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建议重启九边的开中法,直接让南洋印刷‘盐引’,然后朝廷在朝贡时兑现。”
“臣,有一计。”钱谦益躬身道。
“钱阁老的意思是...”
“钱阁老说得在理。”孔阁老点头道:“所以这盘战棋的意义,我觉得非比寻常。我们的玩得欢,是因为这种鸿蒙初开的秩序早就在天朝结束两千年了,说白了这就是在地里玩泥巴。我们惊奇地发现欧罗巴竟然还在玩泥巴,但是——”
“哦?爱卿有何妙计?”
“是,陛下,他们还触发了不该触发的东西。他们找到了另一套‘先王政法’,自诩为已经堕落乃至消亡的,大秦的继承者。他们不行王化,他们有另一个先驱者。”
第2281章开中
“这个...这个...”朱聿键一听就觉得这事情很“有趣”。但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便反问道:“这法子现在不用了吧?”
“您看,问题来了。”孔阁老无奈道:“还是拿刚才的问题做比。我们实行开中法,把运粮的耗费压下去了吧。那什么东西又漂起来了呢?当然是盐商的运费。运费它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我们只是把运费从朝廷头上转移到了盐商头上。所以他们当然不高兴。”
“但盐价漂起来了,盐商为什么不高兴呢?”
他正色道:“欧罗巴也在长大。这个新教,这个宗教改革,就标志着他们即将脱离玩泥巴的阶段。一旦他们不玩泥巴了,他们就会变成第二个乘风而起的世界秩序。可怕的是,他们会认自己那一套‘先王政法’,而不认我天朝的‘礼乐征伐’。”
“这为什么呢?这法子既能给边军供粮,又能让盐商获利,岂不美哉?为什么刚到了弘治年就”
“对,盐价漂起来了。”
“这还不好说?”
“看来到了收割的时候了。来吧,刀耕火种。只要烧掉那些杂草,才能长出来整齐的新苗。我觉得,咱们对前线的支持还不够。这不是另一次下西洋,这是另一次攘夷。钱阁老,你以为呢?”
“今时不比往昔,前线要的不只是粮,还要火药、大炮、火枪,前线说不定什么都缺。干脆我们兵分两路,一路在南洋仿照大同仓和太原仓,设置开中仓。另一路,我们直接给制台开具‘盐引’的权限。在南洋就不用开盐引,我们应该开丝引、瓷引、茶引之类。总之他要采购什么就不要花钱了,直接开票,让那些南洋土邦拿着票来南京,我们年底朝贡的时候一并给他们兑现就行了。”
。”
“原来杂草已经长得这么高了。”
钱谦益接着说:“所以,才需要大義战...我今天总算是明白了。陛下,欧罗巴要醒了,他们也要万古长夜里头醒过来。不能从他们这里开个洞,必须让他们也滚回去玩泥巴。”
钱谦益垂下头,慢慢地摇了摇:“这个,不好说啊,不好说。要不,孔阁老您说一下?”
“盐引开中法。刚才我就想到了,现在正好说于陛下听——山西是边防重镇,我朝太祖皇帝定下规制,运粮到山西大同仓或太原仓,每石粮可发盐引一张,每张盐引可以支取淮盐二百斤。南洋山高水长,国内的远水救不了南洋的近渴。所以,朝廷应该立刻在南洋适用开中法,把粮道给接上。但,臣以为还可以再变通一下。”
“嗯,确实不好说。”孔阁老答道:“因为这不是什么好事情。真要说,估计得等大明完蛋之后给大明修史,那时候才会开始评判这件事的是非功过。而现在,虽然距离弘治年都过去二百年了,但这事情还是不好说。我给陛下打个比方——”
“哦?你觉得可以怎么变通?”
“莫慌,不要紧...”朱聿键抬手道:“我们还有时间。这盘棋观测的是什么时候的欧罗巴?”
“陛下,早就不用了,从弘治年开始就不用了。”
“盐价?”
“臣以为,现在编定朝贡新法,也不能立竿见影,不能速速起效。事急从权,现在应该跳过以前的那一套,把朝议给压过去。臣建议,立刻过去支援边军的全套规程,支援大義战。”
朱聿键一想,似乎确实是这个理——本来人家本地的盐商能直接在本地买盐来卖。结果朝廷非要人家把粮食往边关运,这样才能拿着凭证再回来买。这显然是违反了经济运行的规律,等于从河南平顶山往山
“陛下,这是一百年前的欧罗巴,现在欧罗巴已经醒了。”孔阁老提醒道:“制台从欧罗巴回来的时候,他们刚刚打完‘30年战争’,天主教彻底崩盘,他们不再玩泥巴了。”
孔阁老伸出了两只手:“以秤做比。左边吊着秤砣,右边放着银子。秤砣重了,银子就会往上扬。银子重了,秤砣就会往上扬。这就像个两头葫芦,把一个按进水里头,另一个肯定会浮起来。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把边军的粮价按下去了,那什么东西漂起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