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堂的建筑通常长有六丈至十丈、宽四丈至八丈不等,不过也会依参禅人数的多寡而有所更动。禅堂可以是供给短期精进禅坐的场所,也可以是只容一个人的陋室小房子,乃至僻远山洞也都是打坐的好场所。
禅堂通常有两个门,正门写着“正法眼藏”,后门通称方便门,是供禅者盥洗、方便之用。打坐时要将禅门的帘子放下来,帘子一放下,就不可以进出、走动,或有音声,尤其是止静的板一敲,世界好像一下子静下来,在寂静的气氛下,自然会感受到禅的气息。
禅堂的大小、设备的好坏、地点的远近,
在禅者心目中是没有分别的,因一入禅境,三千世界的宽广就在当下。
禅堂的设备是封闭式的,禅是向自我内心追求,不向外求,所以禅堂不设窗户,主要是让参禅的人能集中心念,不要随着窗外的景物而起分别妄念,否则就失去参禅的意义了。
禅堂的大小、设备的好坏、地点的远近,在禅者心目中是没有分别的,因为一入禅境,三千世界的宽广就在当下。自古以来,多少的禅者在禅堂中悟到人生的真理,照见自我的本性,而成为一代人天师范,禅堂之功实不可没。
禅宗初祖达摩祖师曾面壁的河南嵩山,有一座少林寺,传闻过去入了山门的人,除非他的功夫已能跃过那四周的高墙,否则不能走出山门。也就是说要有能够跳越此高墙的能力,出了山门才不会丢了少林寺的颜面,正因如此,少林寺的武功至今仍非常流行。同样的,禅堂的四周虽非高墙,但却封闭,主要是不让外界的污染、妄想、烦恼进到禅堂里来。禅师一再警诫初学者,一进禅堂就要将外面的、过去的一切放在禅堂外,好好安身在心上下功夫。
“禅堂”是供给禅者参禅打坐的场所,一向是不对外开放的,因此一般人对禅堂都有一股神秘感。
以下分为四点说明禅堂的生活与清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