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评论

大明:征服天堂(1~2838波兰的国王)

作者:六角 | 分类:军事 | 字数:1.7千字

分卷阅读3260

书名:大明:征服天堂(1~2838波兰的国王) 作者:六角 字数:0 更新时间:08-02 03:09

郑成功会脑抽,是因为郑家的惯性,是因为天气条件,是因为种种复杂的原因。但这些东西在史书上看起来并不明晰,因为陈寿的本事是不传之秘,没谁能像他似的无处不在。

“哦...我明白了。努力才有回报,这才是魔法是吧?那我们应该摒弃这种...诶?不对,要按照你刚才说的思路,我们岂不是实现这一点?”

“心理学还要用八卦?”

“对,问题就在这里。”奥古斯塔反问道:“为什么不劳而获就不对?获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付出,是一种主观的认识。凭什么主观上的付出,就一定能得到客观的‘获得’呢?努力就一定有回报吗?”

“八卦?我跟你说了,不要用魔法...”

同理,心理史学也认为,任何存在于人类意识中的主观认识都存在连续性。但,这些认识也并不一定具有逻辑性。就像刘邦破项羽,它确实是真的,但并不影响它看起来扯淡。

作者根本就无法补全这些细节。他们不像陈寿似的,在刘琦和诸葛亮密谈的时候都能躲在天花板上偷听。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朱由检把历史引到了奇怪的地方,才让史学的部分逐渐失效,让她不得不用心理史学的方法重新审视这个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世界。

第一个遭殃的自然就是印度,遭殃——或者说受惠的第一人自然就是舒贾。

“用八卦。”

朱由检选择不毁灭他,所以他活下来了。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充满惊喜。

不过在迎接惊喜之前,还有些“安排”等着舒贾——

其他人看不到郑成功行为的前因后果,就会觉得缺乏连续性——如果不加区分的话,也就会觉得缺乏“逻辑性”。然而心理史学告诉朱由检,这不是缺乏逻辑性。

第2263章圆环之理

别的不说,朱由检对“关键时候脑抽”这种行为倒是深有体会,因为他身边就有个两脚一沾地就由不得自个儿大脑做主的家伙。郑成功的行为他在这里是有连续性的,因为他亲眼见到了郑成功行为的前因后果——

“你说,我听着呢。”

“我也跟你说了,这只是看起来像魔法罢了。这是科学,这是心理学。”

奥古斯塔本来不想把这种复杂科学引入到朱由检的脑子里头去。因为在没有相关知识背景的情况下,朱由检只能把这玩意儿当作魔法来用——以心理史学自己的话来说,它在朱由检这里缺乏连续性。

“不劳而获,当然要怀疑。”

就因为无法补全中间的细节,所以情节缺乏连续性。哪怕描述的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也会让人觉得是在扯淡。这个理由放在刘邦大战项羽也是一样,几千年后看来实在是太扯淡了。他一个沛县亭长,怎么他就突然打赢了西楚霸王了呢?为什么项羽在楚河汉界时就突然脑抽呢?他可是天下第一人,为什么会在这种关键时候脑抽?

“啊~~所以我们要折腾舒贾,然后才能给他胡萝卜。这在心理史学上叫‘试炼’,也可以叫‘深层洞穴’,也可以叫‘惊门’。根据学派的不同,有不同的叫法,但本质上都一样。”

“你刚才怎么说来着?要怎么安排他?”坐在会客室里头,舒贾还没来,朱由检先和奥古斯塔做了最后的确认。

奥古斯塔问:“你想想,努力就一定有回报吗?”

从心理史学的角度来说,他不是必须要被毁灭的对象,是可以被选择毁灭的。

“对,那是学派之一,分八扇。也有分12个扇区,

“诶!对了对了。”奥古斯塔鼓掌道:“你学得真快,就是这么用的。把获得寄于努力和付出,这符合人类深层意识的‘合理期待’。如果不劳而获,就违背了这一点,人们就会觉得这种行为缺乏连续性,觉得它不合理,产生错愕。所以,为了让他合理,我们就是要补全连续性——即,让收获要通过付出才能得到。”

奥古斯塔揉了揉鼻子,想了片刻,便开口道:“我从这里开始说——我先问你,你肯定听过有个词叫‘天上掉馅饼’是吧?那为什么人们会怀疑这种现象?”

和其他人的史学一样,心理史学也要总结规则。在人类螺旋前进的历史上,这种规则有足以用来“预测未来”的能力。

心理史学正是厘清了这一条,才将“主观认识对现实的影响”提炼了出来,并以此来细细梳理人类的历史,厘清人类历史中那些受到“超个人心理”驱动的部分,才将其转化为一种实际的科学。

黑格尔的哲学认为,任何客观事物的存在都具有其逻辑性,是“合理”的。但,这些事物并不一定具有连续性。就像刘邦破项羽,看起来扯淡,但确实是真的。

“你那个不用,这个就要用了——不过我就不展开和你说了,这是要用一部书去论证的,我只和你说怎么用就行。”

“惊门?你说的是八阵图的那个惊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273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