仆又问道。

接着他便带了一帮技术人员,一头扎进了东山,十几天不出来,寻找铁矿的矿脉,低硫的煤炭。考虑如何运输以及钢铁厂的选址、炼焦厂的选址,忙得不亦乐乎。

杨氏道:“他犯了哪么大的事,秀才的功名也险些给撸了,还怎么去参加科举。等下一科吧!”说着,她颇有些同情地摇了摇头。

杨洋站在一旁,突然喉头发痒,忍不住轻声咳嗽了一声。闫氏睁开眼睛,慢慢爬了起来,站好,说道:“儿子,如今咱们已经回来了,你给你爹也烧个香吧,他总归是救了咱娘俩一命?”

张公子道:“某家贫,还未曾娶妻。”

如今他的卧室,占着杨秀才原来住着的那间。杨走进房门,只见杨颖正坐在一张桌旁和宋小玉学女红。却不见闫氏,便问道:“娘呢?她在哪?”

“是谁?”杨洋忙问道。

“哦!那真是太好了。”那名家仆立时发出了一声惊叹,噪音之中竟充满了喜悦,把手向其它几名家仆招了一招,大声说道:“来呀!把张举人,给我捉回去。”

要办好一个企业,人才是最重要的。这几天杨洋在太原城内下了招贤榜,高薪聘请一些炼铁工匠和打铁的铁匠,又派人远赴全国各地去招收技术熟练的工匠,许以高薪和安家等优惠条件,并任命易福成为督办,专门负责这事。

杨颖说道:“娘在偏房里给爹上香呢。”

杨洋到时,龙虎墙边已经万头攒动,人山人海了。各地的秀才们,都挤过来看榜。杨洋试着挤了几次,竟没能挤进去。只得带了宋小玉坐在一旁的酒楼上喝茶,先等等看。

杨洋感叹道:“原来如此,想不到才大半年的光景,他家竟沦落到如此地步。”他原来受了杨秀才的欺侮,有心报复,但如今看杨秀才如此可怜,心里慈悲心发作,便罢了,让那杨秀才心里觉得生不如死,岂不是对他更妙的一种惩罚。

“免贵姓张。”那名举子得意地笑着说。

“他是……”闫氏咬了咬嘴唇,终于没有说出来,突然眼泪夺眶而出,大声说道:“你别问了,儿子,总之你爹的身份,极为显贵,娘不能说与你听,说出来,会给你带来灾祸的。”说着,突然掩面而泣。

抬轿子的四名轿夫,撒开两腿,如飞般的去了。

易福成小小年纪就被压了这么大的担子,不仅又惊又喜,当场表示,一定全力干好这件事。杨洋又专门成立一个钢铁技术中心,聘请一些技术高明的工匠和有一定数学底子的儒生,进行钢铁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研究。什么时候也得技术先行啊,没有前期的论证和技术基础储备,要想干成大事业,那也太儿戏了。

把后世的先进高炉搬来,当然是天方夜谭般的幻想,还是着眼于现实,从最初的炼铁技术开始吧。考虑到山西常年刮着西北风,从环境保护和百姓健康来着想,杨洋决定把钢铁厂建在东山脚下。这里紧靠太行山脉,附近煤铁资源也很多。湘云煤矿生产的煤,杨洋试着用过,含硫量高,不适宜炼铁。所以还必须专门找一个含硫量低的煤矿,甚至建一个土法炼焦厂。

闫氏说道:“他那日被宋知县抓了去,在狱中受了不少折磨。宋知县和县里的胥吏好不容易逮着一块大肥肉,岂能轻放了他。三天两头的找李氏敲诈财物,李氏逼得没法,把所有名下的店铺全典了别人,凑足了银子送了去,宋知县还不知足。后来实在看是榨不出什么油水了,方才将他放了。回来之后,那些工亡的家属又不依不饶的吵着要他赔钱,他只好卖房子还债。如今已是一贫如洗,住到咱娘俩曾经住过的小房子里了。”

到院中,杨洋又问道:“娘!杨秀才把房子卖给我们,他和李氏住那了?”

