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着自己的老爹:“是啊,这没有了苛捐杂税,这收上来多少都是自己的,供销社的东西也从来不时兴涨价,全村的日子都好过多了,都好几年没听说有饿死的了。”
南洋地区招人的事情,自然通过卫星广播传遍了全国,虽然不敢说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至少也能说八成的人知道了,而且艾玛帝国新朝鼎力,政府办事说一不二,大家自然也相信这件事是真的。
既然兰芳是正经的吸收移民,自然要先确定一个移民点的位置,然后花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在那里建造一座标准化城镇,准备好能够供移民生活两年的物资,并且提前分配好田地,然后才能把人运过去。
更何况,大青果时候,佃农们有钱也不敢买地,就怕买了地之后被官府给弄走,必须挂靠到大地主身上耕种,时间长了就容易从挂靠变成真的卖掉,而这些情况在新政权治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虽然乡下地方不通电,不过收音机这玩意又不费电,买上一盒干电池就够用个把月了,而这年代又没啥娱乐活动,这种时尚的东西自然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几乎每个村子都有。
而且移民不是把人运过去一丢就完事了的,那样不叫移民叫做流放。
胆子小的继续当佃户,反正日子比之前过的舒坦,胆子大的都跑南洋去了,这个中原地区自然也就安逸了。
再加上现在工商业这么赚钱,好多的地主都干脆卖了乡下的土地,跑到城里面开工厂去了,这个地价就更受打压。
只是因为故土难离,跑那么远的地方去生活,好多人觉得不习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没有几个人舍得彻底放弃现在的一切,跑去南洋那种陌生的地方生活,所以报名的人没有那么多而已。
而兰芳国王这个钱也花的心甘情愿,毕竟属国想要地位高就得人多势众,不信看看最被皇帝看重的霓虹王国,而且他们花出去这些钱也不是白花,移民多了橡胶工人也多了,可以靠卖橡胶赚钱啊。
而且随着免费田地发酵,连治安情况都大幅好转,除了偶尔还有野兽伤人,那些落草为寇的是一个都没了。
这么搞虽然大幅度降低了死亡率,不过投入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相当高,如果不是靠着把整个南洋都抄家灭族,搞到了价值十多亿的浮财,又有油田和橡胶两个摇钱树,兰芳王国还真凑不出那么多钱来。
毕竟一般的佃农啥的买不起,那些自耕农咬咬牙还是能买一个的,更不要提那些多少有点身家的小地主了,现在谁家要是没有个‘戏匣子’放个戏曲听听,都会被人嘲笑‘穷的和泥腿子一样’了。
他爹则有点可惜的说道:“就是这地价和租子涨不上去了,再想像往年一样坐地收租子是没戏了,只能雇了长工来自家操持田里的庄稼,每年是能多收不少的粮食,可是这操心的事也多了。”
毕竟有免费的房子和田地在哪里摆着,你要是开价太高我干脆去直接找政府领去了,田租也是同理,你要是把租子收的太高了让佃户承受不住,人家干脆就一家老小搬家去南洋领免费田种去了。
这个每天听戏之余,自然也就听了很多国家大事,就算是不识字的乡野老农,现在也能在扯八卦的时候,吹嘘上几句‘欧洲国家又开打’了之类的时政,大家的眼光和见识再也不局限于一亩三分地了。
即便是现在他们有钱,可是这盖房子和准备物资也需要时间,所以这个一年能够容纳的移民数量,也就维持在每年十多万人左右,平均每个月能够完成一个一万人左右的移民点,自然也没心情大力宣传。
毕竟没有了来自政府的苛捐杂税,地主们的租子比例又不可能定的太高,他们每年能够剩下的粮食自然翻了几倍,除了自家吃意外还能拿出不少来卖钱,每年存一点,存个三五年,还真能买一两亩地。
虽然中原地区还是人多地少,虽然真正愿意跑到南洋去的人不多,可是有了南洋免费田地在这里吊着,中原地区的佃农们日子确实在每年都在好转着,甚至于有好多佃农已经开始转化为自耕农。
除了军队打击得力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连政府免费发田都不敢去领的人,还能指望他敢去造反么?
不过有了这个由头,这个国内的地价和田租就始终涨不上来,这些年还在不断地缓慢降低之中。
没有了失去土地的担忧,农民自然愿意把地买过来自己种,连地主的那一份都不用给了,一年下来小日子不是更舒服,谁要是敢欺负人,直接就去乡里面告状,新政府一告一个准,都把你们拉去劳改。
“没办法的事,谁让圣天子在海外开创出这么大一片基业。”马钢遥望着南方说道:“南边的吕宋和兰芳可是好地方,听说土地肥沃的都能捏出油来,而且只要去了就能拿到几十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