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航线被切断,没有了来自印度的原材料,国内的工业扑街,自然是分分钟药丸。
腓烈特三世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如果要达成迅速的突破,那么势必大量投入装甲力量,索姆河防线该如何处理?”
毕竟飞机产能虽然上来了,但是飞行员的培养不是三五天能搞定的,那么多飞机闲着就太浪费了,不如从盟友那里换点硬通货,顺带还能加强一下双方的联系,省的奥匈帝国久攻不克,出现什么不必要的想法。
道:“你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支持?”
虽然很想顶住,而且一战时期的法国人还是很有血气的,奈何这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一个纯步兵师遇到三个装甲掷弹兵师的围攻,只坚持了短短三个小时的时间,全师大部分的士兵就被打死在战壕里面。
谁知道土耳其居然连猪都不如,用一百万人防御五十万人还被人几天就打崩了,这下子大英帝国首尾难顾了。
略微考虑了一会之后,俾斯麦就同意了这个计划:“好吧,你的这个计划,确实有一定可行性,我会想办法配合你的。”
不指望他们能够打赢俄国这个欧洲压路机,有了这么多优势之后撑个两三年总该能做到把,就算是一百多万头猪,放到那里让俄国人去抓,怕也没那么容易很快抓完吧,到时候欧洲地面战场的胜负早就出来了。
毕竟战前他们总觉得,土耳其上次被暴揍了之后,好歹也看似振作了一把,常备军的数量都上百万了,好歹比对面的俄国人多了几十万,又占据了防御优势,还有保家卫国的加成,应该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战斗力吧。
当然英国人很快就用不着犹豫了,德国人用一个精彩的出场,帮他们解决了这个难题---还是先救法国人吧。
“而且在完成渡河之前,我们的装甲部队也派不上用场,这也就意味着有合理的借口不出现在战线上,即便我们将大部分装甲部队调走,只要做好保密工作并且保持一定的攻势,英法联军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发现问题。”
而这个时候的大英帝国,却正在犹豫自己接下来该怎么打---如果全力怼德国,那么就有可能被俄国人切断地中海航线,如果全力反攻爱琴海,那么就有可能放任德国击败法国,不管是哪一个战场都很要命。
“当然军队之中现在装备的工程机械太少,物资运输更是主要依靠铁路网络,需要内阁政府这边出面征用民用设备,并且调遣国内所有的载重车辆,为这只突击部队提供后勤运输能力,这个计划才有实现的可能。”
第二十九章猎火鸡
完成了突破之后,作为预备队的八个步兵师同时涌入,然后在四个装甲掷弹兵师的掩护下,顺着英法联军的战线向着两侧席卷,很快就把这个缺口扩大到了数十公里,足以容纳数十万部队驻扎和运动了。
德国人统一了欧洲大陆,统合整个欧洲的工业力量打过来,同样药丸。
“索姆河防线的天险是双刃剑。”施里芬信心满满的回答:“我们无法通过,反过来说英法联军想要反攻,同样要面对和我们一样的困难,所以这条防线只需要部署足够的常规部队,就可以保证他们无力完成反攻。”
“顶住,给我顶住。”肖特大喊着:“让所有的重武器都开火,然后给总参谋部发报,请求增援。”
“不过在实际运用之中,我发现装甲部队的地形适应能力很强,而且有了新式的挖掘机等设备支持,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建设起一条具备一定通行能力的公路,为十万以下的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俾斯麦阁下,法国人的说法当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施里芬回答:“森林地区不利于大军通行,如果是小股部队出现在对面,那么根本没法击败这里的两个师守军,而且敌人只要稍作抵抗,就能够等来援军。”
而在作为同盟国之中的吉祥物,奥匈帝国也终于在得到斯图卡的支援之后,艰难的突破了边境上的防线,开始向着塞尔维亚境内推进---德国人发现前线的斯图卡损失率很低,就匀了一部分新增的产能给这个盟友。
法国总参谋长特里亡魂大冒,只能咬着牙把部队往后撤,在兰斯到亚眠这一线建立新的防线,然而稍微熟悉战史的人都清楚,最难组织的战术行动就是
全面总动员的状态下,国家的行政效率自然不是和平时期能比的,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征集到了大量的挖掘机和推土机之类的工程机械,还有用于公路运货的柴油卡车也弄到了不少,全部开进了阿登森林之中。
阿登森林对面的法国防线上,法国第9步兵师的师长肖特,就听到了一个让他胆战心惊的消息,一个传令兵对他大喊:“师长,我们的阵地前方出现德国人的狼獾,数量最少也有一百多,应该是两个装甲掷弹兵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