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看起来没什么,但在内行人看起来这却是一众大胆的、惊人的创举——郑芝龙用一整套滑轮组,把整面帆的操作全都简化成了收放绳索。
这便是郑芝龙身为海贼王藏着的私货之一。别说一众船东不知道,连他儿子郑成功都不知道有这么些折叠自爆船存在。
在“两节头”上,只需要两人就可以完成全套操帆流程。若是放大到正规的福船上,每面帆也同样只需要两三人便可以完成从升帆落帆到转帆的各种操作。
郑芝龙最不缺的就是丰富的经验。至于计算,他则用钱将其砸了出来。也不知是他买通了西方的船匠或是传教士,又或是他自己硬憋出了这套帆索机构。总而言之,他真的研究成功了。
这本来是西式全帆装船上才会大量采用的先进技术,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精确的计算才能发挥其作用。
虽然时间不够,但郑芝豹也并不觉没法用帆索特别可惜——-比这帆索可惜的技术多了去了,这只仓促组建出来的水师根本就用不上。
铺天盖地的百余艘“两节头”倾巢而出,铺天盖地般朝着那一艘斗舰冲了过来。
郑鸿逵一直是正儿八经的大明武官,他也站在官员的角度为一官党解决了不少和朝廷之间的沟通问题,为郑芝龙的金盆洗手牵线搭桥。
通常而言,像这种“折叠船”这么细长的面条毫无稳定性可言,一个大浪就能拍翻。
通常而言,这种船是不该出现在在战场的,至多拿来内河速运。
而一门装备了38门加农炮的斗舰,只需要160余人就能完成对整艘船的操作。
这并不是因为郑芝龙想瞒着郑成功,而是因为郑成功直到甲申国难的时候才开始接手郑家的船。正如他自己先前说的那样——郑芝龙在1644年上半年才送他到南京念书。那时候全国人民都知道大明要完蛋了,偏偏就郑芝龙没反应过来。
这套在西式帆船上用来收放帆面的系统在中式的硬帆上有了新的作用——转向。得益于硬帆的设计,中式的风帆可以通过绕柱旋转来吃八面风,而帆索的加入则使得操帆的人可以下降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我一官党的技术力,世界第一啊!”郑芝豹望着那些疾驰而出的高技术力战舰,不由得暗自赞叹了自家武备之先进。要不是时间紧迫,一官党完全可以在所有的战舰上加装这种新式的帆索。
“我们这是造了什么孽哟”那船长都忍不住惊呼起来:“老郑家竟然还有这种私货...郑芝龙!你暗算我们!”
虽然看起来这种两节头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可以折叠的船体,但其技术含金量最高的部分就是它的船帆。
虽然速度极快,但这船却在披水板和两侧长橹的配合下保持了稳定,在浪花里高速串行,朝着斗舰疾驰而来。大浪击打着整个船身,全船只有船篷下头还是干的。而那黑色的船篷不止装了什么东西,竟露出森然杀意。
虽然现在这一百艘自爆船中并没有大船,都
而在早在郑成功正式加入海军之前,在“从文”的郑成功的视野之外,郑芝龙就开始了对一官党的技术更新。
这并不是因为郑芝龙脑子发热,而是因为郑芝龙本就不像让自己的儿子走海贼这条老路——换而言之,他想洗白。
第1506章爆破
船立时和加装了火箭似开始加速,背后甚至脱出了一根白色的航迹。
这种名叫“两节头”的折叠式高速突击舰,就是一官党的新锐武器。
而若是使用了郑芝龙的滑轮帆索,斗舰的人数完全可以压缩到百人左右。这么少的水手搁在西式船上连福禄特船都开不动,更不用说开动斗舰这么大的战舰了。
一百艘自爆船,这是当年料罗湾时郑芝龙出动的兵力。
通常而言,这也就意味着船越长跑得越快。
但是考虑到自爆船的生存时间不会超过半个时辰,这种为了高速突击而完全放弃稳定性的设计完全契合了郑芝龙的战术。
只可惜天不随人愿,郑芝龙的计划终究是落空了。郑成功没有走上科举之路,也没有成为海贼,而是成了新海军的奠基人。
这些个“两节头”携着一往无前的气势一路飞驰——不用说,他们摆出这副驾驶的原因不做二念想,绝对是自爆火船。
而对于长子郑成功,郑芝龙则对其寄予厚望,让他拜入东林魁首钱谦益门下,希望他能走东林党的路子参政中枢,将来成为一官党在朝中的羽翼,最终完成“上岸”的大计,让郑家彻底从海盗转型为正儿八经的海商。
众所周知,船越细长阻力越小。
与西方同类的船只类比——一艘装备36门加农炮的英国战列线需要276人操作,其中光是她的三根桅杆,就需要68人来操作。
在郑芝龙之前,他早就派了四弟郑芝凤走了武举人的正途武官路子,后者也在入了仕途后改名郑鸿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