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萧致远搞事的时间提前十年,那么就真的只能去找德国人当盟友了,美帝海军一年的军费只够造一条巡洋舰,哪有可能建造那么多完美战列舰和新式航空舰,主动挑起全球军备竞赛啊。
在正式宣战之后,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一声令下,大西洋舰队在桑普森海军少将率领下,浩浩荡荡的从基维斯特海军基地开出,笔直的航向了加勒比海的圣地亚哥港。
所以双方的舰队
另一个实际上的理由,则源于历史上的美利坚,正是在甲午战争前后这个时期,国内的市场终于趋于饱和,为了支持资本的进一步扩张。不得不开始向外寻求新的市场,也就意味着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
而在主力舰的保护圈中间,则是多达二十艘的滚装轮,还有十多艘传统的邮轮,甚至于还有八艘大型登陆舰,显然也是吸取了俄国人黑海登陆战的经验教训,打算玩一波大规模登陆作战了。
古巴地区虽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但是因为西班牙人早就把祖上的家产挥霍一空了,在橡胶产业兴起之后,跑到这里投资橡胶园的,基本都是来自美利坚的商人,正宗西班牙人反倒一个没有。
经过了两年的成长之后,本地的橡胶树终于可以开始割胶,也就意味着可以大赚特赚了,偏偏西班牙膝盖上中了一箭,背上了被英法两国强加给他们的高利贷,只得加紧了对这个唯一殖民地的搜刮。
在这只舰队之中,拥有衣阿华、田纳西、内华达、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等六艘标准排水量三万五千吨的完美战列舰,还有突击者、大黄蜂、约克城、企业号四条航空舰。
人家美帝辛苦这么久,好不容易要赚钱了,结果你这边来个要加税,就把他们的钱全部打劫了去,真可谓叔叔可以忍,嫂嫂也不能忍了,干脆干挺你丫的,然后把这里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岂不美哉。
而这一次的战斗,既然大家都知道是稳赢的,那么就免不了有人想作秀镀金,西奥多·罗斯福同学就是其中之一。
会大章特涨。
不过在国内连续发来十多次电报,严令海军前往封锁美国东海岸之后,赛维拉只得带着自己麾下的这些古董,踏上了这条不归路---历史上的美西战争之中,西班牙人也给自己的舰队下了这个命令。
虽然因为担心误伤的问题,这些军舰距离美国舰队还有一段距离,不过几个国家加起来超过十条的围观战舰,还是让这场战争显得有些滑稽,甚至于有变成黑色喜剧的意味。
而西班牙人既然决定剥削古巴,怎么可能会不防备着美国人出来闹事呢,所以在签订了割让吕宋群岛及附属的帕劳和关岛地区的条约之后,就果断把原来驻扎在马尼拉的舰队调遣到了古巴地区。
他虽然因为这场战争提前了一年开打,还没有机会当上海军部副部长,但是在看到了机会之后,还是忽悠了三千多名志愿者,硬是靠着自己家族的关系,把这些乌合之众强行塞进了登陆舰队之中。
再加上他们原本就放在这里的舰队,西班牙人集结了十六条铁甲舰,本地还驻扎着十六万的陆军,自然不会把全国上下才三万陆军的美国人放在眼里了,在接到了最后通牒之后果断的选择了拒绝。
当然他们不是唯一硬挤进来的人,考虑到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航空舰参与的海战,为了知道这种新兴的舰种,是不是真的具备取代旧式战舰的能力,所有欧洲国家都排了军舰前来围观。
毕竟这个年代可是没有wot也没有自由贸易的,列强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垒高的可怕,甚至于他们的殖民地也不对外开放,你想要把一个地方变成你的市场,就必须把这个地方先变成你的殖民地才行。
历史上的美利坚也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大规模扩建自己那只只能在前十里面垫底的海军,最终在十年后建设成了那只著名的大白舰队,而本位面的美利坚也同样如此,正好到了转折点而已。
虽然战舰的数量少一点,但是这只舰队的战斗力相当不错,已经完全可以碾压美帝历史上,需要在十年之后才能凑出来的那只大白舰队了,对面的西班牙人其实一丁点的胜算都没有。
---围观群众居然比其中一方参与者还能打,甚至于桑普森将军担心这些欧洲人突然翻脸,都多过于担心自己打不过西班牙人。
光是主力舰的吨位,就比西班牙海军上将赛维拉手中的舰队高了两倍,更加不要提美国人这边都是服役不到五年的新锐战舰,而西班牙人那边都是一堆服役十多年的老古董了,一看就没得打。
加勒比海的范围并不是很大,而且赛维拉手中的战舰都是烧煤的,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家伙跑不远,如果不想失去动力停在大西洋上等死,就不太可能绕太远的路前往美国东海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