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大明:征服天堂(1~2838波兰的国王)

作者:六角 | 分类:军事 | 字数:1.7千字

分卷阅读1063

书名:大明:征服天堂(1~2838波兰的国王) 作者:六角 字数:0 更新时间:08-02 03:09

饶是经过了两层剥削,永乐通宝的过硬的品质依旧使它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货币。

要不然就只能用金银了,可是因为各地大名割据,金银的流通量满足不了市场的要求。永乐通宝就成了战国时代商人们的救命稻草,唯有靠它才能通行全日本,进行跨“国”贸易。

于是乎,大明就在无形中收了整个东亚的铸币税——一枚永乐通宝标注三钱的面额,但其实算上原料和人工并不到三钱。若是只要花二钱的话,那多出来的一钱便是铸币税。大明用花二钱铸出来的铜钱办了三钱铜钱才能办到的事,这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啊!

不过在日本,永乐通宝却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

虽然按照信长的路子来,他可能没想那么多——“俺寻思,这玩意还挺好看”“俺寻思,挂着大钱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俺寻思,这样大家都会觉得俺很有钱”或者“俺寻思就得用这个,因为这很coooool~~~~”

但很少外国人注意到一件事:为什么大明总是拿永乐通宝出来呢?明明永乐年都过去几百年了,为什么他们收到的依旧是崭新的永乐通宝,和自家已经流通了几百年的永乐通宝一丁点区别都没有。

也有人说,织田信长之所以把永乐通宝当战旗,是因为永乐通宝能通行全国。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军队也能像畅通无阻的永乐通宝一样能够无往不利,所向披靡。

不过不管如何,

有人说,织田信长之所以把永乐通宝当成战旗,是希望自己引领的变革之风能吹遍全国,因为那些百姓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织田,不知道什么叫兵农合一,也不知道什么叫“天下人”。但战国时代,大家都得用永乐通宝,都认识永乐通宝。而永乐通宝,就象征着织田信长将如秋风扫落叶般把所有的旧势力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永乐通宝”

被“永乐通宝”四个字“洗脑”了二百多年,他们已经对这四个字产生了固有的观念,觉得好钱就该长这模样。

搁到日本战国也是如此,最值钱除了金银也就一样——永乐通宝。

由于大明对外输出了堪称天量大数的永乐通宝,这种优质的铜钱很快横扫了整个朝贡世界的市场。一些东南亚的遗迹中出土了数万枚铜钱,其中有98%都是永乐通宝。

这偏偏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因为永乐通宝是硬通货,在整个朝贡世界都能当作优等的好钱来用,而他们自己铸的钱反倒成了劣钱。看上去好像是吃了亏,但把这些永乐通宝运回国反倒是大赚特赚。因为一枚三钱的永乐通宝和他们本地的铜钱一起流通,甚至能当四钱甚至五钱来用。

旗,从上到下依次写了“大明皇家对外贸易公司”十个大字。在八个字的上方,还绘制了一个特制的商标——

在日本,永乐通宝远比他们自铸的铜钱拿得出手,甚至京都某些周边富庶地区的大名开始采用“永高制”,直接把永乐通宝当作计量单位来衡量本国的产出——换句话说,他们的gdp是以永乐通宝为单位来结算的。

这些刻着“永乐通宝”四字的铜币的大明特地为朝贡贸易所铸造的“外贸钱”,这些钱用料厚道,做工扎实,刻纹精美,堪称质量上乘。这些永乐通宝不但远远比他们自铸的铜钱精致,而且产量巨大,每次朝贡贸易大明都拿这永乐通宝来“赏赐”他们。

永乐通宝,顾名思义是永乐年铸造的铜钱。可是这玩意在国内基本见不到,但在东方世界的其他国家里却是最上乘的硬通货。

这东西日本人看着眼熟,东南亚人看着也特别眼熟。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俩老头老太跳舞的这广告二十多年都没变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品牌效应。

早南洋的时候,朱由检就和郑成功一起选定了这个标志作为“大明皇家对外贸易公司”的商标。这个标志的意思非常简洁明了——一句话:“我,大明,打钱!”

织田信长的魔王之威所有人惊惧,而他的战旗便是永乐通宝。受他的影响,织田一系的将领也大量使用永乐通宝作为战旗,这使得永乐通宝几乎成了织田军的标志。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永乐通宝比织田自家家纹的出场频率还要高。

除此之外,日本人还记着一件事——

机智的大明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自郑和下西洋以来将近二百五十年了,大明的外贸钱自使至终就是永乐通宝,就算是崇祯年都铸这玩意,很少用其他的东西来付账。

战国时代,整个日本都打成了一锅粥,各地大名都在铸造自己的钱,压根就没法流通,给整个日本的商业带来了大麻烦。这时候,永乐通宝就派上用场了。

第六百八十三章买买买

当年大清垮台,各地军阀占山为王,北洋压根管不着这些土皇帝。那时候最值钱的硬通货除了贵金属就一样——美刀,dollor。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658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