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禅学与净土

作者:星云大师 | 分类:其他 | 字数:4.6万字

四、如何念佛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书名:禅学与净土 作者:星云大师 字数:0 更新时间:08-07 14:00

此法根据《无量寿经》第十八愿“十方众生,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文而设。佛愿深广,而净土一法普被三根,所以虽仅十念,临终之时,佛必来迎。清末民初印光大师极力提倡此法,以作为方便接引众生学佛的简易法门。

7.记十念:念佛号时,以念珠记数,每念十句佛号,拨一粒念珠,这种方法对治杂念极为有效。

1.明持:出声称念如来名号。念佛时,如果昏昏欲睡,或妄想散乱,则应该勇猛提起精神,高声唱念,把全身的精力声音都贯注在一句佛号上,则能对治昏沉,驱除妄想,恢复正念。古人说:“大声念佛就见大佛,小声念佛就见小佛。”这是提倡此念佛法的方便说。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在杭州南屏山顶念佛时,山下行人听到他的声音如天乐鸣空,高朗嘹亮,六祖所用的就是高声念佛法。此外,金山活佛,夜里常到山顶上,大声唱诵“谁念南无阿弥陀佛”,声音悲切凄凉,听闻者,无不被他的念佛声所感动。

1986年5月讲于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二)持名念佛法历代以来,对于持名念佛也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三)以不同心境来念佛1.用欢欢喜喜的心来念佛:念佛时的心,好像在唱歌、跳舞一般高兴欢喜。

4.观想念:这是持名念佛与观想念佛的综合,也就是在持名念佛的同时,也观想佛身相好庄严,卓立我前,或以手摩我顶,或以衣覆我体;或观想极乐世界金地宝池、楼阁宝树等。平时极乐依正已历历存于心中,一旦身衰体谢,心中念佛的同时,极乐胜景便了然于心。

2.默持:如果高声唱念佛太久,觉得耗气费力,则可改用默念,也就是唇动不出声,但阿弥陀佛圣号在心中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于清楚明白,所以心不散乱,正念分明。这种默念法,可于卧时、睡时、工作时、沐浴时、开会时、参加典礼时等情况下诵持。一个人临命终时,四大分离,六根销融,只剩下心识而已,这时候平时的默持念佛功夫,就有很大的帮助。

(一)四种念佛1.称名念佛,即《阿弥陀经》所说的持名念佛。心系一佛,专心称念名号,念念相续。

我们要把一切的音声,都变成念“阿弥陀佛”的音声,无论是在汽车或火车上,每一根电线杆都是我的念珠,每一块田地就是我的念珠;每一棵树也是我的念珠,每一个人也是我的念珠,把宇宙间的事事物物,都念成“阿弥陀佛”,把法界所有一切,都念成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3.半明半默持:高声念佛觉得费力,默念又容易昏沉,因此取其中道,念佛绵绵密密,声在唇齿之间。行者一边念,一边听,不论四字或六字念,但能听得字字分明,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

《坐禅三昧经》云:“还至静处,心眼观佛,令意不转,系念在像,不令他念。若心中观想佛像不明,则须再以眼取佛相好。”另外,在《观佛三昧海经》也提到:如是心住、出定、入定,恒见诸佛悉在目前;开目、闭目,处处无非极乐。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里,德云比丘为善财童子介绍了21种念佛三昧,由此可知念佛法门的深广。此外,历代祖师也多有提倡,如华严宗澄观大师的“五门念佛”、天台宗智者大师的“五方便念佛”。其后华严宗五祖宗密大师,更根据二师之说,将念佛方法分为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念佛。在这四种念佛法门中,又以“称名念佛”最受推崇,以下加以详细介绍:

4.实相念佛,也就是观想自身及一切万法的真实自性,是无形无相,犹如虚空,而心及众生本来平等。《文殊般若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华严经》也说:“一切诸佛,唯是一法身。念一佛时,即一切佛。”

8.十口气念:这是以追顶念佛法,追顶念去,不论佛号多寡,总以尽一口气为度;待到出气已促绝,需再吸进一口气,方能再续念,名为一口气。如是十次,名为十口气。大约念完十口气,只需5分钟左右。这是专为工作忙碌的人特设的方便法门。

2.用悲悲哀哀的心来念佛:好像内心十分感伤难过,而又无处诉说,只有向阿弥陀佛来诉说一样。

3.观想念佛,这是以前面的观像念佛为基础,内心观想佛相好光明的一种念佛方法。首先以双眼谛观佛像的一相至多相,留下深刻印象后,再到静处闭目忆念观想。

4.用空空虚虚的心来念佛:念得手也空、脚也空,念得我也空、你也空、天也空、地也空,念得不知身在何处,心田识海无限地扩大,使心和宇宙合而为一。

6.礼拜念:即边念佛,边礼佛。或先念一句,后拜一下;或不论句数多少,但边念边拜,边拜边念,念拜并行,身口合一,所谓“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此外,宋明以来盛行的大悲忏、梁皇忏,过年礼千佛等各种忏法,也采用此“持名礼拜”念佛法。

以上四种念佛法门,持名最浅易,实相念佛则是深法。两千年来,持名念佛在祖师大德们积极地提倡下,已成为最普遍而深入民间的修行方法。

3.用实实在在的心来念佛: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每句阿弥陀佛念得实实在在,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心里想得明明白白;每念一句就彷佛有一尊佛在眼前。

5.追顶念:将字与字及句与句之间,连缀得极为紧密,使一字追一字,一句顶一句,声声追顶,中间不留间隙,无稍休息,努力直前,即名追顶念。

2.观像念佛,对佛的塑画等像,谛观分明。如《思维要略法》云:“人之自信,无过于眼,当观好像,便如真佛无异。先从肉髻、眉间白毫,下至于足,从足复至肉髻。如是相相谛取。”

在物质充斥,生活繁忙的今日社会里,人人应该修持念佛法门,让心灵有一片静谧的园地。念佛法门,不会妨碍工作的进行,不受时空的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修持,是各种修行法门之中,最方便的一个法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28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