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我现在要的就是你这么个给我讲歪理的。你知道吧,制台他走了。我觉得大明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中,倒是只有你能够体会他的心思。再加上你是国姓的父亲,你在朝中也可以帮帮他。”
“工作时间可以出门。因为新政里头,关押在监狱里头有‘劳役’这一项教化措施。你来南台给我当顾问,这算出班。下了班,你还得回诏狱里头待着。如何,你来不来?”
“对,朝廷又开始内斗了,我为什么要加个又呢...总而言之,你们郑家这次似乎被当成了靶子。我没有明说,但现在孔阁老都开始动手,钱老头儿更是第一个站出来,我觉得情况有些不对。所以我才来找了你。古话说——做菜,水多加面,面多加水,我这得均衡一下。”
“陛下,您这是...”
“是,陛下。”卢比扬躬身承应。
“黄册库搬到燕雀湖去——就洪武年修皇城的时候填平的那个湖。现在地基沉降了,皇城没法用了,所以就干脆把燕雀湖再刨出来,然后在湖中留几个岛,用来当作黄册库。整个皇宫也一并改成故宫博物院了,令郎从南洋送回来不少东西,届时一并会放到博物院收藏。你要不要也捐些?钱阁老捐了不少金石骨董呢。”
“哦?我以为你要说‘我支持民营,但我不同意我的意见’。你怎么直接就支持国有了?”
“我支持国有。”郑芝龙不假思索便给出了答案。
郑芝龙一口就答应了这个看起来是赔本的买卖——阁老换顾问,确实是亏到了姥姥家。但一个诏狱里头的阁老,当了又有何用?顾问虽说是虚衔,但好歹...
“陛下,我这顾问能不能出门?”
“你这脑子,真是倒着长。你怎么老是从奇怪的角度看问题呢?”
“我实话告诉你吧,你能免的罪都给你免了,现在还没免的是实在免不了的罪——你误国一场,总不能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吧?我的意思是,你给故宫博物院多捐的文物,百年之后对你青史上的名声有好处。”
“歪理而已,歪理而已,让陛下见笑了。”
“陛下啊,皇帝的事情,能叫贿赂吗?这叫进贡啊~”
“嗯?”郑芝龙眨了眨眼:“陛下这么说,莫非是...”
“这个顾问,到底是做什么的?”
“陛下,我也说实话吧。”郑芝龙摊手道:“我打从干这一行开始,就没打算顾及我历史上的名声。因为我有一个好儿子,他能把郑家的名声给拉回来。我的儿子的儿子、我儿子的儿子的儿子,都能从郑家的名声中受用不尽。至于我本人怎样,这无关紧要。我的名声能当钱花吗?我要再好的名声也无用。”
“这...诶?这能不能抵罪?”
“其实我早知道你会说这番话,令郎也和我说过。所以,回到刚才——既往不咎,不可能。但是,你可以将功补过。现在朝廷需要你这个‘倒着长’的脑子,所以我打算聘你做朝廷的‘经济顾问’。当然,你阁老的帽子也正式摘掉了。你,干不干?”
“简单,我们现在就开始第一项工作——你对盐铁大议有什么看法?你是支持私有还是国有?”
朱聿键皱着眉说:“郑一官,你不会想贿赂我吧?在锦衣卫的诏狱里头贿赂皇帝,你又是第一个了。”
“捐?要...要捐多少?”郑芝龙一听到“捐”这个字,心里就发怵。
“多谢陛下!陛下简直是...简直是圣君啊!”
“诶呀,管捐多少干嘛。这就跟捐庙捐路似的,捐多少全凭心意,能者多捐贫者少捐。要是捐了,到时候都有一份名录,都能刻在石头上记功呢。”
“嘿,你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
“嗯,现在说回正题。老郑啊,国姓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走歪了。不是他歪了,是朝廷猛拉辔头,和国姓走到一个车辙里头去了。
“在玄武湖,就原来黄册库的地盘。那地方风景不错,你还可以钓鱼。”
“敢问那新诏狱是在...”
“你别谢我。今晚的事情,出了门别让第二个知道。要有人问你怎么出来的,你就说是你儿子放的。卢千户,这句话你也记着。要有人问我今晚干嘛去了,你就说我在炼丹。”
第2300章顾问
“陛下,咱们可是大明啊,抛开朝廷还能办什么事?朝廷不答应,有个名义上地私营它又有何用?有这么个欧洲笑话——说有一群老农去买石匠那里买耶稣像,却确定不了要买什么款型,吵了半天。石匠一怒之下便问;‘你们要死的还是活的!’,老农立刻回答:‘要活的。因为如果买活的,买错了还可以弄死。如果要死的,买错了再想弄活可就难了’。”
“诶?那黄册库去哪?”
郑芝龙自知失语,正要道歉,却发现朱聿键的脸上并没有一丝恼怒,反而有些期待。
间房,中间的天井亮堂得不得了,你可以随便逛。”