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来说,艾玛帝国拥有足够的化肥产量,足以将现有的粮食产量翻个两三倍,并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
而萧致远建国的时候,可是尽可能的保存了中原大地的元气,也就意味着人口一直处于饱和状态,如果不是靠着工商业来的钱减免了农业税,现在农村就该遍地都是林登万,烧的冤大头焦头烂额了。
某游戏销售平台上,曾经有一位客户留下这么一句话:我这个人很容易满足,你给我o子我就给你钱。
如果耕地低于这个数量,那么一台设备部署到这个集镇之中,就会面临要么费用过高无人使用,要么以较低价格出租就永远收不回成本,只能靠着骗补贴强行推广,必然会拖累经济正常发展。
对于人多地少的艾玛帝国来说,不指望拥有这么良好的使用环境,只要一个集镇的人口和土地,能够维持农业机械的正常维护费用,并且勉强够定期更新换代,也就差不多能够让人满意了。
集镇的耕地数量超过这条线,那么在这里部署机械设备之后,就可以拥有足够多的用户,并且利用用户的租金,就收回购买和维护机械的费用,而不需要靠国家强行补贴,能够形成良性的循环。
所以他才会制定了那个集村并寨的计划,就是为了彻底的解决艾玛帝国最后的短板,只要完成了这一轮的人口迁移,就可以顺带完成农业机械化,还有解决宗族问题的困扰,彻底的将五亿人口动员起来。
只有每年的使用费用,高于这一年的维护费用,才能勉强维持机械的正常运转,而只有每年的使用费用,大大的高于每一年的维护费用,才能够在维持使用至于,还能够将采购成本也收回来。
靠着大规模减免了农业税,艾玛帝国的农村勉强能吃饱了,但是距离过上好日子,哪还有十万八千里路要走,远得很呢。
而且大家都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压制,肯定会出现规模巨大的婴儿潮,也就意味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或者说是平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快速下降。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一套机械的覆盖范围,刚好是他极限工作的范围,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些机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收回更多的资金,不过这种情况只能发生在地广人稀的地方。
但是在萧致远看来,既然会出现bate这种不科学的敌人,那么之后继续出现更加不科学的敌人,似乎也并不是很难想象,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必须要有居安思危的大局观,并能够真的放弃追求更强。
所谓成本线,就是每一台农业机械覆盖多少亩耕地,才能够将每一亩耕地的平均使用费用,压低到农户可以接受的范围。
而实际上,化肥的推广困难重重,只有在那些教育水平较高的郊区和乡镇,才会有资金较为充足的地主购买并使用,而在广大的村落之中,那些受到宗族控制的愚昧村民,就算是你白送化肥,都没多少人愿意用。
为了能够维持自己的控制,避免村民日子好过了之后不需要宗族的帮助,也就对宗族没有原来的敬畏和顺从,那些宗族的族长百般诋毁化肥的作用,使得广大农村的粮食产量上涨幅度缓慢,生活水平出现回落。
某国初建的时候,其实就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只是某个专业背锅侠,靠着自己无以伦比的威望,强行在全国推行了一场大规模革命,然后才勉强解决了一部分宗族和宗教问题,可惜最后被人
不只是农业机械,相关的供电、供水和基站设备同样如此,只有部署在人口集中的地方才能赚到钱,所以才会出现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连首都都不能做到网络全覆盖的搞笑糗事。
如果不能拿出有力的措施,强而有力的提高粮食产量,那么要不了太长的时间,这些因为减免赋税而来的粮食,很快就会被新增的小孩吃掉,最后让农村陷入新一轮的饥荒,然后开始爆林登万。
毕竟人口集中在一起了,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完成三通(通水、通电、通网),除了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也有利于各种机械化耕作工具进驻,并且靠着较多的用户数量,跨过使用机械的成本线。
毕竟机械这个东西,你就算是不去使用它,摆在那里时间长了它也会坏,想要让它能够正常的使用,就必须每年都进行保养和维护,也就意味着维护人员的工资和更换零件的成本都是开销。
手一样。
毕竟历史上,之前的每一次改朝换代,都免不了数十年的混战,导致中原大地上人口锐减,最少也得百来年才能恢复过来,再来个百来年才粮食不够吃,无数人为了吃饭而造反,这就是王朝周期律。
换成治理国家的话,那就是国民也很容易满足,你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对你献上忠诚,否则说的再好听也是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