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不同的发射任务,嫦娥二号即便是使用了模块化设计,却也很难保证对每种轨道都获得最优解,只是能够尽量做到发动机等主要零部件通用,用巨大的产量来拉低价格,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
“考虑到我们是第一次进军这个领域,所以我选择了三十吨这个难度比较低的推力作为切入点,然后使用模块化组合的方式设计出一系列不同载荷和价格的商用运载火箭。”
按照现代的新闻报道,空间站这种庞然大物就算是拆开了,一个舱段也差不多有二十来吨重,需要使用三四百吨的大火箭才能完成发射,每一发都价格不菲,而且发射数量不小
“当然可以。”廉学言介绍道:“发射不同轨道的卫星,火箭会有一个最佳的芯级配比,多个芯级的重量和推力越接近这个最优方案,那么在技术水平一致且自重相同的情况下,就越是能够得到最大的载荷。”
在这方面,萧致远就是完全的门外汉了,只是按照穿越前在论坛上看到的一些模糊的消息,询问道:“我记得,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动机推力都是一百多吨的吧,三十吨的发动机够用么?”
“但是到了嫦娥三号火箭上,我们就可以放弃高轨道发射任务,将芯级配比按照最适合低轨道发射任务来设计,这样就能够保证以尽量低的吨位和成本,完成空间站这样的重型大尺寸载荷发射任务。”
“其实已经够用了。”廉学言狡黠的笑了笑:“一百多吨的发动机都是用在大火箭上面的,而现在的国际市场上,除了我们之外,可没有哪个国家能制造大卫星,造出来也没有什么市场。”
“就是不知道,这个后续的火箭你们有什么安排,毕竟这种小火箭虽然量大管饱,想来很长时间之内都不愁没有订单,不过想要真正的开启航天的道路,还是需要哪些劳民伤财的大火箭的。”
“这样一来,就可以使用同一款发动机的不同构型,完成商业化卫星发射任务的全覆盖,而下一代的重型火箭就可以向低轨道发射方向优化,尽可能的提高低轨道发射时候的载荷,专心用于空间站的发射任务。”
“另外一部分,就是彻底的挖掘这款小发动机的潜力,等到明年基本型完成试射之后,就会开发使用五台发动机和九台发动机的大型火箭,用于发射重型的近地轨道卫星,逐渐替换掉嫦娥一号火箭。”
机,采用了液氧和煤油作为燃料,无毒无污染,使用安全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国际航天市场的商业发射任务覆盖范围极广,若是搞一堆不同的专精火箭出来接订单,也许每一个型号都很强,但是型号多了肯定会造成管理和发射成本的上升,还不如用一款平庸的通用火箭包打天下。
“而三十吨的发动机,使用单发单级入轨的方案,做一款二十吨左右的小火箭,完全可以胜任近地轨道半吨左右的小卫星发射任务,现在其他国家计划之中的卫星几乎都是这个吨位和轨道。”
“按照我的估算,这款嫦娥二号基本型小火箭的发射成本能控制在两万银元左右,要是我们以十万银元一发的价格对国际航天市场接单,想必会有很多国家乐意将发射任务交给我们来完成。”
“这样啊,倒是真的挺不错的。”萧致远有些疑惑的问道:“能否解释一下,向某个轨道优化是什么意思么?”
“接着我们将这两个型号的大火箭串联起来,就可以开发出一款二级火箭,用以发射轨道高度在四千公里左右的中地球轨道卫星,再加上四发标准型作为助推器,就可以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不好意思啊,我闹笑话了。”萧致远尴尬的摸了摸头:“这种专业的事,果然还是需要向你们这样专业的人来办啊,我就是在后面提供下资金,顺带帮着喊个六六六就行,不给你们拖后腿了。”
萧致远立刻就明白了,说白了就是所谓的专精型和通用型的分别,要是一款火箭搞得通用性好了,那么在发射某种特定载荷的时候就肯定比不上专精型火箭了,所谓的样样都会就样样稀松说的就是这种。
“我们之前的嫦娥一号火箭推出了快四年了,之所以一个订单都没有接到过,也不完全是白皮们面子上过不去,实在是两百万一发的价格太吓人,这都快够采购一条便宜点的巡洋舰了。”
这样就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绝大多数的商业火箭发射订单,至于偶尔出现的那些要求奇怪的订单,那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发射去啊,谁有那个闲心为了别人家的一颗奇葩卫星,还来专门设计一款火箭啊。
“后续的发展计划分成两部分。”廉学言回答道:“首先是发动机,我们之前毕竟没有经验,所以先从小发动机入手,完成了锻炼队伍的作用,下一代的一百二十吨发动机已经开始了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