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禅师到百丈禅师处参学,他们问答的公案,可以让我们更深入了解禅宗的特色:
禅师教人参禅,是无限的方便,无限的灵巧。一默一语,含藏生机;一棒一喝,敲破昏迷。无论是士、农、工、商或凡俗、老幼,禅师都能契机化导;无论在山林水边或衣、食、住、行,禅师都能运用禅法点化。转贪瞋为慈悲,转迷妄为智慧,禅师们方便灵巧的教化深深蕴含其中。
禅,要靠自己去体验,去实践。我有禅是我的,不是你的,唯有把禅转化到身心里面,让禅海法水滋润生命,体悟清明意境,清凉六根,才能让自己活得更清明、更自在。
1985年5月讲于台北“国父纪念馆”
遂翁禅师庄严地道:“再一天不开悟,只有死,不能再活了!”
“如何保住?”
禅,是不能外求的,怎样参禅?怎样开悟?怎样成佛?别人都不能代替,这是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去参学。千钧重担都背过的人,自然生出力气,自然有负重肩膀,这是禅的方便法门。
赵州禅师呵呵大笑,一摆手:“不要这么想。女人是很有福气的,你看:小女孩时,爸爸妈妈多么爱护照顾;长大以后,多少男人倾心追求,老来儿女也特别孝顺。很多儿女不喜欢探望父亲,反而喜欢看妈妈,做女人实在比做男人多受眷顾呢!”
无德禅师含笑地道:“我说的两只鹫,就是时常要警戒的眼睛——非礼勿视;两只鹿,是需要把持的双脚,使它不要走罪恶的道路——非礼勿行;两只鹰,是双手,要让它经常工作,善尽自己的责任——非礼勿动。一条虫,是你的舌头,你应该要紧紧约束着——非礼勿言。熊就是你的心,你要克制它的自私与自大——非礼勿想。这个病人,就是指你的身体,希望你不要让它陷于罪恶。我想在修道上,这些实在是不可少的必修课程。”
“识得以后呢?”
无德禅师回答道:“你最好看管你的两只鹫、两只鹿、两只鹰,并且约束口中一条虫。同时,不断地斗一只熊,和看护一个病人,如果能做到并善尽职责,相信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元持不解地说道:“老师!弟子孑然一身来此参学,身边并不曾带有什么鹫、鹿、鹰之类的动物,如何看管?更何况我想知道的是与参学有关的必修课程,与这些动物有什么关系呢?”
有名的赵州禅师,消泯了贪恚愚痴苦恼后,常教化世人。一次,有一个女人向赵州禅师诉苦:“禅师,像我们女人实在业障啊!做小女孩时,要听父母严苛管教;长大结婚后,要被丈夫管;老年又轮到儿女来管。你看这些儿女,我一讲话,他们就叫:‘妈妈,不要讲啦!’真是业障啊!”
七天以后,依旧没有开悟。忍耐又忍耐,七天又七天,就这样七个七天都过去了,这和尚不免垂头丧气。遂翁禅师慈悲开示他:“再过五天吧。”
通达人情事理的赵州禅师,告诉女人不要自怨自嗟,换一个角度,把不好的看成美好,成就另一种风光。一样的世间,不一样的情怀,端看我们一心如何转换,这就是禅教的灵巧法门。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途中宗圆不堪跋山涉水之疲困,几次三番闹着要回去。道谦安慰他说:“我们已发心出来参学,而且也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去,实在可惜。这样吧,从现在起,一路上如果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忙。”宗圆问道:“哪五件事呢?”道谦非常自然地说:“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
“如人骑牛回家。”
“大似骑牛觅牛。”
“如牧童执杖看牛,不令践踏作物。”
有一位琉球和尚来到中国,跟遂翁禅师参禅求道。参学三年,一点禅的消息都没有,这位和尚一直没有开悟,准备打消参学,他向禅师说:“算了,我回家去吧。”
我们的自心被无明颠倒,攀缘五欲六尘,心中不净,向何处问佛?问了佛又有何用?向外追寻总无益,不如骑牛归家,好好安心长养。
遂翁禅师见他犹如浮萍定不住,就激励他:“再忍耐一下,再参七天就好。”
以下是几个禅师方便教化的公案——有一个学僧元持在无德禅师座下参学,虽然精勤用功,但始终无法对禅法有所体悟。有一次在晚参时,元持特别请示无德禅师:“弟子进入丛林多年,一切仍然懵懂不知,空受信施供养,每日一无所悟,请老师慈悲指示,每天在修持、劳作之外,还有什么是必修的课程?”
这个和尚面对死亡,真正“置之死地而后生”,精神统一,意志集中,非比寻常。功夫尽处,胸中不挂一尘;火候到时,心上不依一法。旋乾转坤,只是一念用力,生死禅便豁然洞现,就在这一天,他豁然开悟了。
这和尚又参了五天禅,遂翁禅师冷眼静观,只是一再挽留:再三天吧……再一天吧。到了这时候,这个和尚非常恐慌,他问:“禅师,最后一天了,不开悟怎么办?”
“如何识佛?”
禅师教人,不是给你添加什么,而是要你把俗情妄智统统扔掉,自服一帖清凉心散,照见人生的迷情与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