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越长的雷达,制造难度也就越低,相应的造价也就越便宜,当然造出来的尺寸也就越大,测量精度也就越低,波长越短的雷达精度越高,尺寸也会相应的缩小,当然造价也就会相应的变得越高,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劣,还要看设计单位对性能和价格的平衡掌握的如何。
萧致远补充了一句:“一定要做到海陆空三军通用,不能学习美帝那样的烂榜样,为了能够拿到更多的钱,各家分头搞定位一样的东西,平白的浪费了无数的资金和人力,我们可玩不起这么财大气粗的游戏。”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第三代的tvm制导方式,因为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倒是对引导雷达的波长没有什么讲究,你用x波段和用s波段的区别不是很大,所以苏修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就选择了使用s波段相控阵搭配tvm制导,讲究的就是全系统价格都很便宜,但是精度够用。
最早的实用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
也就意味着至少基础科技有了,只需要造个尺寸合适的火箭把这玩意送上天,就能够和伯克级一样,玩一玩中段拦截弹道导弹了,技术难度可比从头爬科技树要简单了不少,毕竟这玩意到他穿越都只有两个国家有。
林深河点了点头:“我们明白了,稍后会先展开预研,等到确定了具体的设计方向之后,再拿到参谋长联席会议上讨论。”
第四代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最低需要s波段雷达提供指引,你配一个l波段或者是p波段雷达就别指望能够打中了,所以中美两国的导弹驱逐舰,都选择了用s波段配主动雷达制导的舰空导弹,以便在满足性能需要的同时,尽可能的压低全系统价格。
当然这只是单指警戒雷达,如果还需要负责火控的话,就只能使用特定波段的雷达,才能够满足导弹对引导精度的需求了,并不能让你随心所欲的选择波段。
ps:全世界的防空系统,通常作战展开和收起跑路的转换时间都是三分钟左右,只有美帝的卖国者3因为用了拖车,所以需要花费半个小时的时间,也就是之前都在欺负杂鱼,大国之间交战的话,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我们会坚持这一点的。”林深河立刻答应了下来:“只要确定好发射系统,要做到三军通用其实很容易。”
好在兔子家的外太空拦截器,也就是美帝家标准3所使用的‘kkv’战斗部,或者说是液体火箭动能拦截系统,在这之前就已经成功定型,甚至于还完成了反卫星实验,所以基地数据库里面还是有相关资料的。
雷达波段的科普!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第二代的半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则因为精度全部依托照射雷达,所以只能使用x波段的火控雷达来提供照射,也因此全世界的战斗机用的都是昂贵的x波段雷达,主动中距弹出现之后本该使用更便宜的雷达,奈何第五代的隐身飞机也出现了,为了能够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上发现隐身飞
虽然萧致远穿越之前,兔子家的红旗26和红旗19这两款反导拦截系统已经服役,并且有消息称会参加下一年的国庆游行,奈何基地数据库里面只有截止到2012年的产品,所以在这方面实在是没法继续吃老本了。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其波段被定义为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是现代应用范围最广的雷达波段。
地区的科技进步速度,等到我们完成研制之后,也差不多就应该面对敌人的弹道导弹威胁了。”
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通常的波长就是1米左右。
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现代舰载雷达的主力波段。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即combined,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