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以慈悲的口、慈悲的眼、慈悲的语言、慈悲的声音、慈悲的欢笑、慈悲的眼泪、慈悲的心对待他人。然后,用这种清净温柔的心,来转山河大地。水,可以成为慈悲解渴的水;路,可以成为慈悲行走的路;山,可以成为慈悲深重的山;树,可以成为慈悲荫凉的树。一切都由心转,整个宇宙人生会变得更加慈悲可爱。
1.自他互易:把自己和他人的立场换一换,就能产生慈悲心。我对你之所以不能慈悲,是因为你不是我,假如把你的痛苦当作是我自己的痛苦,就会生起慈悲了。
我们平时所依据奉行的道理是什么?一天当中,我们的心念又安住在生活的哪一个层面上?《华严经》说:“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即是告诉我们应常常欢喜柔和忍辱法,并安住在慈悲喜舍上。
3.自他同体:能不分你我,才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和我,不是两个,原来是一体,例如自己身上长了垢秽的脓疮,因为在自己身上,所以会细心爱护,为它治疗。如果能把别人身上的脓疮,当作是长在自己身上,就会同样细心地为他治疗了。
信奉佛教的人很多,心中真正有佛法的人却很少,具有慈悲喜舍、柔和忍辱的人更不多见。我们以慈悲喜舍作净土,透过修持,期许能够“愿将佛手双垂下,抚得人心一样平”,将双手化作慈悲的手,给人服务,给人帮忙;让我们的眼睛,成为慈悲的眼睛,给人亲切、和善与慈祥。
2.怨亲平等:没有敌我之分、怨亲之别,一切平等对待。有时,怨家也会成为我们的逆增上缘,亲人反而破坏我们的好事。假如怨亲平等对待,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差别。
慈悲的花草,给人欣赏;慈悲的树木,给人乘凉;慈悲的大地,承载众生。甚至因为慈悲的指引、慈悲的开导、慈悲的手段,进一步做到每一个人都是慈悲的人,我的家是一个慈悲喜舍的家,我的团体是一个慈悲喜舍的团体……乃至我们的国家,也是一个慈悲喜舍的国家。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欢欢喜喜帮助人,没有目的,没有企图,也没有邪恶的贪心。要做到慈悲喜舍,必须有三种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