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的战略态势,就是和俄国人结盟之后的德国,再也不用担心英国人截断他们的海运了---俄国才是世界上真正地大物博的国家,不但国土上拥有全世界种类最全的矿藏,而且储量还都相当的惊人,怎么用都不用担心枯竭。
作为东道主的意大利则根本没有战斗力,自然也就不存在自己进行反攻的可能性,所以四个国家的军队,就在威尼斯一线玩起了静坐战争,默默地等待着主战场上分出胜负的那一刻。
指挥部队全军压了上去,并且很快就推进到了威尼斯一线,才不得不因为后勤脱节,不得不暂时停下来休整,给了惊魂未定的意大利人一个喘息的机会。
所以指望着断了原材料之后,德国人像是原时空那样,军队的弹药供应出现问题,或者缺乏进口渠道导致粮食匮乏,后面的人民群众饿得受不了爬起来造反啥的,还是洗洗睡了吧,梦里说不定能够看得到。
而这个时候的萧致远,却正在和袁大头等国家高层,视察未来的首都呢,并且对欧洲战场评头论足呢:“呵呵,现代化城市之中的巷战,可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残酷的战争呢,而且极难在短时间之内结束。”
“按照现在的进度来说,至少要等到年底才能将新光复的八个省稳定下来,然后再花一年左右的时间将剩下的几个省光复,这段时间之内免不了人心浮动,如果列强腾出手来的话,肯定会搞出很多麻烦事。”
第四十三章边境省
“经过这几天的血战之后,英法联军想必已经想到了如何阻止德国人继续推进,并且会很快将这样的经验彻底应用在之后的战场上了,应该可以这么说,直到现在为止,欧洲战场才真正开始,之前的战斗只不过是热身而已。”
历史上的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法联军都是通过截断德国人的对外海运,让这个本土资源匮乏的国家后继无力,然后再通过消耗战来获得的最终胜利,而现在有了俄国人这个盟友,这个战略已经彻底的破产了。
完成了休整的奥匈帝国猛攻了几轮,发现英法联军的战斗力和意大利不是一个概念,强攻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之后,就干脆的磨起了洋工,每天例行公事一般进攻一下,却再也不肯投入大量兵力强行突破了。
虽然被气了个半死,但是英法两国在经过了慎重考虑之后,还是不得不紧急抽掉了十个师的预备队,通过海运送到了意大利领土上,在威尼斯一线建立起了一条防御阵地,帮助意大利人保卫他们的领土。
反正他们现在已经吞并了塞尔维亚,战争发起之前的目标已经达成了,吞并意大利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另外的两个方向上又是德俄两国的本土,并不存在割让给他们的可能性,也就意味着继续打下去没好处了。
而且原时空里面,真正消耗了大量德国人的灰色牲口,现在变成了同盟国的成员了,虽然暂时没有帮上什么忙,但是也让德国人多出了数十万的机动兵力,想要把这些部队消耗掉,英法联军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
对于奥匈帝国来说,德国人要是太过于强大,只怕就没哈布斯堡王朝啥好日子过了,既然现在还是德国人占上风,那就让他们三个国家先好好的打上一段时间,互相被削弱的差不多了之后再分出胜负更好。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袁大头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如果欧洲战场能够长期化,那么对我们来说就是重大的利好了,我们现在刚刚完成中原八省的接手工作,甚至连基层机构都还没有来得及建设呢。”
而对面的英法联军,则主要精力都被德国人吸引住了,勉强弄了十个师的机动兵力就快吐血了,实在是抽不出更多的兵力来,而且被意大利坑的这么惨,也没有帮他们收复实地的动力。
虽然俄国人也心怀鬼胎,故意想让德国人多消耗一下,但是他们也仅仅是没有主动参战而已,各种原材料供应可从来没短缺过---这个年代国家间交易用的是黄金,还能补偿一下盟友受伤的心灵,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虽然巷战异常的血腥残酷,但是死的都是下面的屁民或者说是炮灰,只要能够在战略上起到应有的作用,上面的大人物在急红了眼的时候,会毫不畏惧的将其视为救命的良策,并且毫不留情的用无数的献血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搞事是免不了的。”萧致远叹了一口气:“我们能够彻底稳定下来的,主要还是以中原为首的
既然现在看起来能够躺赢了,而且继续打下去没有啥好处了,那么奥匈帝国自然也就准备躺着等待胜利了。
实在是没有办法从国内搜罗到足够部队的意大利首相安东尼奥,不得不对英法两国发出了最后通牒---你们要是不排除军队支援我,我就立刻跳反到同盟国那边,让苦战之中的英法联军腹背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