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由井正雪’,现在是楠木正成的嫡传后人。”
“因为‘对面超市薯片半价’。”邵纲一字一顿地复述了朱由检的话。
“往长崎。”
“行。”张煌言点了点头,“我好像听懂了一点,就是说他有不得不去处理的突发事件是吧?好,婺源这边的事情我来收拾,制台他尽管去。就是有个问题——这群荷兰人怎么办?”
“长崎在哪?在福建?”
“我倒是有个问题。”孔阁老皱眉道,“我听人说是...有个叫‘由井正雪’的人要造德川的反。德川我知道,就是降服了平秀吉。但这个‘由井正雪’是做什么的?”
虽然天色已晚,但是朱由检还是叫来了孔阁老和钱谦益,召开了枢密院的紧急会议。
“不是开战,是援助。要是没有我们,幕府这次可就完蛋了。”
“...”张煌言朝轿外看了一眼。那群荷兰人就在后头不远处,跟在他这个“八府巡按”的队列之内。这一路上他早就受不了那些个聒噪的荷兰人了,他们一路吵吵嚷嚷,见个牌坊都大惊小怪。要不是朱由检早有吩咐,张煌言早就把他们全都赶回去了。
“好吧,我就收着他们。他们什么时候走?”
“唉,朝廷也不好做人呐。行,那我尽量看着他们,婺源的事情我回头给制台打个报告——报告往哪打?”
“制台他走那么急干嘛?”
“制台说,您带着他们游览一下天朝的风貌就行,不要再让他们再‘骚扰性朝贡’了,锦衣卫是真塞不下别的奇珍异兽了。”
“制台说,婺源那边的事就拜托你来办了,巡查一下石灰的事情,他这次没来得及去。”
——与此同时,在南京城,朱由检已经回到了紫金山。
第1883章三姓家奴
“啊!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死缠烂打就是不走,跟小娃娃一样!烦死了!”张煌言气得攥紧了拳头,两眼瞪得溜圆。
“日本?!制台现在就对日开战了?”
“在日本。”
“那没用。吓轻了没效果,吓重了他们往礼部门口一躺你说我们有什么办法?最后还是给俩钱打发了事。”
“那楠木正成又是谁?”钱谦益又问道。他这也是替孔阁老问的——日本虽然就在隔壁,但是天朝上国确实是没有研究日本的必要。这两人纵使是当世大儒,他们没听过隔壁家的名人。
“二位,详细的情况锦衣卫都已经通知到了。这次去日本是突发事件,我们要趁此机会撷取更大的利益——如果情况顺利,我们或许能一举解决日本的问题。”
“他要...他要...头儿!那个由井要造反!他要倒幕!头儿,我们要赶快去把钱拿回来啊!”
“要不,你们锦衣卫去吓唬吓唬他们?当年万历年日本人来朝贡的时候丢了货还死皮赖脸讨赏,你们不也吓过?”
“哦,我记着了...等会?哪儿?”
“哟?”钱谦益皱了皱眉,“还真没听讲被摄政之后自己还能反客为主。我只记得,当年汉灵帝的时候大将军何进扑杀十常侍,结果引来了董卓。”
“对,引来了董卓——倭王和手底下的武士讲了一通三纲五常,他们一个个嗷嗷叫着冲到了镰仓,把北条给干掉了。这个带头动手的董卓,名叫‘足利尊氏’。他本是北条氏的大将,战前突然大吼一声‘正义在西军!’,然后临阵反水,做了三姓家奴,干掉了北条。足利尊氏在这之后手握重兵,就动了开幕的不臣之心。”
“长崎。”
“不晓得。”邵纲摇了摇头,“这伙人死皮赖脸就是不走,他们要待到朝廷重新接受荷兰的朝贡为止。打又打不过,威胁也没有用,他们就只能死缠烂打这样子。”
孔阁老问道:“那他最后成功了没有?”
“后来的幕府都叫足利幕府了嘛,您老说他成功了没有...倭王亲
“啧,他比我预想的要快了一点,看来是大明让他看到了德川幕府的费拉本质。现在是我们干涉日本的最好时机——传信回去,安内必先攘外,国内的事情我一边打一边办。趁他病要他命,我们去江户抄底!让德川家光洗干净脖子等着朱船来航吧。”
“楠木正成...这就有的说道了。我先从二位知道的开始讲。前元立国的时候,曾经派水陆大军数十万攻日,这个二位记得吧?当时日本的执政的也是幕府,那个是镰仓幕府。源氏镰仓幕府摄政倭王,自己又被外戚北条氏摄政。当年挡住蒙古人的,就是北条氏的北条时宗。后来前元元统元年(1333年),那时候元顺帝执政,元朝快完蛋了,离我大明开国还有三十多年。这一年,北条氏被倭王自己推翻。”
“什么?制台已经回去了?”坐在轿中的张煌言莫名其妙地望着来报信的邵纲,“说好的我在后头跟着,然后碰到恶霸地主就跳出来打脸。制台这就回去了?那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