于此同时,易福成也在山西境内,招到了一百多名工匠,杨洋决定先在湘云煤矿场地上建两个试验用的小高炉,试生产,等征地,建厂等工作完备了,再大规模兴建高炉,进行生产。

这杨家大宅,杨洋也只是春天时,贪吃榆树花,爬到大榆树上摘榆钱时,向里面看过,典型的中国古代四合院建筑,里面十分华美。此时这宅院已经成了自己的产业,自然要亲自参观参观了。所以,放下行李后,杨洋便在院子里各处看了看,溜达了一圈。宅院建筑典雅大方,几个小院落还植有花草。看来这虚信的爹,杨员外还真会享受。其中最吸引杨洋的莫过于房梁上的木雕和砖雕了,无一不充满了艺术美,令杨洋叹为观止。

此时,不觉已经到了九月份,终于到了乡试放榜的日子了。一大早,杨洋便被宋小玉拉了来,到贡院门口看榜。明清时期放榜有专门的墙,叫朱墙,又叫龙虎墙,中举人的名单就贴在上面。

救了咱娘俩一命,这话从何说起。杨洋心下奇怪,向闫氏看去。只见闫氏脸色忽然白了一白,紧紧闭上了嘴唇,回头望着供桌上的一个牌位,眼中流出了泪水。轻声说道:“儿子,你跪下,你爹虽然没有生你,但总归对咱娘俩有恩,你就以杨家子孙的身份,拜他一拜吧。”

杨洋又问道:“那他为什么不参加这次的乡试,我在人群中搜寻了半天,也没见到他的身影?”

为首的那名家仆,伸手捂住了他口,大声说道:“借光、借光啊!这名举子如今已经我们姑爷了,是我们黄员外的女婿了,大家快让开,家里还等着我们办喜事呢。”不由分说,分开人群,一溜烟的跑到外面,把那张公子塞进一顶轿子里面,大声叫道:“快些抬回去,免得再给人抢走了。”

伸手从供桌上,拈起三柱香,点着了,跪在薄团上,恭恭敬敬拜了三拜,然后起身,把香插在香炉之中。走过去,扶着闫氏,缓步走出房门来。

杨洋呆了一呆,翻了翻白眼,看向闫氏。闫氏轻声说道:“儿子,你如今已经长大了,有出息了,有些事情,为娘应该慢慢向你讲清楚。其实,你亲爹,他是……”

刚喝了口茶,就听见人群中一个年轻举子大叫一声道:“咦!我中了,我中了举人了。”接着身体后仰,双手握拳,神情现激动之色,放声发出一阵狂笑。立时引得周围的举子对他纷纷侧目,那举子笑声刚歇,就见人群中挤进来四五个家仆打扮样的人,将他团团围住。一名家仆问道:“请问公子贵姓。”

距放榜还有二十几日,杨洋先去了湘云煤矿。这半个来月他不在,井下出现了几个重大隐患,杨洋看见了,不由得吓了一大跳,连忙着手排除解决。如今杨秀才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自己虽有晋王爷罩着,也不得不小心呀!为了排除隐患,杨洋干脆吃住在煤矿,把煤矿生产停了三天,直到隐患都解决了方才回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又急急的赶去邮局的总部转了一圈,因为几个金凤堂的心腹,还等着向他汇报工作呢。当杨洋得知自己当初吩咐他们办的各项事情,都进展顺利时,方才松了一口气。总算在自己不在的时候,没有出什么乱子。现在反正时间还早,该着手办钢铁厂了。这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产业。在杨洋学历史课本的印象中,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以煤炭和钢铁生产的大量增加,同时蒸汽机车的广泛使用,使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建立了庞大的日不落帝国的。无论如何,自己都必须把钢铁厂搞起来的,这可是国家富强的重之中重,杨洋坚定了决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49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