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加大这方面的投入,那么等到本土的集村并寨完成之日,差不多也能够攒出来一只比较完整的英语区工作队伍,再按照惯例从当地吸收一些地头蛇进来的话,足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新占领区的政权建立,保证将
幔大林也给出了商业方向上的评估:“从商业上来说,新一代的核聚变发电站,将具备和水电站接近的极低运行成本,而且不用像是水电站那样需要受到环境的影响,足以彻底的淘汰掉所有现有的发电站,引领新的工业革命。”
---实际上,二战之前的美国,工业技术上真的很烂,正是因为刚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第一个大规模的推广交流电技术,以更加低廉和方便的能源带动了工业规模的快速增长,才真正的奠定了之后的工业霸主地位。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的下一代战斗机,将具备近乎无限的大气层内巡航能力,再也不需要保持昂贵的远程导弹部队,为了提供海上飞机起降能力而诞生的海军,也将失去大部分的作战意义,现有的作战模式将被被彻底的颠覆。”
“未来的下一代战斗机列装之后,我们的空军将具备半小时内全球打击的能力,传统意义上的防线将彻底的失去意义,而且六万米高空的高速巡航能力,也将导致绝大多数的防空系统形同虚设,形成真正的不对称单向打击能力。”
“所以当我们的下一代战斗机正式成军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具备了可以无视列强国家的抵抗,以极低的代价摧毁所有敌对国家政权的能力,是否要就此直接统一整个星球,只看我们的治理能力是否跟得上,而无需顾虑军事因素。”
而且这样的高度,除了艾玛帝国自己的反导系统,其他国家的防空系统根本就够不着,战斗机就更加望尘莫及了,也就不用担心敌人的拦截,安全性也并不会下降,确实能够直接颠覆现有的作战理念,形成单方面吊打的形势。
再加上本身的能源降价,就能够形成双重的价格优势,即便是未来的工人待遇上升,也不用担心国产商品的价格上涨,以及由此引发的工业转移,还有后续的产业空心化,新的竞争者崛起等问题,属于治标又治本的办法。
虽然核电站需要维护,自然也会产生一定的成本,电网本身的维护成本更高,并不能像是某些小说中吹嘘的那样,只要核聚变发电站投入商业化运营了,人类就可以获得免费的无限电源,但是也足以让能源价格大幅下降。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统一计划,看起来确实可以提前一点。”萧致远把头转向张作霖:“内阁这边的评估呢?”
“难度很大。”张作霖摇了摇头:“集村并寨是个大工程,我们最近十几年之内的本土人才,差不多都要被这个计划给吞噬掉。”
“然后想要继续对外扩张的话,基本上只能考虑向英语区发展,毕竟德语区我们暂时够不着,而我国占领西伯利亚地区之后,归化过来的的俄国人数量不多,根本不足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政权,更加不要指望用他们来统治庞大的东罗马帝国了。”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当你的战斗机也能够在六万米高空,以六马赫的高速绕着地球不断转圈的时候,那么想要打击哪一个目标,直接让战斗机去高空丢铁炸弹就行了,不用担心作战航程还价格低廉,弹道导弹自然会被淘汰掉。
“反倒是英语区,本来就和我们陆地接壤,我们吞并了澳大利亚和中美洲地区之后,归化过来的人员之中有很多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出身英语区的那些财阀首领们本来就有极强的领导能力,让他们出面组织一个临时政权的问题不大。”
“围绕着低廉的能源,能够让我国境内的任何工厂,在技术和人工等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天然就拥有比其他国家更低的生产成本,在某些能耗高的细分领域上,例如电炉炼钢上面,更是能将成本减半,这是很恐怖的优势。”
反应到工业上,就是电解铝等工业产品的价格会大幅下降,原本要采用其他工艺来冶炼的金属,也都可以采用更加方便的电炉来加工,大幅度的压低生产成本和工时,造成基础工业原材料的整体降价,让整体工业成本下降。
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大英帝国统治七海,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美帝的百年霸主,都切实的改变了整个世界。
“这就意味着,除非列强国家强行禁运,否则哪怕是他们采用了贸易壁垒,也无法阻挡我们的低价高质的产品横扫市场,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工业产能会向着其他国家转移,彻底的奠定工业上的霸局。”
杨威利首先发言:“我们对热核涡轮发动机进行了更加完整的评估,这种动力系统很容易就能够完成小型化,甚至于给战斗机这样的单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