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西班牙人也学乖了,在边境线上部署了三道防线,还预留了不少的预备队,有了这个缓冲时间之后,后面的部队立刻就做好了准备,各种重武器全部就位,士兵也都获得了足够的大力丸,蹲在预先修筑的防御工事中严阵以待。
第十八章闪电突击
---封建军队之中,各种战术总结之类的工作,通常是靠名酱来完成的,而且很难系统的传承下去,现代军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总参谋部和军校的存在,能够分析所有的战例,提炼出新的战术变化,然后普及到所有部队。
虽然说他们在利比亚和法兰西境内都修了机场,两边的飞机各自负责半边的话,也有一定的能力阻断地中海航线,不过这个飞机受到的限制很大,并不能做到全天候覆盖,而且使用成本也相对太高,并不适合执行长期封锁任务。
因为从普鲁士崛起一来,这个国家在对外战争之中就从未败过,所有邻国在面对他们的时候,都免不了有几分心虚。
当一个以战争威吓周边的国家,被大家都认定为‘不能打’了之后,它在战略意义上的损失,就显得无比惨重了。
而第八装甲集团军也不愧是精锐,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前锋的展开,第四天就开始了正式的攻击行动,各种重武器开始轰鸣了起来。
这一战的伤亡虽然不大,但是却直接废掉了整个德国海军,而且布列塔尼亚帝国的损失更低,差不多只阵亡了一百多号驾驶员。
但是掌握了直布罗陀海峡,在这里部署上几条巡逻艇,再搭配一套地面雷达和几门岸防炮,就能够用很低的成本,实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视,再也不用担心东罗马帝国的船偷偷溜过去了,也不用面对巨大的后勤消耗了。
“让第四十三装甲旅不要停。”奥斯卡将军亲临前线,举着个炮队镜观察着西班牙人的防线,嘴里面下达着命令:“命令他们,全力向西班牙人的阵地发起突击,几个营轮流上阵,坚持二十四小时,第四十四装甲旅就能上来替换他们。”
这个战乱不休的时代,即便是再怎么种族主义的人,也必须要承认艾玛帝国对外战争之中的表现足够亮眼,所以建国来每一次战例都被列强国家研究了无数次,其中自然也就包括了编制和武器,这本就是近代军队所特有的优势。
所以在上次大战结束之后,各大列强国家都对自己的军队进行了改组,以德意志第八装甲集团军为例,就没有采用传统的编组方式,而是下辖六个装甲旅、一个炮兵旅、一个火箭旅、一个陆航旅和三个后勤旅,采用了扁平化的管理。
自己的脑袋扣动了扳机,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又一位名酱离开了世界。
之所以选择这里,当然是因为西班牙很弱鸡,而且看起来体量也不小(光看面积不比德国小多少),打下来之后能够重振自家军队的声威。
为了能够挽回自己的形象,奥斯卡·冯·胡蒂尔临危受命,率领着自己的第八装甲军直逼法兰西和西班牙边境。
被大力丸坑了几次之后,德国人显然吸取了教训,这一次的作战就有条理多了,并没有摆开阵势玩决战,却使用了波次攻击的战术
---德国人舍不得烧钱到处基建,所以利比亚殖民地只有油田没有炼油厂,抽出来的石油要先运回本土提炼,然后再反过来运到利比亚使用,所以这个非洲地区就部署不了太多的部队,守着个油田还得数着油桶过日子。
角度的神奇之处
除了名誉上的好处之外,战略意义上的好处也不小,毕竟占领了这里就掌握了直布罗陀海峡,在搭配德国人能够掌握一半的苏伊士运河,就能够直接把东罗马帝国的船队堵在地中海里面,彻底的截断两个敌人之间的联系。
所有人在看到战果的时候,都会免不了想到:“这是不是意味着,德国人已经过了巅峰期,开始走下坡路了。”
但是这一战在世界上的影响来说,却显得异常的深远。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德国海军在这一站之中的损失并不严重,也不过就是八条巡洋舰战沉,四条巡洋舰遭到重创,阵亡水兵的人数才一千出头,相对于一天就能死几万的地面战场来说,这点伤亡真心就是毛毛雨了。
艾玛帝国的指挥体系,是总参谋部-师团-旅-营这样的扁平化体系,相较于之前欧洲列强的总参谋部-集团军-军-师-团-营体系,直接精简掉了两个指挥层级,这极大地加快了指令传达和情报反馈的效率,也增加了部队作战的效率。
为了能够达成闪击目的,奥斯卡将军只带了一个装甲旅做前锋、一个炮兵旅做支援就冲了上来,而且完成展开之后立刻发动突击,果然打了以为可以看戏的西班牙一个措手不及,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就突破了他们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