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禅学与净土

作者:星云大师 | 分类:其他 | 字数:4.6万字

二、挂单求法的虔诚

书名:禅学与净土 作者:星云大师 字数:0 更新时间:08-07 14:00

此外,在日本、韩国的禅寺,每天早上也可以看到许多年轻力壮的出家人,在那里擦地板,打扫水沟;他们都是各个大学毕业的学僧,必须到禅寺擦地板,打扫水沟,或每天出去托钵化缘,做一些修行的工作,经过一年的磨练,才能领到毕业证书。

1.要有谦恭下意之心。

为了要参学,要访道,光是这个挂单,就要很恭敬、很虔诚,磨尽我执法执,才能通过。有时知客师父会问:“你到本寺来挂单,有什么供养吗?”

神光一听,立刻取出利剑自断左臂,表示自己求法的决心。

5.要能信受奉行。

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当时有一位博览群书、善读玄理的神光,知道少林寺有一位来自天竺的高僧,便前往就教。但是好几天过去了,每次他来,达摩祖师瞧也不瞧一眼,更别说有只字词语的开示,想起古德那种为求道而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甚至投崖饲虎的决心,神光决定彻夜站立,等候达摩祖师开示。十二月的大雪天里,神光独自默立于雪中,寒风刺骨,积雪深埋过膝,却仍动摇不了他求法的决心。达摩祖师知道他是法器,终于开口问他:“你站那么久做什么?”

我们到韩国、日本的禅寺去参观,常可以看到许多年轻的和尚跪在寺院的门口,伏在衣单上。他们是在休息吗?不是!他们是在求法。到底要在那里跪多久,知客师才会接受他们挂单?一般大约是七天七夜,也就是要跪足七天七夜,知客师才肯跟他讲话,接他进去。

达摩祖师沉默了一会儿,问他:“你要向我求什么法呢?”

达摩祖师说:“好!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

2.要知道次第坐处,也就是懂得长幼进退,知道该坐哪里,知道自己的顺序在哪里。现在的一些青年们访师云游,常常连自己该坐在哪个位置都不晓得。

神光说:“我的心不安,请师父替我安心。”

现在的出家人很有福气,也很没有福气。在台湾,不论你到哪个寺院,还没挂单,大老远就有人招呼:“噢!您来了呀,欢迎!欢迎!”跟过去真不能相比了。过去的禅者在挂单时,受尽种种委屈、种种严厉地考验,但是,他的道就在忍耐里慢慢成长,攒聚养深积厚的功夫。那个时候虽受委屈,却是很有福气。现代的出家人生活在众人欢迎、众人疼爱之中,欠缺我们当初的那种磨炼,未尝不是一种修道的损失。

有时候,他停下来坐在那里,大家都不讲话,这个场面很尴尬啊!我们只有报告知客师父,很想跟他说话;正要开口,他马上又是一声雷鸣:“闭起口来!这里有你讲话的资格吗?”

“向您求法啊!”

3.不论说余事,就是不可以说参访求道以外的闲事杂话。

“无上妙道,需要旷劫修持各种难行难忍之行,哪里是轻心慢心就可以求得到?”

达摩祖师笑着说:“好!我已经替你安好了。”

年轻的出家人没有钱,也没有东西,只有说:“我只有身、口、意来供养你。”

我在栖霞寺受戒以后,也到各处去挂单。还记得在挂单的时候,可以说受了很多的责骂,很多的委屈。坐在那里,知客师来了,我先向他顶礼,他问:“你从哪里来的?”

用眼睛注视对方讲话,本来是很礼貌很正常的事,可是在丛林里,知客师父会大喝一声:“眼睛收起来!看什么?这个地方什么东西是你的!”

现在的青年学子们,有时候进步很慢,觉得考试好苦好难,主要是事前他没有好好地注意听,好好地用心复习……学佛的人也一样。所有的佛经开头第一句就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最后一句是:“欢喜踊跃,信受奉行”。有时不免慨叹学佛的人只有半部经,没有一部经,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能“如是我闻”,“信受奉行”却没有。

他上来就给你几记耳光,这一记挨得很痛啊!忍不住就摸摸头,这个动作又得找挨骂了:“摸什么头!你不是把你供养我吗?你的头已是我的了,还摸什么?”

希望学佛的人,能够从头到尾,有“如是我闻”,也能有“信受奉行”。

禅师们为了云游参访,经常会到一些禅寺挂单食宿。他们为了寻师访道,那种求法的虔诚又是怎样的情况呢?禅宗里有这么一则公案:

假如我用眼睛看着他说:“我是从某某寺来的。”

挂单求法时,要守五条规矩:

神光恍然大悟。原来达摩祖师要他拿出心来,是让他发现自己的妄心,以唤起他直观自性,了悟真心。古代禅师为法忘躯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4.要细心聆听。到外面参访游学,要多用耳朵注意听、注意看,把它融会铭记在心。

或许有人会想,所谓的“恍然大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以日常生活中一些浅显的例子来作譬喻:悟,好像是电光石火在刹那间进出的火花,在那轰然乍现的一刻里,很多久远以前的人、事、物一下子都集中到眼前来,前尘旧事一点一滴都浮现脑海,时间、空间都不能阻碍他所感的这个悟。所以这一悟,他知道自己已不是一个个体,而是和宇宙万有休戚相关;他看到大家,也不会有你张某某、王某某、李某某的差别距离,芸芸众生与他都是一体的。我们所计较的功名富贵,我们所执着的人我是非,我们所懊恼的污辱诽谤,在禅者悟道的胸襟里,不过是一场人间儿戏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59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