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帝国的扩张之路一直都走的小心翼翼的,每一次都是想办法让德国人当出头鸟去刚正面,自己跟在后面捡点小便宜占一下。
集村并寨工程可不仅仅是为了让农民有田可种,也是为已经被开垦到极限的中原大地减压,防止甘陕地区那样的土壤大规模沙化问题扩散,导致沙尘暴乃至于彻底的沙漠化等灾害向内地扩散,提高本土的人口承载能力。
大量的小型自然村,断时间之内就被拆掉,所有的人员和物资,都被快速运到北疆,在那里开拓出一个又一个新的乡镇,既提高了国家对这块土地的掌控能力,也为他们自己开创出来一个能够吃饱穿暖的未来。
虽然在搬迁的时候,他们心里还有点怨气,但是等到他们到了北方,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吃上了政府补贴的大米,心里就只剩下了感激了,即便是觉得公墓不如私宅好,也舍不得出头了。
当年兔子是没办法,不这么搞就没有足够的粮食养活国民,所以明知道后遗症严重也不得不搞,他这边既然有着几十亿亩待开发的土地,当然就用不着开发这些后遗症严重的土地了,反倒要尽力在这些地方搞植树造林。
直到集村并寨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在西伯利亚地区开辟出大量的农田,彻底的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这个短板才被真正的弥补掉。
是从风水上来说,还是从实际的观感上来说,都肯定比原来胡乱丢在上上强。
要知道在隋唐年间,甘陕一代还是所谓的关中要地,是水草丰美的重要产粮区,所以才会被所有军阀看重,并且围绕这里展开一系列军事斗争。
萧致远作为一个穿越者,当然知道当年兔子搞的围湖造田和开垦梯田等大动作,为国家增加了大量的可耕地面积,并且带来了粮食的大幅度增长,可是也导致了环境和生态的急速恶化,之后的洪涝遭害变得异常严重。
否则别的不说,只要外国进口粮食的路子断了,国家没能力向市场大量投放粮食,整体的物价稳定一旦遭到破坏,肯定就是遍地林登万。
就是因为开发时间过早,而且无节制的破坏水土环境,所以才导致关中地区逐渐土壤沙化,等到了新世纪之后,已经彻底的不适合发展农业了。
如果真的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开发,那么为了保证重要的粮食供应不被其他国家卡脖子,那么即便是后果再怎么严重,也就只能咬牙开发了。
虽然那些极端环保恐怖分子是没有脑子,不过彻底的无视环境灾害造成的可怕后果,肆意的放纵工农业破坏环境,脑子同样很不正常。
之前的近三十年里面,艾玛帝国一直都是只纸老虎,靠着高科技武器来吓唬列强国家,并没有打一场极限动员状态下工业战争的能力。
毕竟这个魔幻时空之中,艾玛帝国一开始就选择了宗教融合的路子,那么自然也就要对诸如此类的传统习俗给出一些尊重,真正的将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视作糟粕而一起打倒,只会给外来文化的入侵提供方便,到时候人心乱了,问题就大了。
第四十七章治理环境
当然仅仅修建一些水库,虽然能够缓解洪峰造成的威胁,
既然艾玛帝国通过几场战争,获得了广袤的未开发土地,那么就该将人口迁移出去,让中原地区的土地喘几口气,回复一下生态环境。
毕竟粮食作物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始终不可能和天然林木相比,将山地开垦为梯田会增加泥石流爆发的几率,而围湖造田会导致蓄水能力降低,那年降水量稍微高一点,就容易形成超大规模的洪峰,后遗症都相当的严重。
之所以把这件事放到现在才来干,是因为事有轻重缓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毕竟不管是做什么事,只有形成了规模才有效益,那些零散的几百上千亩土地,如果还想着继续耕种的话,光是交通和水电就能让人头疼欲裂,那还不如直接退耕还林,直接改善一下那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呢。
有了示范之后,剩下的村子就好办多了,反正都穷了这么多年了,谁还会相信自家祖坟的风水好啊,既然有机会换个更好的风水宝地,还能够拿到几十亩免费的田地,那谁还愿意爬起来造反呢,都乖乖的搬家了。
否则没有管制的情况下,让农民将土地肥力压榨到极限,那么顶多半个世纪的时间,整个中原大地就得一起品尝一下沙尘暴的滋味了。
至于他们原来的那个村子,还有村里面那些辛苦开垦出来的土地,自然是收归国有之后退耕还林了。
而且全国交通网的建设也告一段落,做到了各省首府都有航线相连,各市之间都有铁路相连,各县之间都有公路相连,四通八达的交通环境初见成效之后,曙光社的建筑队也才能够抽调的出来,到各地去建设各种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