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考虑到我国空军扩编之后,需要大范围的使用长航时无人机,自然也需要卫星数据链的支持,我们就将星座计划进行了扩展,包含了一套覆盖全球的中转卫星计划。”
“这一套星座预计需要花费一亿银元,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全部组网卫星,届时将在全球范围内除南北极之外的地区,拥有四小时为间隔的地面图像刷新能力。”
“随后是随着列强的技术进步,随时可能发展出军用火箭,虽然暂时没有人能制造出核弹,但是化学武器在命中人口密集区域的时候,也能够带来巨大的杀伤效果。”
林深河回答道:“下一步,我们准备开展千里眼计划,也就是高分辨率光学侦查卫星,毕竟雷达成像也有局限性,必须配合光学侦查卫星,才能够达到更佳的效果,不容易被敌人蒙蔽。”
核潜艇的进度只能说是正常,至于地面载具方面的困境,萧致远也没有任何的办法,毕竟陆军现在的重型装备,已经达到了原时空2020年鹰兔合体的水平,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谁也说不清。
想要继续往前走下去,自然也就只能学习当年的鹰酱一样,各种靠谱不靠谱的项目开一大堆,都造出来实际测试一下,甚至于要拿出去打一仗,才会知道这个方向对不对,而不是凭空脑补。
虽然在新世纪,交学费这个词已经被第二共和国玩烂了,不过作为行业领头羊,交学费这样的事情,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就连萧致远这个穿越者也没办法,毕竟他从现实中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
本来顺风耳系统的费用应该列入今年的财政预算的,奈何这套系统的卫星毕竟是第一次设计和使用,中间很是出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改进工作一直在持续之中,无法确定最终定型时间,就耽搁了。
刀了。
萧致远仔细考虑了一下,林深河他们的顾虑都很有道理,有了红外预警卫星之后,搭配上已经初步形成战斗力的反导拦截系统,就不太担心敌人使用化学火箭洗地了。
侦查卫星四小时刷新一次也差不多够用了,毕竟这只是用来初步确认战略目标的,需要实时跟踪的时候可以派无人机过去,反正靠着卫星数据链,可以不用担心通讯距离的问题。
“目前卫星已经进入了设计阶段,初步的指标确定为0.3米分辨率,考虑到这种型号的卫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主要工作集中在改进分辨率和提高视场上,所以三年内应该可以完成。”
至于说那
空军这边虽然还有一点经验,不过也顶多再用上十年,发展到五代机之后就没用了,海军那边更是凄惨,心智核心让绝大多数现代军事理论都扑街了,必须从头重新构筑一套才能切合实际。
林深河介绍道:“虽然我国领土相当广阔,但是毕竟只包含了亚洲大部,无法做到全周天覆盖,侦察卫星想要实时将获得的情报传递回来,就离不开数据中转卫星的帮助。”
谈完了这一代的卫星之后,萧致远顺口问道:“完成了顺风耳系统之后,卫星部门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没想到预算做完了之后,进度却变得顺利了起来,那也就只好拿来找萧致远,编列单独的预算来完成了,他接过文件之后顺手打开一看,发现这套星座居然还有些复杂,并不只是包含雷达侦察卫星。
“地面装备部门则进行着下一代载具的研发,不过这方面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参照,而且我们也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所以进展相当的缓慢,甚至于摸不清未来的载具到底该如何设计。”
“所以我们将三个计划合并,在顺风耳星座组网计划之中,预定发射十二颗低轨道雷达侦察卫星,六颗高轨道红外预警卫星,六颗同步轨道通信中转卫星,共同组网。”
既然谈到了下一步计划,他接着解释了一下其他部门的计划:“除此之外,舰艇设计部门现在已经确认了核潜艇的主要技术指标,进入了工程设计阶段,预计涅槃二零年可以开工。”
所以他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好吧,就按照这个计划提交上来,我稍后会正式的做出批示,然后转给内阁。”
而且大部分的无人机都是在数百公里内活动,可以直接接收到地面站的微波信号,需要远离后方执行的任务不会很多,一百二十路卫星数据链,也足以满足很长时间内的需求。
“与此同时,还能在这个范围之内,发现任何一枚长距离火箭的升空,即时将预警信息回传到指挥中心,并且提供120路卫星数据链,足以支持大量无人机活动。”
萧致远自然也在磨刀子,他现在就蹲在总参谋部里面,听取林深河做报告呢:“陛下,截止上个月,我们已经完成了顺风耳系统的测试和改进工作,随时可以进行星座组网计划,还请你批准。”
第二章星座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