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的本土工业非常发达,用屁大一点地方弄出了一千多万吨钢产量的重工业,而且还有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轻工业,自然也是需要遵守蓝星上的物理定律的,代价就是大部分地皮都用来盖厂房了,粮食和原料全靠进口。
因为意大利人的机器并不能无限刷新,俄国人现在是趁着休整期捞点外快,顶多一两个月之后就会发起新的攻击,而且时间拖得越久,俄国人在西西里岛上修建的机场就越多,想要攻下来的难度也就越大。
在经历了整整三天的斯比之后,英法两国终于制定出了一个反击计划,准备在凡尔登地区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攻,一旦成功就能够将德国人的防线从中间切成两段,然后顺势向着两侧席卷,彻底扭转陆地局势。
至于说夜间通航的话,以现在主流商船才十节的航速,一晚上连两百公里都跑不出来,照样在俄国飞机的控制范围内,会不会被发现并且击沉完全看上帝有没有显灵,显然大部分的船长们并没有对自己的主有这么强的信心。
第六十三章新绞肉机
然而这个条件虽然让奥匈帝国的约瑟夫一世恶心了很久,但是对于协约国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真正对他们有意义的是,如果再不想想办法搞个大新闻,要不了多久英法联军就可以跪下来唱征服了。
随着几发红色的信号弹升起,早就已经准备好的上千门大炮立刻怒吼了起来,炮口的闪光照亮了太阳还未升起的天空,如雷的轰鸣在德国人的阵地上不断响起,将雷区和铁丝网等障碍物破坏的一干二净。
为此两国集结了所有的机动兵力,包括三十个刚刚完成组建的步兵师,六个重新组建起来的装甲旅,接近一千架喷火战斗机,可以说是两国都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家底,这一锤子买卖玩砸了的话,短时间内连预备队都没有了。
涅槃八年,六月六日六点,凡尔登。
法国人的问题是,他们的主力现在都堆在巴黎一线的战场上,正在和德国人的主力杀的昏天暗地的呢,要是俄国人打穿了现在放在意大利米兰的那条防线,就可以对他们形成前后夹击的态势,用屁股想也知道不好打。
好在对面的德国人也不是瞎子,这么大规模的兵力调动他们早就有所察觉,大部分的步兵都已经躲进了防炮洞里面,阵地上只留下了一部分的观察哨,只有确定敌人发起步兵冲击之后,才会通知己方步兵进入阵地。
虽然德国炮兵连手中的90mm加农炮威力巨大,但是没有装甲防护始终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埋
而协约国想要翻身,就得尽快发起一轮大规模的反攻,要么就把德国人给怼出局,要么就收复意大利全境,最起码得收复西西里岛,重新打通地中海航线,才能够重新掌握主动权,而且动作必须要快。
法国防线的后方,已经是一片人山人海的样子,已经进入红血狂暴状态的英法两国,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部队的集结,并且同步完成了作战计划的制定,今天就是他们正式发起反攻的日子。
,这个国家强大了自然会对德俄两国造成不小的威胁---所以原时空的一战结束之后,奥匈帝国才会直接散伙。
在花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炮火准备之后,整整一个旅的萤火虫作为先导,对德国人的战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qf17磅炮的威力同样强大,能够将那些火力点一炮炸上天,并且用同样的12.7mm机枪扫射战壕。
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略态势一夜之间就被扭转过来,从原来的德俄想要打速决战而英法想要依靠消耗战获得胜利,变成了现在不光是速决战还是消耗战,怎么看都是同盟国的赢面更大一些的样子。
这也就意味着,不但英法两国之前用印度炮灰耗死同盟国的美梦被一锤子敲脑门上叫醒,而且在大英帝国和印度的联系出现问题之后,本土会不会学习霓虹好榜样,三天两头玩米骚动都是一件不可测知的事情,别提什么战争潜力了。
而凡尔登头顶的天空之中,英法两国的喷火战斗机也在战斗,所有人都舍生忘死的拦截着那些可恶的斯图卡轰炸机,对追在自己身后的飞龙战斗机不管不问,在付出了极大地代价之后,勉强保住了炮群头顶的制空权。
而其中最大的粮食和原料来源就是印度殖民地,而想要把这些动力从印度运到本土,地中海航线是最经济快速的选择,如果绕行非洲好望角,不但会增加数千公里的航程,而且那边的气候也比地中海澡盆差远了,动不动就沉船。
英国人的问题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距离对岸的突尼斯只有两百多公里,这也就意味着俄国人在这个岛上修一堆机场,再部署上一票拉格战斗机和复仇者鱼雷机,他们的商船就不要在白天通过突尼斯海峡了,当心被送去海底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