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禅学与净土

作者:星云大师 | 分类:其他 | 字数:293字

三、入室接心的参访

书名:禅学与净土 作者:星云大师 字数:0 更新时间:08-07 14:00

六祖惠能在五祖弘忍那儿,经过了八个月的学习以后,根基沉稳了,五祖把他叫到自己的室内,为他印证讲说《金刚经》,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豁然大悟,就说了这样的话:

什么叫禅心经语?什么叫修行?有静老禅师回答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当然这不一定指的什么,也可以说“一即一切”,“一二三四五”还不够包括禅心经语吗?

禅师们的接心,有时候也会话不投机,不容易彼此接心。像临济禅师参访黄檗禅师,一直不开悟,黄檗禅师就说:“你的因缘不在我这里,你到大愚禅师那里去!”

6.要肯定自己“自心是佛”、“即心即佛”。

1.不得贪求玄妙的境界。

4.不可以有妄心,常常怀疑、挂虑。

道元禅师道:“就算您不在寺里,难道就没有人代理吗?”

5.不可以有恐怖之心。

道元禅师道:“您已是年高德劭的长者,为什么还要负责典座这种职务呢?应该安心坐禅,勤于读经呀!”

在禅师的参访里,接心有六个原则:

道元禅师羞愧地问道:“什么叫禅心经语?”

两个相爱的人,有时还说这样一句话:换你心为我心,两心结同心。爱情是变幻无常的,爱情的心不容易接得起来;道是永恒不变的,真正用道来彼此接心,就等于现在好的电线和开关接合很好,不会短路出毛病。

入室接心的参访,是学禅者很重要的一课。如果能够跟老师心心相印,念念汇流,在那一刻意志的契合,精神的相融,心意的和谐交流是很宝贵的。

有静老禅师咬字清楚地答道:“六七八九十。”

3.不要希求证得妙果。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道元禅师初到我国时,即遇到有静这位老禅和子,让他知道中国禅林里真是藏龙卧虎,一个煮饭的老者,禅风高峻,深不可测。

有静老禅师听后,开怀大笑,说道:“年轻人,或许你还不了解何谓修行,请莫见怪,你是一个不懂禅心经语的人。”

当初,佛陀在灵山会上说法,一字不语,只拿了一朵花,大迦叶尊者会心一笑,佛陀就将正法眼藏嘱咐摩诃迦叶尊者。这个意思就是,佛陀和大迦叶尊者在那一刻接心了——心心相印啊!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道元禅师再问道:“什么叫修行?”

我们向老师参学,第一,要经常呈上我们参访学习的心得。第二,经常地审察自己学习的过程,把自己的见解给老师知道。第三,在公开的地方,要经常地求老师为自己印证,就是“我现在到什么程度了”。经过了前面的三个条件以后,才能单独地入室跟老师对谈。所以我们平常参禅、参学,都说“一定要明师指导”,没有明师指导,盲修瞎炼,难保不出差错。

2.不得将心等待觉悟。

有静老禅师也非常有礼地回答道:“谢谢您的好意,明天阿育王寺里正好煮面供养大众,今天特地出来买香菇,以便今晚带回,赶着明天应用,所以不方便在此过宿。”

有静老禅师不做思索,立刻答道:“一二三四五。”

有静老禅师道:“不,不能让人代理,这是我的职务,怎可轻易放弃或请人代理?何况我未曾获得外宿的同意,不能破坏僧团的清规。”

宋朝时代,日本道元禅师到中国留学,当船在庆元港停泊时,一位年约70岁的老禅师上船来购买香菇。道元禅师很亲切地跟他招呼,言谈中知道老禅师名叫有静,是浙江阿育王寺的典座师父,于是就对他说道:“禅师,天色已暗,您就不要急着赶回去,在我们船上过一宿,明天再回去吧。”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这一刹那,五祖和六祖接心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15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